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559491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心理学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负强化: 就是取消那些令人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强该行为今后发生的频率。2. 员工成熟度:下属成熟度包括两个可以沿着一条连续线表示的主要部分: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表现出来的与任务有关的能力、技巧和知识。心理成熟度与信心,自愿和动力方面的感觉有关。3.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这往往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行。4. 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5. 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6.冲突:心理学上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某个群体或个体感知到

2、其他群体或个体妨碍了或将妨碍自己的需要、利益或目标的实现时,这个过程就开始了。7. 群体内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8期望: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9.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10. 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较深刻的印象。11. 激励:指的是通过某些精神或物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人朝着组织所希望的目标和方向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12.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3. 投射:一个人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投

3、射作用的表现。14. 组织: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或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15.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16应激: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有两种性质的应激,一种是短期或偶然发生的,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应急反应,另一种应激是长期的,是由生活压力所引起的。17流程再造: 哈默博士提出了流程再造概念: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18角色确认: 指领导者的角色行为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和认同。19

4、情景模拟: 其核心就是编制一套与某职务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安排在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被试各方面的能力等做现场考察,用以确定被试的潜能。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与人谈话、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即席发言等。20挫折: 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到达的目标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21角色行为: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角色行为是在综合角色认知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的行为,并受到自己个性的制约。22退化:指个人在遭受挫折时,采取一种与自己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反应形式。

5、23工作激励:就是让工作过程本身使人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工作有内在意义、有挑战性,工作内容丰富化、扩大化等。24组织文化:是由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共同愿景所构成的认知体系。25:.传统组织理论:.创建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内容:强调组织是一个封闭式的、有明确职责、等级、规章制度、和专业化分工等特点的阶层结构。26霍桑实验:1927-1932年期间; 主持人:以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 地址: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 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访谈实验等一系列实验的总称。27绩效考核:内容:对组织与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

6、面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 的总称; 作用:它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重要环节,是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有效措施选择题: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 D )A.需要 B.动机C.人格 D.效价2.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 B )A.“社会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是(B )A.由生理需要决定的B.由优势需要决定的C.由安全需要决定的D.由社交需要决定的4. 根据菲德勒模型,在情境情况极有利或极不利的情况下,有效的领导形态是( A )A.任务导向型B.关系导向

7、型C.人际导向型D.权力导向型5. 属于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是( C )A.婚姻关系破裂B.人际关系紧张C.生理缺陷D.强烈的噪音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D )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C )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从事科学工作的专家、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有效的领导方式一般是( D ) A.高工作与低关系 B.高工作与高关系 C.低工作与高关系 D.低工作与低关系4. 根据菲德勒模型,在情境极有利或极不利的情况

8、下,有效的领导形态是( A )A.任务导向型B.关系导向型C.人际导向型D.权力导向型5.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B )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C )A.英国 B.俄国C.美国 D.德国2.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 A )A.“社会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

9、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 C )A.素质 B.业务水平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4. 根据菲德勒模型,在情境情况极有利或极不利的情况下,有效的领导形态是( A )A.任务导向型B.关系导向型C.人际导向型D.权力导向型5.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D )A.9.1型管理方式 B.1.9型管理方式C.1.1型管理方式 D.9.9型管理方式1.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2.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 )A.行为方

10、式 B.生活方式 C.学习方式 D.交往方式3.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良好的上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归为( B )A.情境因素 B.保健因素 C.激励因素 D.工作因素4.弗鲁姆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 D )的关系。A.他人需要 B.社会需要 C.组织需要 D.个人需要5.斯金纳在他提出的强化理论中强调,人类行为的发动、调节与控制只能依靠( A )强化作用。A.外部的 B.内部的 C.潜在的 D.需要的1.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

11、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D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3.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D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 .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4年轻人总是认为老年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这属于 ( B ) A光环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C第一印象 D情感效应5有的人心直口快、灵活、善于

12、交际、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转移。他们的气质属于 ( A )A多血质 B粘液质C抑郁质 D胆汁质1.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关系是基础理论与( B )的关系。A.研究方法 B.具体应用 C.应用模式 D.传统研究2.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B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A.霍尔(Hall) B.勒温(Lewin) C.琼斯(Jeass) D.凯利(Kelley)3.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所批判的X理论是对西方人性假设中的( C )假设的概括。A.复杂人 B.现代人 C.经济人 D.发展人4.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具有二个方面,一是质的差别,即能力的类型差别;二是( C )的差别,即能力发展水平与发展早晚的差别。A.数 B.性 C.量 D.形5.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知觉过程中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他们在对知觉对象的组合中,服从于( A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6.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观察者的( A );(2)观察者的兴趣和爱好;(3)观察者的个性特征;(4)观察者的过去经验;(5)观察者的知识结构。A.需要与动机 B.能力结构 C.态度体系 D.人格特征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 )A.行为方式 B.生活方式 C.学习方式 D.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