{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64358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法律法规}模块物流主体法律法规(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 流 法 Law of Logistics,主讲:王玫,前 言,为什么要学习物流法规? 学了物流法规能做什么? 物流法规的学习基础,引例一,武 汉,江 苏,货主:范先生 货值:8000元 运费:15元 时间:一周,货物丢失,赔偿75元,法官提醒:物流法规存在空白,顾客注意保留证据 记者就此事咨询多位律师,他们均认为,按照合同法规定,除了不可抗力和紧急避险等法律规定免责的外,造成货物灭失的应该按照实际损失全部赔偿。至于“保价”不保价没什么实际影响。事实上,很多货运公司收了托运人的保价费后,并没有再向保险公司投保。 法官则表示,从事实来看,物流公司把包裹弄丢,肯定存在过错。顾客的东西丢失,也确

2、实蒙受损失。但从法律角度看,现在物流方面的法律还处于空白,顾客如果没有很好地保留证据,胜诉往往有困难。 业内人士提醒,为了避免纠纷,一定要找有资质、信誉好的物流公司。并且在托运物品时最好选择“保价”,并让物流公司查验包裹内的物品,并附上物品清单。,引例二,我国物流企业真正实力超群、具有竞争力的很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具有“小、少、弱、散”的特点。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等。物流业内人士指出,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法律环境不健全、人才稀缺是目前物流业不足根本原因。,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3、为物流企业的设立、分立、兼并、破产、清算等提供 法律服务。 起草、审查、修改各类格式业务文件、合同、法律文 书。 参与谈判、参与纠纷和解调解。 为物流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诉讼服务、仲裁服务。,物流基础,经济法,采购与供应链,仓储管理与配送,运输管理实务,国际贸易,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专业主干课,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法规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考核新方法,平时:20% 综合实训:40% 期末考试:40%,每章分组 按组记分,模块一 物流主体法律法规, 物流与物流法概述 物流法律关系 物流服务合同 物流法的现状和发展 物流企业的设立、变更和解散,能力目标,熟悉物流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

4、、订立程序 学会设立物流企业,综合实训一,提问引入:,1、物流的概念? 2、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包括哪些? 3、物流的分类?,物 流,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功能要素: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七个部分。,物流的基本要点: 物流中的“物”既可以是有形物,也可以是无形物。 物流不是物的简单的流动过程,它是由运输、装卸、包装、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合成的。 物流是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流通加工、信息处理作为物流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将它

5、们看作一个整体来追求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从仅仅考虑本身作业系统的最优化正逐渐向考虑供应链整体最优化方向扩展。,分类:根据物流范围划分: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根据企业物流的具体物流活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物流 根据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根据物流活动的组织者划分:自主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物流活动涉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物品流动的各个方面,必然会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调整。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物流法。 物流法是指调整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物 流 法,物流法的特点,教材P12,广泛性 复杂性 技术性 国际性,物流法的渊源,法律渊源是指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不同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因制定其的国家机关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目前,我国物流法规的表现形式即法律渊源大致包括下列几个层次:,法律 行政法规 规章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以国家主席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法令:或称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法规:或称部分规章,指由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以部、委、局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 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批准和发布。其中

7、一些强制标准属于国家的技术法规,其他标准本身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因标准的某些条文由法律赋予强制力而具有技术法规的性质。 国际公约:由国际组织制定,各国签字加入成为缔约国。 国际惯例:经过长期的国际时间形成的习惯性规范,成文的国际惯例由某些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制定。 国际标准:由国际组织制定,本身没有强制力,但国家公约常将一些国际标准作为公约附件,从而使其对缔约国构成约束。,物流法的形式,法律类物流政策 在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中,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可分为两类:类是适用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进而也适用于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一类是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领域的法律、法规。

8、目前,我国法律类物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1年)。铁路法是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立法,也是我国铁路物流方面的基本法律之一。除铁路法以外,与铁路物流相关的法规或规则主要有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1991年)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则(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公路法侧重于对公路的规划、建设、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而涉及公路运输方面的内容并不多。因此,在公路法以外还制定了许多有关公路运输方面的法规或规则,其中,与公路物流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1994)、城市道路管理

9、条例(1996)、道路货物运单使用和管理办法(1997)、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1998)、汽车货物运输规则(1999)和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1987年)。目前,我国还没有水路运输方面的正式法律,现行的水运条例是我国最权威的有关水路运输管理的行政法规。除此之外,与水路运输相关的行政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

10、例(1994)和水路货物滚装运输规则(1997)等。,(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6年)。该法是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基本法律,但该法很少涉及航空货物运输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弥补该方面的不足,我国又先后制定并施行了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1996)和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这两个“规则”是针对航空货物运输而制定的,因此,是我国航空物流方面的主要政策。,(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海关法虽然主要是规范进出口商品“商流”行为的法律,但也直接对进出口商品的“物流”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海关法也是有关物流特别是国际物流方面的政策。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3年

11、)。海商法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因此,也是有关海运物流方面的重要政策。除海商法外,我国还制定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2000)。该实施细则也是有关海运物流方面的重要政策。,除上述法律、法规外,与物流相关并对物流活动具有调整作用的法律、法规还有: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12、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和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规定 (2002)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分别对管道物流、邮政物流、物流设施与网点的建设与布局、物流设备与工具(特别是车辆与船舶)的环境污染和物流产业的对外开放等等进行了法律规范,因此,也是间接的法律类物流政策。,行政类物流政策 除法律、法规外,政府部门有关物流方面的一些“通知”、“意见”也是很重要的物流政策。这些政策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全社会的物流活动具有直接的干预作用。主要有:关于加强港口建设宏观管理的意见(1995)、关于加快发

13、展国际集装箱联运的通知(1992)、关于继续加强我国水运市场管理的通知(1997)、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意见(2002),以及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1)(以下简称“意见”)等。其中,由6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国迄今为止最综合的物流政策,从而也是我国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最高指针与行动纲领。,除全国性的物流政策外,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物流政策。地方性物流政策大多与全国性的物流政策相配套、相协调,但也有个别地方政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政策创新。另外,地方性物流政策除体现为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通知、意见外,还体现在地方政

14、府所制定的物流规划方案中。,1、什么是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提问引入:,物流法律关系,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物流法律关系是指物流法律法规在调整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合同订立的程序? 2、合同应具备哪些主要条款? 3、什么是格式条款?,提问引入:,物流服务合同,合同也被称为契约,是现代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财产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

15、议。,概 念,物流合同是种类繁多的合同中的一种,完全符合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的定义。我国合同法并没有直接规定物流合同,所以物流合同属于合同理论上的无名合同范畴。但合同法具体规定了物流合同中的运输合同、仓储合同及相关的承揽合同等。这样,在涉及具体的物流合同时,如果合同法中有相应的规定,应遵循这些规定;如没有相应的规定,则遵循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的一般性规定。,是平等的物流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能引起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合法行为,在性质上不同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并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16、,如侵权行为、拾得遗失物、加工等。 以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和宗旨。,特 征,物流合同是物流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物流合同是一种协议,它要求合同的成立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当事人之间产生协议还需要各自作出意思表示,并且意思表示应该一致,协议本来的含义即为合意。 物流合同与物流合同书不是一个概念,合同书是证明合同存在的一种证据;而只要符合合同的定义,当事人之间达成了一致意思表示,合同就存在。,合同上一种协议,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合同即成立。所谓合同订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订立是缔约各方以成立合同为目的而相互接触、洽商的动态过程,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基本阶段来完成。,订 立,要约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 思表示。要约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