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第二讲)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610102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7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传播(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传播(第二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第二讲 传播和文化模式传播和文化模式 一一、交流和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交流和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人类交流就是处于某种关系、群体、组织和社 会中的个人向环境,或相互之间发出信息和进 行反馈,以便与之适应的过程 (Rubin and Stewart, 1998)。 传播是人类生活中最具普遍性、最重要和最复 杂的方面。这是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受 到与他人的交流行为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传递的 信息的影响(斯蒂芬李特约翰,2009) 1、传播具有社会性传播具有社会性 我们既不完全像神,也不完全像动物。我们的传播行 为证明我们完全是人。威尔伯.施拉姆 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

2、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人是传播的主体;社会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既是导致 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双向社会互动。 传播是社会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 2、传播传播(交流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传播是连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是动态和互 动的) 传播是转瞬即逝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传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是传者和受者, 传播过程受各种噪音的干扰) 3、传播传播(交流交流)是符号化的是符号化的 符号:语言和非语言 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主 观赋予的,并因文化而异) 影响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口音、象征物) 4、传播是系统化的传播是系统化的

3、场所 location (礼堂、饭店或办公室为你提供 行为规范) 场合 occasion(婚礼,葬礼) 时间(对时间的看法,时间表的限制) 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对象(一个人、众人) 效果(每次交流都会改变别人) 反馈 拉斯韦尔拉斯韦尔(Lasswell)的传播模式的传播模式 Who Says What by What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信息学者信息学者:香农香农-韦弗模式韦弗模式 信息信号接收的信号信息 信源发射器 接收器信宿 噪音源 韦伯韦伯施拉姆施拉姆(Wilbur Schramm

4、,1907- 1987)的奥古斯都的奥古斯都-施拉姆循环模式施拉姆循环模式 5、传播是对自身了解的过程传播是对自身了解的过程 我是谁 我可以交流吗 我如何与他们交流 无论我们去哪儿,无论 我们做什么事,自我是 我们研究和认识的唯一 主题。(爱默生) 交流是一种没有保障的 冒险(彼得斯,2003)。 我们能够相互爱护,公 正而宽厚地彼此交流吗 (彼得斯,2003 )? 6、传播交流的复杂性传播交流的复杂性 人们是相似的(生理、情感) 人们是不同的(没有人完全一样,主观性是永 远的规则;人对世界的体验是内在的和独一无 二的) 文化差异 7、文化和传播的关系文化和传播的关系 第一、文化是世代相传的,

5、传播使文化成为连 续的过程。 第二、文化是传播的语境(context),没有文化的 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变迁和整合,传播是 文化延续的整合机制。 二二、从文化差异到文化冲突从文化差异到文化冲突 Cultural difference/variability 文化差异如同人类自身的存在一样,是不可改变 的事实,影响着不同文化各自的存在、关系和行 为方式。 1、针对文化差异的学术论争 A、进化论学派(摩尔根、汤因比) B、扩散论学派(艾略特-史密斯) C、文化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 D、心理人类学(本尼迪克特) 2、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cu

6、ltural misunderstanding) 虽然许多跨文化传播问题仅仅发生在人际交往 的层面,但绝大多数冲突和误解都可以追溯到 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中。拉里.萨默瓦 文化误读根源于文化差异,是基于己方的社会 规范、观念体系、思维方式等对另一种文化产 生的偏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孙春英 3、冲突冲突:人际与文化冲突人际与文化冲突 cultural conflict 相互依存的两个人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感到与对方 的目标和价值观发生不一致,而且各视对方为阻 碍自己实现目标的潜在干扰和阻力。孙春英 应对的方法应对的方法: 回避(avoiding) 调节(accommodating) 竞争(compe

7、ting) 妥协(compromising) 合作(collaborating) 三三、文化模式文化模式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她与美 国人类学家M.米德一起,结 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 斯学派中的民族心理学派, 又称文化心理学派、种族心 理学派。认为人类文化各有 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 呈现出多样性。文化模式是 文化中的支配力量。 Ruth Benedict 文化模式既指帮助人们感知世界、思考问题的 条件,也指人们在这个世界中的生活方式。文 化模式对于跨文化研究的有用之处在于排斥散 漫性和无常性,具有系统性和重复性。 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科学 和

8、技术、进步和变化、工作和娱乐、竞争 中国文化:宗法文化 、农耕文化、血缘文化 我们不能被自身文化所束缚:一个文化的价值 观不见得是这个文化所有成员的价值观; 异质性影响文化模式:如果说整个国家拥有共 同的文化模式的话,这种共同性局限在每个国 家的主导文化范围内; 文化模式是变化的、相互矛盾的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 Geert Hofstede荷兰心理学家, 对IBM公司来自53个国家的职员 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研究。在 文化的后果一书中提出四 个衡量价值观的文化维度:个 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 规避、权力距离、男性特征和 女性特征。马歇尔庞德在“中 国文化联系”调查中增加了

9、 “儒学动力”这一新的维度。 1 1 、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考查社会对于个人成 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 程度。个人主义强调 个性及个人权利在一 个社会中是最重要的。 集体主义文化指组织 更强调个体之间紧密 的联系、家庭式(集体 式)的观念和共同体 利益。 David McClelland (戴维戴维麦克利兰麦克利兰) “成就需要” (need of achievement):成就需要 是同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 的,而个人主义在不同的 时代、不同文化的国家都 存在,只不过程度和范围 有所差别。 2 2 、 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

10、规避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UAI) 核心就是认为未来不可知。处于高度不确定性 规避的文化通常是规则导向型的,通过立法和 规则来减少不确定因素。一个低度不确定性规 避的文化则对于不确定情况具有高的容忍度及 适应力。通常更愿意变革,乐于承担风险。 3 3、 权利距离权利距离 Power Distance Index (PDI) 考查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高权利距 离意味着在该社会对于由权利与财富引起的层级 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低权利距离文化则指社会 不再强调公民间由财富或权利引起的层级差异, 而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地位、机会的平等。 4 4、 女性气质和

11、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 Masculinity (MAS) 对于女性的工作角色及男 性成功、控制、权力的社 会角色模式的认同程度。 男性气质文化显示该国家 对于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很 高,女性在男性的控制之 下。女性气质文化的社会 显示出这些国家对于性别 差异认同度不高,没有明 显的性别歧视。 男性化导向的国家往往 努力创建一个强大的社 会,用战争等极端手段 解决争端和冲突; 女性化文化指注重感情、 人际关系和富于同情心 的文化,强调生活质量。 5 5、长期取向文化长期取向文化(儒学动力) (庞德和霍夫斯泰德庞德和霍夫斯泰德, 1987, 1988) Long-Term Orientation

12、 (LTO) 考虑文化是否愿意长期忠诚于传统的、先前的 思想和价值观。高长期取向文化强调长期承诺, 尊重传统。短期取向文化不强调长期观念,同 时传统和承诺不会成为组织的绊脚石。 六种重要的价值观:长远打算、坚忍不拔、 按地位排等级、节俭、有羞耻感,强调对集 体面子的维护 国家国家权利距离指数权利距离指数(PDI)不确定性回避指数不确定性回避指数 (UAI) 个人主义指数个人主义指数(IDV)男性化指数男性化指数 (MAS) 儒家动力儒家动力 (LTO) 阿拉伯国家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哥伦比亚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土耳其 芬兰 荷兰 希腊 伊朗 乌拉圭 台湾 香港 中

13、国 80 36 69 39 67 35 35 40 68 54 60 77 66 33 38 60 58 61 58 68 80 68 51 76 48 80 35 65 46 86 92 85 40 85 59 53 112 59 100 69 29 30 38 90 38 80 13 89 67 91 71 46 18 48 37 63 80 35 41 36 17 25 20 52 61 49 52 64 66 66 62 43 95 39 56 45 36 14 57 43 38 45 57 66 31 65 23 25 31 29 80 75 61 44 87 96 118 霍夫施泰

14、德指数霍夫施泰德指数( (节选节选) )http:/www.geert- 爱德华爱德华霍尔霍尔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Edward T. Hall根据语境在文化 中的突出倾向,将文化分为: High-context culture(强势语境强势语境) Low-context culture (弱势语境弱势语境) 在高背景文化中在高背景文化中,一条信息的语言部分所一条信息的语言部分所 包含的信息比较少包含的信息比较少,而大部分的信息隐含而大部分的信息隐含 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涉及到参与沟通人涉及到参与沟通人 员的背景员的背景,所属社团及其基本价值观所属社

15、团及其基本价值观。典典 型的高背景社会有中国型的高背景社会有中国、韩国和日本以及韩国和日本以及 拉丁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 在低背景文化中在低背景文化中,信息的表达比较直接明确信息的表达比较直接明确, 语言是沟通中大部分信息的载体语言是沟通中大部分信息的载体。典型的低典型的低 背景社会有美国背景社会有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 克拉克洪和斯托贝克的克拉克洪和斯托贝克的 价值观导向价值观导向(1960) Clyde Kluckhohn & Fred Stodtbeck根据各种文化根据各种文化 对人生五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对人生五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16、观观,划分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划分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人性导向人性导向 基本为恶善恶混合体基本为善 人与自然导人与自然导 向向 人从属于自然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主 人 时间导向时间导向 倾向于过去倾向于现在倾向于未来 行动导向行动导向 正在发生正在变化实践 社会关系导社会关系导 向向 服从权威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的 东西方文化的宏观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宏观差异 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人事浑然人事分明 来龙去脉,模糊语境语感直观,寓意明确 喜欢用“心”喜欢用“脑” 人际关系工作关系 历史意识现代科技意识 中庸、含蓄、自我中心直白、外露、自我实现 情、理、法法、理、情 丁允珠的丁允珠的“面子协商面子协商”理论理论 (1988) 消极面子: 挽回面子(Face-restoration)要 求自我的自由、空, 避免他人青海个人的独立自 治;留面子(Face-saving)表现出对他人的 自由、空间和某种孤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