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559344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素化合物推断题复习策略 保靖民族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彭泽贵 梁宏文(一)、要求: 要求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H、C、N、O、S、Si、卤素);掌握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碱金属、Mg、Al、Fe);运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推断及检验。(二)、命题趋势:题目小型化,定性推断渗透定量内容;元素推断与无机框图相融合,还可能与有机物联系在一起,并趋向于开放性试题,增大题目的综合程度。(三)、近几年无机推断试题分析纵观全国各地这几年理综高考试题,无机推断是每年比考的内容。因为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广,知识点多,综合能力强,对学生要求高,所以今年也不会列外。为

2、了迎接今年的高考,现将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出现的无机推断试题通过总结、分析,发现这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无机推断试题,分为如下两大类型:1、 有关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考查所涉及的元素主要是短周期元素和常见的元素。例如2004年的北京卷27题,2004年的全国(四)卷27题,2005年全国(一)卷27题,2006年四川卷27题,2006年全国(一)卷26、27题,所考查的元素都是常见的、熟悉的元素如:H、C、N、 O、F、Na、Mg、Al、Si、S、K、Fe等,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以及这些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根据要求写方程式。特别是2006年全国卷(一0的26题,考试后受到了

3、很多人的推崇,主要是起点低、立意高,注意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考查了对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反应,而且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是对教材内容的归纳,符合高考大纲精神-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所以这类试题今年值得特别关注。2、 无机框图、表格推断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及相互之间的转化。例如:2004年的全国卷(一)28题、全国卷(三)26题、全国卷(四)26题就是常见的酸、碱、盐及其相互之间的反应;2005年的全国卷(一)26题、2005年的全国卷(二)26题、2005年天津卷26题、2006年天津卷26题、2006的四川卷27题都是典型的无机框图推断,而且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常见的

4、元素和化合物,我看今年也不例外。3、 文字推断题这类试题出现的频率较低,只有2005年的北京卷出现过一次,其余试卷中均没有出现,估计今年也不会出现。综上所述,对无机框图推断、涉及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推断,必须认真准备,肯定会出现,而且可能与电化学联系在一起加以考查。(四)、复习训练策略1、掌握解题方法与思路:无机推断的解题程序为:读题-审题-解题-验证。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的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的提炼,加工寻找明显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隐含信息-“题眼”。“题眼

5、”长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映、反应形式、反应现象、反应条件、特殊用途等等。审题的关键就是寻找“题眼”。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知识,二者缺一不可。验证: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答题时要特别注意: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答离子

6、方程式还是答化学方程式;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很多同学往往不规范答题,结果物质全推出来了,但书写不对,简答不全,还是不能得分。2、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中学课本常见“题眼”。 无机推断题眼归纳:I、物质的组成结构1、正四面体结构:CH4、CCl4、CF4、NH4+、白磷、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硅;2、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3、组成为A2B2型的物质:Na2O2、H2O2、C2H2;4、NH3是三角锥形,H2O、H2S是角形,CO2、CS2是直线形,BF3是平面正三角形。、物质性质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2、颜色(1

7、)固体:Na2O2、AgBr为淡黄色;S、AgI、Ag3PO4为黄色;CuO、FeO、Fe3O4、FeS、铁粉、CuS、Ag2S、PbS、MnO2为黑色;Fe(OH)2、CaCO3、MgCO3、BaSO4、AgC1、BaSO3为白色;Cu、Cu2O为红色;Fe2O3为红棕色;Fe(OH)3为红褐色;CuSO45H2O、 Cu(OH)2为蓝色;I2为紫黑色。(2)溶液:Fe2+为浅绿色,Fe3+为黄色,Cu2+为蓝色,MnO 为紫色,氯气为黄绿色,溴水淡红棕色,碘水为褐色。(3)气体:F2为浅黄绿色,Cl2为黄绿色,NO2和溴蒸气为红棕色。3、溶解性(1)易溶于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NH

8、3(1:700)、HCl(1:500)、SO2(1:40)、H2S(1:2.6)、Cl2(1:2)、CO2(1:1)。(2)难溶于水:CaCO3、BaSO3、Ca3(PO4)2等弱酸的正盐;Fe(OH)3、 Fe(OH)2、Mg(OH)2、Cu(OH)2等弱碱;CuO、FeO、MnO2、FeS、CuS、Ag2S、PbS等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硫化物;AgX、BaSO4、Al2O3、Al(OH)3、SiO2、H4SiO4等。(3)难溶于强酸:AgCl、AgBr、AgI、BaSO4、CuS、Ag2S、PbS、H2SiO3、SiO2等。、化学性质1、特殊性质H2S: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CH3C

9、OO)2Pb试纸变黑;SO2: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Cl2:黄绿色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NH3: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O: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I2:遇淀粉变蓝(通常用碘水和淀粉溶液);Fe3+:遇苯酚显紫色,遇KSCN溶液显红色;Fe2+:加碱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2、能与水反应(1)Na、K、Mg、Al等活泼金属单质;(2)F2、Cl2等活泼非金属单质;(3)Na2O、K2O、Na2O2、K2O2、NaH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过氧

10、化物、氢化物;(4)SO3、P2O5、NO2等非金属氧化物;(5)CaC2、Mg3N2、Al2S3、ICl、PCl3等“类盐”;(6)碳、铁(在高温条件下)。3、与碱溶液反应(1)Na、K、Al等活泼金属;(2)单质硅、卤素单质、硫;(3)铵盐;(4)酸或酸性氧化物。4、与酸反应(1)Na、K、Al、Fe、Zn等活泼金属单质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2)C、S、P、Cu等单质与氧化性酸(浓硫酸、硝酸)反应,氧化性酸被 还原,无氢气生成;(3)NaOH、Mg(OH)2、CuO、Na2O、Fe2O3、Na2O2等碱、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4)弱酸的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弱酸与强酸的盐。5、既能与强

11、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1)两性物质:Al,Al2O3,Al(OH)3,Zn,ZnO,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2)弱酸的铵盐:NH4HCO3、(NH4)2CO3、NH4HS、(NH4)2S、NH4HSO3、(NH4)2SO3等;(3)弱酸的酸式盐:NaHCO3、KHS、(NH4)2SO3;(4)一些特殊物质:Si、SiO2与氢氟酸、氢氧化钠反应;S与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反应;Cl2、Br2、I2与氢氧化钠、H2S反应。6、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的反应(1)在水溶液中Al3+与CO ,HCO ,HS-,S2-,SO ,HSO ,AlO 等弱酸阴离子,水解相互促进;(2)在水溶液中B

12、a(OH)2与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等弱酸的铵盐反应;(3)Na2S2O3和酸反应,Na2S、Na2SO3的混合溶液和酸反应。7、受热易分解的物质(1)硝酸及其盐;(2)铵盐;(3)难溶于水的盐,如CaCO3、BaCO3、MgCO3、AgCl等;(4)含氧弱酸与其酸式盐、弱酸,如H2CO3,H4SiO4、HClO、H2SO3、NaHCO3、Mg(HCO3)2;(5)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CuSO45H2O等;(6)KClO3(MnO2催化)、H2O2(MnO2催化)、KMnO4、Al(OH)3、HI、N2O4等;(7)氨水汲某些难

13、溶碱,如NH3H2O、Fe(OH)3、Fe(OH)2、Mg(OH)2、Cu(OH)2等。、特征转化关系1、三角转化关系HClCl2HClOH2SSSO2SO3H2SO4COCCO2NH3N2NONO2HNO3Fe2+FeFe3+Na2O2NaNaOHNa2Co3NaHCO3Al3+AlAl(OH)3AlO22、多步反应 O2 O2 H2OA B C D(酸或碱) O2 O2 H2ON2 NO NO2 HNO3, O2 O2 H2OC CO CO2 H2CO3, O2 O2 H2O CH4 CO CO2 H2CO3; O2 O2 H2OS SO2 SO3 H2SO4, O2 O2 H2O H2S

14、 SO2 SO3 H2SO4; O2 O2 H2ONa NaO Na2O2 NaOH。3、单质和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常见反应类型(1)置换反应高温 金属置换金属:Zn + CuCl2 = ZnCl2 + Cu,2Al + Fe2O3= Al2O3 + 2Fe。高温高温 非金属置换非金属:C + H2O =CO + H2,SiO2 + 2C=2CO + Si,点燃2NH3 + 3Cl2 = 6HCl + N2,4NH3 + 3O2(纯氧)=6H2O + 2N2,2F2 十 2H2O= 4HF + O2, 点燃H2S+Cl2=2HCl+S,O2+2H2s=2S+2H2O,Cl2+2NaBr=2NaCl+Br2。高温 非金属置换金属:H2+CuO=Cu+H2O,3C+Fe2O3=3CO+2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