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957699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 1.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涵义 区分标准: 经济运行方式 经济运行状况,以市场机制为主来配置资源市场经济 以行政手段为主来配置资源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产生、存在的依据,客观条件: 中国的国情生产力低下,现代工业少 苏联计划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国新途) 冷战的国际环境 政治思想氛围“激情燃烧的岁月”(董竹君),.计划经济

2、产生、存在的依据,主观条件: 将计划经济当做与资本主义区别的重要特征 “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 “每当我能买得起一块羊角面包和一杯牛奶时,我总感到很高兴”邓小平,2.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点,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经济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经济的方式? 经济运行状况?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 军事上 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借鉴,国家机关,行政命令,服从国家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机制,3.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衡量经济体制优劣的标准?,能否有效配置资源?,计划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需要的条件?,第一、完全信息假定 第二、单一利益主体假定,3.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企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

3、性 忽视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的作用 所有制形式单一 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中央、地方、企业的关系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邓小平:“猫论” 既然产生了这些思想,为什么在现实中没有被执行?,2.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的成功 经济发展迅速 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人民生活极大提高 思想解放 真理标准的讨论 姓资姓社的争论(历史的相似性),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

4、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过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

5、经济的共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的涵义 公有制包含 对公有制的错误理解 2.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5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以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公有制经济必须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产业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家要对国有企业采取保护性政策,3.如何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什么是公有制?什么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性质主要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可以多样化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

7、发展,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 .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贫困人口问题 “民工潮”现象,三、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演变,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三段论 1.1949-1978:对立论阶段 2.1978-1997年十五大之前,补充论阶段 3.十五大之后,共同发展论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平均主义的产生 如何理解平均主义的危害性? 平均主义的根源在于把追求分配机会的平等等同于分配成果的平等。不承认个人与个人之间在劳动能力、才智、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率之间存在差异。 效率、公平如何兼顾?,如何理解居民收入差

8、距拉大现象?,城乡差距 中国社科院对社会阶层的调查 收入差距拉大的表现: 绝对不满 相对不满 收入差距产生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仇富现象”,依据不同的职业类别、行政管理权限、财产和受教育程度等三种社会资源为主要考虑因素。十大阶层依次是:1、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2、大企业的管理人员;3、私营企业家;4、专业技术人员;5、党和政府的一般公务员;6、个体经营者;7、商业服务业的从业者;8、产业工人;9、农民;10、无业和失业人员。,(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

9、义新农村; 四、统筹区域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经济竞争力排行(金砖四国的比较)?,中国列在第19位,印度第29位,巴西第52位,俄罗斯名列第54位。(2008年9月份参考消息的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三大趋向: 1.科学技术生产周期日趋缩短的趋向 2.边缘科学、交叉科学不断涌现的趋向; 3.综合创造型新技术不断增多的趋向 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蒸汽机从研制到投产的时间为100年,电话56年,无线电收音机35年,飞机14年,电视12年,晶体管5年, 太阳能电池2年。,美国战后初期科技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为31.7%,

10、而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已超过60%;6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已经超过50%;80年代以来,科技在日本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超过了60%。,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的依赖提高,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什么是知识? 知识经济产业?,一、技术密集性制造业 1.高技术产业 2.中高技术产业,二、知识密集服务业 1.邮电通信业 2.金融保险业 3.商业服务业,我国知识经济与世界水平的差距,首先,从知识经济产业内部构成看,我国知识密集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 其次,从知识经济产业的技术含量看,我国知识经济产业技术含量偏低。 第三,从教育、科技的投入强度看,我

11、国知识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技术创新能否依靠外国援助?中国的大飞机计划),“我国是一个大国,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不能样样都有,但是重要的东西,如飞机和汽车,我们就一定要有。”毛泽东,大飞机的概念,所谓大型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在我国,150座以上的客机被称作“大型客机”,100座以下的叫做“支线飞机”; 而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个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 。,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1958年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上天。 1966年4月 运七,惟一投入商用的自主研发的民用飞机; 1970年10月 “运十

12、”累计投资5.83亿元,只制造两架样机; 1979年 “运十二”分别通过英国CAA、美国FAA适航认证,已累计出口88架; 1985年 “运十”正式下马; 1988年 新舟60向海南航空、,四川航空公司以及东航航空公司交付了6架; 1994年 AE100又称“空中快车”项目,1998年项目终止; 1995年 麦道90,只生产了2架就草草收场,麦道90项目血本无归; 2000年11月 ARJ21将于2008年首飞,并于2009年正式投入商用; 2007年3月 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2008年5月 中国大飞机项目合资公司成立;,运十,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124)下线时的情景,大飞机,新支线

13、飞机ARJ21-700 2008.11试飞,自主创新依靠人才与教育事业,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 教育人口比例与劳动者素质 科技人力资源利用效果 我国人力资源中两个“”现象,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1年国际竞争力年报 1999年中国的研究与开发人员(简称R&D人员)总数为82.17万人年,在41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在第3位,仅低于日本92.56万人年、俄罗斯82.74万人年。 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中国为6.49人年/万人,排在32位,远远低于日本73.32人年/万人、俄罗斯59.93人年/万人,德国56.27人年/万人等发达国家,国家统计局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16岁以上居民中接受大专以上

14、教育程度的比例为3.8%,平均教育年限为7.6年,仅相当于初二文化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统计年鉴:在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中具有高等文化程度的居民比例:美国1994年为46.5%,加拿大1991年为21.4%,日本1990年为20.7%,韩国1995年为21.1%,墨西哥1999年为9.2%,南非1995年为8.8%,印度1991年为7.3%。 我国2005年才为5%,1998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统计数据,1995年平均每10万国民持有的有效专利件数:中国为2件,美国为422件,日本544件,韩国141件。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1997年(共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统

15、计)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1382件,占世界总量的1.34%;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494件,占世界总量的0.45%,远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以及国民总产值的提高。 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物质福利的增进(特别是低收入的人);大多数人贫困(及与之相联系的文盲和疾病)的消失;收入与产出结构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就业和提升不为少数权贵独占);广大人民参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决策 案例;英国与利比亚的比较;欧加里尼捕鱼的例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适应中国的现实国情(人口与资源的比例)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

16、求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既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又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本质要求。,据人口学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峰值,与些同时,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耕地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32%,森林为14%,草地为32%。 淡水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0位之后,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资源利用率低于国际水平10个百分点,知识经济以什么为主要的资源投入? 知识以及知识产品作为商品的独特性是什么?,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地区发展不起来,城市搞的再漂亮也没用,农村地区富起来了,中国才真正的实现了富裕。 中国的稳定关键是要看农村的稳定,农村稳定了,中国也就稳定了,农村不稳定,中国也就不稳定。虽然这话讲得朴实,确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事关国家稳定的政治高度。 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