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578159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序言: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在制度上,其身份经历了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1999年全国人大已经把“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宪法。16大的召开则进一步在制度上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制度的确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不仅从“地下”浮出了“水面”,而且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强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强我国市

2、场经济的活力,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但与此同时,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二是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国有企业大大增强了竞争力。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也越来越严重,企业的本土优势已所剩无几,而我国民营企业整体上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应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

3、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一)概念的理解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HBR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首次次提出,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中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行为导致的本质相同的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被许多国

4、家的许多企业所重视。在我国,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受到了理论界的极力推崇,虽然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为数很少,但毕竟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构筑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多种定义:1、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向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

5、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各个学者,企业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外乎将其视为企业的一种能力,或技能与知识的集合,或企业的素质,或企业的一种资源。 综合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形象地说,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

6、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集合,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是由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二)、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要素 一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方式;二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管理文化氛围,即具有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好的上下同心同德的适

7、应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在新的环境变化中能够迅速适应最新变化;三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从领导人开始,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了解新的形势、新变化,并把新东西迅速传递出去。 具备这三个要素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形式与重点,如体现为: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公司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优越性 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它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

8、和利益。 2、资源集中性 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 3、能力整体性 一般情况下,它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单项能力比较容易模仿与复制,但是要仿制经过整合了的核心竞争力就困难得多,因为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机制与相关环境条件是难以模仿与复制的。从而,核心竞争力是无法购买和交易的。 4、异质性 正是因为它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

9、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及效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或其他烙印。那些内在于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积累之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个别技术骨干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基础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创性。 5、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而且可以延伸到它能发挥作用的其他领域,这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还能帮助企业扩展相关市场。如果缺乏扩张功能,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还有一系列

10、行业市场与商机。(四)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从企业竞争的基本要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几个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产品市场迅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的知识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和管理,在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在事实上体现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间“独有”能力之间的竞争,其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产生更高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始终保持比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可以说,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

11、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是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一项核心技术能力可使公司在多个核心产品上获得竞争优势。如Motorola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BP机双向移动无线装置和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 Sharp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 2、能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

12、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如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为大量电脑用户带来了快捷和稳定的超值享受。 3、能构筑企业优势壁垒。一般来说,核心能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越高的进入壁垒,核心能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份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能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 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和实践性,即为什么要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民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20.46%;而到2001年

13、底,全国私营企业为202.85万户,从业人数2253万人,注册资本1.82万亿元,产值为1.83亿。个体工商户(可视为微型独资企业)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27万人,注册资金435.79亿元,产值为7320.01亿。民营企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在发展生产力、培植地方财源、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公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创造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而且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多是暴起暴跌,

14、光辉短暂。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只有2.9岁。具体说民营企业的优劣势分别是:(一) 民营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较占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民营企业的资金是自筹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这使得民营企业主更加关注自己企业的效益,努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而且由于其资金大部分是自筹的,不需要向公众公布其报表,不需要受公

15、众舆论的压力。其次,民营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一般的日用产品和一般技术的配套产品,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转型。而且它们经营分散、灵活,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再次,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同国企相比,其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民营企业存在以上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首先,在产品质量方面,不仅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较低(例如深圳市龙岗区1995-1998年全区民营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在5055之间),而且经营者质量意识模糊,品牌扩张能力缺乏。特别是小

16、型个体私营企业质量管理普遍薄弱,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滑坡的现象严重。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私营(个体)、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特别突出。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而且民营经济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仍然很薄弱,制假屡禁不止。有的民营企业业主甚至说凭眼睛就可以看出产品合格与否,其计量意识亟待提高。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缺乏力量,缺乏基础,人力、物力不足,技术较落后,实行产品的质量的标准化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在管理模式方面,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族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主要投资者所有。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