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577500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某某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一春生猪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1.2建设单位: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1.1.3建设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村尾村1.1.4建设年限:2016年1月-2017年12月 1.1.5法人代表:余贞祺 联系电话:139506084101.1.6项目主管部门:福建省农业厅项目监管人:陈峰1.1.7建设性质:扩建1.1.8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新建配种妊娠舍488m2,分娩舍258m2,保育舍460m2,性能测定舍1623m2;购置仪器设备共13台,引进大白种公猪20头

2、。(2)产品方案:项目单位原有良种猪1064头,项目计划新增大白母猪200头,项目建成后,年可提供种猪7000头,商品猪20000头。年可新增提供种猪1200头,商品猪3000头。1.1.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78.6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311.19万元,占总投资53.78%;仪器设备投资193.62万元,占总投资33.46%;引种费用20.00万元,占总投资3.4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6.24万元,占总投资4.54%;预备费27.55万元,占总投资4.76%。项目总投资578.60万元,申请中央补助投资500.00万元,占总投资86.42%;地方配套资金20.00万元,占总投

3、资3.45%;企业自筹资金58.60万元,占总投资10.13%。1.1.10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公司每年可提供种猪7000头,商品猪20000头。其中,新增产能为种猪1200头,商品猪3000头。新增的1200头种猪每年繁育生猪2.4万头,每头优良生猪相比普通生猪可提前30天出栏,节约饲料以3元*3kg*30天=270元计,则年可产生社会效益650万元,并带动100多户养猪专业户和农民发展养殖事业;年均销售收入881.29万元,年均净利润147.11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17.01,财务内部收益率18.94%,财务净现值(ic=7%时)626.69万元,投资回收期6.92年(含建设

4、期2年),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建成后,采用科学的选育方法使育种条件明显改善,提高生猪育种的技术水平和新品种选育能力,将南平市一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建成一个国内较高水平的育种创新基地,发展本土的生猪选育工作,节约外汇资金,满足福建省内外对高质量种猪的需求,以促进福建省乃至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大提高我国养猪业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将认真履行核心育种场履行规定的义务,积极配合,主动开展生猪登记、性能测定及数据上报、遗传交流等工作,从而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1.2编制依据1.2.1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

5、2004);1.2.2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2004);1.2.3福建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闽农计2004470号);1.2.4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1.2.5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建设项目申报储备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162号);1.2.6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农办牧200955号);1.2.7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2009-2020)(农办牧201010号);1.2.8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1.2.9沼气生态利用技术;1.2

6、.10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3相关问题说明“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在南平市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2002年5月14日“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自然人余木金共同投资300万元,成立“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7月13日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股权变更后,“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的出资人为“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成为“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项目申报附件中土地租赁协议和环评报告等均以“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签署,因此附件中特附上由南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

7、章的关系证明和内资企业登记基本情况表,并由“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议,表决同意将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村尾村的地块投资于“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建设用地。详见附件。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土建工程1配种妊娠舍m2488新建2分娩舍m2258新建3保育舍m2460新建4测定舍m21623新建二仪器设备购置台(批)13新增三引种费用头20四项目生产能力1新增原种种猪头12002新增商品猪头3000五项目总投资万元578.60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500.002地方财政配套万元20.003自筹资金万元58.60六建设年限年2七

8、效益分析1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47.112总投资收益率17.013财务内部收益率18.844财务净现值万元626.69Ic75投资回收期年6.92含建设期2年6产生社会效益万元650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36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为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开展种猪自主选育与新品种培育,增强种猪自给能力,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农业部制定印发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启动了生猪遗传改良工作。为加快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农业部又制定印发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明确要形成以联合

9、育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猪育种体系,加强种猪持续选育,提高种猪质量,改变我国优良种猪长期依赖国外的格局,用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努力使我国的种猪生产水平进入国际前列。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是世界养猪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满足城乡居民猪肉产品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肉食的消费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但由于育种技术、测定设备等原因,较少种猪场对引回的种猪进行认真、系统的选育,导致良种

10、退化,生猪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生猪育种工作相对还比较滞后,在选育与引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育种方面存在“选育一提高一鉴定一退化”的情况;在引种方面存在“引种一退化一再引种一再退化”的现象,使得生猪良种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的稳定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养猪业,大量从世界各养猪国家引进种猪,养猪大国成了引种大国。这不仅使我国在经济上增加外汇开支,且安全生产中增加许多新型的疫病。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抓好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生猪自主育种水平,做大做强种猪产业,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是开展生猪联合育种的主体力量。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于

11、2010年10月通过农业部的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被列入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发文公布国家核心育种场评审结果通知,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确定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近两年来,公司切实履行义务,认真开展种猪登记、性能测定、数据上报和遗传交流等育种工作,主动配合农业部做好种猪生产性能抽测和种猪场疫病净化,并于2015年被授予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公司致力于种猪选育及良种推广,是国家农业部科技示范场,是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员,福建省标准化生猪生产示范区。2011年,公司与加拿大加裕(Genesus)公司签订种猪项目合作协议,于2013年11月进口1080头加拿大核心群种猪,并引进国

12、际领先的种猪育种技术及人才团队,用于种猪的遗传改良。公司拥有品质卓越的精品种猪群,配备先进的种猪选育仪器设备,成熟的国际化的生产管理队伍,具有饲养育种核心群、良种扩繁母猪1064头的生产能力,年可提供种猪及商品猪2.2万余头。本项目符合国家养猪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公司的育种条件和新品种培育能力,在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国家生猪育种创新改良做出应有的贡献。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为全国生猪联合育种提供依据,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是开展生猪联合育种的主体力量。作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开展种猪登记,建立健全种猪系谱档案;规范开展种

13、猪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准确的生产性能记录,作为品种选育的依据;在核心育种场间开展遗传交流与集中遗传评估,通过纯种猪的持续选育,不断提高种猪生产性能等等。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场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为全国生猪联合育种提供依据,提高育种水平,加快遗传改良进展,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2.2.2有利于改进我国生猪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水平欧美等种猪发达国家自2O世纪9O年代就实施种猪育种公司、商品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场数据联合,采用先进的种畜遗传评定方法BLUP,实现全国性联合育种。联合育种是在较大范围(地区、全国)内有效地应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如BLUP,进行种猪跨场的联合

14、遗传评估,联合育种大大扩大育种群规模,增加群体遗传变异,提高公猪选择强度,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充分利用优秀遗传资源,提高了育种进展。而我国多数种猪企业引进种猪后,多采用传统的保留血统的表型选择和简单单性状或多性状指数选择,只能一定程度延缓品种退化速度,不能取得较好进展。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进我国生猪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水平。2.2.3有利于调整生猪生产结构,增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种不仅运输困难、价格高、损耗大、引种不便,更重要的是存在疾病传播隐患,不利于养猪业健康发展,这与发展健康养殖业相违背。近年来,福建省养猪业疫情比较严重,也与从省外调入数量较多的种猪有很大关系,从长远看,要真正实现福

15、建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福建省种猪质量,提高种猪的育种水平和供种能力是根本出路。本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繁育优良种猪,摆脱“引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逐步改变瘦肉型种猪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提高种猪自给率,确保生猪生产平稳发展所需的种源基础;同时减少种猪进口带来的生猪疫病传播隐患,降低动物疫病对生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造成的危害,增强项目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区养猪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2.4有利于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福建省养猪业发展迅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实现规模化经营。但是,目前省内规模较大、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猪不多,本项目建设将明显改善生猪育种条件,增强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