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544250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职业发展规划各期入幕曾国藩幕府(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國藩幕府探究 各期入幕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出幕原因之分析 各期入幕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出幕原因之分析 凌林煌 中 華 民 國 八 十 八 年 春 季 抽印本 故宮學術季刊 第十六卷 第三期各期入幕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出幕原因之比較分析 凌林煌 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內容提要】本文嘗試運用量化分析比較研究法,全面深入探究曾國藩幕府1853.11872.3中國幕制演進鼎盛時期之泰斗並相關組織成員以下簡稱曾幕之一項基本變數出幕原因。復益以統計圖表,顯現繁複之數據,俾使讀者能一目瞭然。本文之主要發現有二:其一,各期入幕497位曾幕出幕原因,計542人次,以原因不詳者之286人次居首,且略逾

2、半數;次曾氏主動者之107人次,幾近二成;次病重身故者之84人次,稍逾一成半,三者併計殆近九成;其餘幕友主動者、完工差竣者、他官主動者、朝廷主動者四大類併計僅略逾一成,其所佔比率甚微,各期既無顯著可尋之消長變化軌跡,亦無特殊之歷史意義可言;其二,曾幕出幕原因之泰半不詳,正反映出半數以上曾幕出幕後之沒沒以終,而曾氏主動者之居多,雖大致呈逐期遞降之態勢,惟仍足窺曾氏勤教嚴繩其幕府之一斑。病重身故者之居次,並集中於對抗太平軍戰役之第二期,并曾氏薨者之第四期,顯見兵燹疫癘交迫下苦難清朝子民之悲慘境遇。 要之,主政者除應主動延攬人才外,並應積極任事,勤於教導考核所用之人,獎優汰劣,以激勵士氣,方能有成。

3、一、前 言 曩昔,筆者曾撰一系列專文,就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以下簡稱曾幕全期(18531872)及其分期首期(1853)、第二期上18541857、第二期中18581861、第二期下18621864、第三期18651866、第四期18671872各期入幕曾幕之隸籍、出身及官幕私誼,入幕方式并入幕時身分,連出幕原因並出幕後所任最高官職等七種變項加以量化分析,其前後期又互作比較;頃者,復比較分析各期一 四期入幕曾幕之前五種變數,並益以入幕年代與入幕人數二種變項,藉以探究上述七種變項有無因時消長變化之軌跡,並進而闡發其歷史意義, 1:詳見凌林煌:曾國藩幕府成員之量化分析,思與言,卷三十三期四民國

4、84年12月:頁55 82;凌林煌:曾國藩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一),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二十八民國85年9月:頁255 277;凌林煌:各期入幕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隸籍、出身及官幕私誼之比較分析,18531872,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期六民國87年2月:頁126;凌林煌:曾國藩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二)、(三)、(四)第二期入幕之曾幕上、中、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二十九民國86年9月:頁301 391;凌林煌:曾國藩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五)第三期入幕曾國藩幕賓總數探微及其量化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民國86年夏季:頁301 323;凌林煌:曾國藩

5、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六)第四期入幕之曾幕,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三十民國87年10月:頁245 271;凌林煌:曾國藩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八)各期入幕曾國藩幕府並相關組織成員入幕年代與人數連入幕方式及入幕時身分之比較分析,18531872,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學報,創刊號民國88年3月,25頁。,期能有助於解開中國近代史上隱晦不明之一大困惑。 茲在上述既有之研究基礎上,賡續就各期入幕曾幕之出幕原因,比較究明此一變項於各期之消長,解析其變化之原因,並闡發其微義。二、各期入幕曾幕出幕原因之人次比率 四九七位各期入幕曾幕之出幕原因,都五四二人次, 其出幕原因可考者,計二五六人次,其

6、原因不詳者,凡二八六人次。前者依其多寡順序,復可大略分類為六:一曾氏主動者,二病重身故者,三幕友主動者,四完工差竣者,五他官主動者,六朝廷主動者。各期、各年、各類曾幕出幕原因之人次及其所佔百分之比率,詳如表一所列: 表一 各期入幕曾幕出幕原因比較表 (18531872 )期 別 方式年代曾氏主動者人次/ %病重身故者人次/ %幕友主動者人次/ %完工差竣者人次/ %一18537 /21.215 /15.150 / 0.000 / 0.00二上18548746185510611856521857211854185725 /27.1716 /17.395 /5.436 /6.52二中1858842

7、18594118601311318614721858186129 /18.1323 /14.387 /4.380 / 0.00二下1862161032186387118646121862186430 / 25.2118 / 15.136 / 5.042 / 1.68二全1854186484 / 22.6457 / 15.3618 / 4.858 / 2.16期 別 方式年代他官主動者人次/ %朝廷主動者人次/ %原因不詳者人次/ %小 計人次/ %一18533 / 9.090 / 0.0018 / 54.5533 / 100.00二上185420451855143118561412185714

8、185418570 / 0.001 / 1.0939 / 42.3992 / 100.00二中185836501859211181860429601861514321858186111 / 6.880 / 0.0090 / 56.25160 / 100.00二下1862312156 1863284418641919186218643 / 2.522 / 1.6858 / 48.74119 /100.00二全1854186414 / 3.773 / 0.81187 /50.40371 / 100.00期別 方式年代曾氏主動者人次 / %病重身故者人次 / %幕友主動者人次 / %完工差竣者人次

9、/ %三1865722218661三全186518667 / 25.002 /7.143 / 10.712 / 7.14四186712111868217186931118702111871131872四全186718724 / 5.3320 / 26.673 / 4.0010 / 13.33不詳18531855185318611186218724185318725 / 14.29全期18531872107 / 19.7484 / 15.5024 / 4.4320 / 3.69全 期 排 名2345資料來源:依據凌林煌:曾國藩幕府全體成員總表(頁173) 歸納、計算並製作而成。說 明:1.曾氏主

10、動者包含曾氏奏請調補他官者,奏請署理他官者,奏請參革查辦者,飾令統軍作戰者;曾氏他調者,曾氏回任原職者;曾氏奏保補官或起復者,並曾氏札撤者;調辦洋務者;勒令休致者,資助入同文館者,並奏請回京候補者,調他軍營者。 2.病重身故者包含曾國藩薨者;曾幕病故身亡者,丁憂回籍者,作戰遇難者,因病重開缺者。 3.完工差竣者包含完工銷委者,成書銷委者,差竣赴京者,並城池失守者。 4.幕友主動者包含請辭賦歸者,官幕失和者,出任譯員者,並出家為僧者,請諮赴部者及出掌講席者。 5.他官主動者包含入他官幕者,並他官奏留、札調者。 6.朝廷主動者包含奉命內召者,並諭令回籍者。 7.同【註二】 8.本表所列全期各類出幕

11、原因所佔比率與凌林煌:曾國藩幕府成員之量化分析,思與言,三十三四(民國84年12月):頁7172所言者稍有出入,係因後者並未將出幕原因不詳者286人次併入總人次計算使然。 由表一得知:全期入幕曾幕之出幕原因,以泰半不詳者居首;次曾氏主動者,共107人次,幾近五分之一;次病重身故者,計84人次,約逾七分之一;次幕友主動者,凡24人次,約佔百分之四強;次完工差竣者,都20人次,約佔百分之四弱;次他官主動者,計18人次,約佔百分之三強;次朝廷主動者,僅3人次,其所佔比率百不及一。顯見全期入幕曾幕之出幕原因,以前三者為主,後四者併計僅略逾十分之一,其所佔比率大都甚微。三、各期入幕曾幕出幕原因之消長變化 至於各期入幕曾幕各類出幕原因所佔百分比率之消長變化,則如上圖所示:上圖顯示: 各期入幕曾幕之各類出幕原因,依其所佔比率之多寡,首推原因不詳者,各期約在42%56%之間,全期平均約佔二分之一強,除第二期中并第四期呈正成長態勢外,其他各期第二期上、下、第三期雖皆反呈負成長趨勢,惟此類出幕原因,非特全期。抑且各期14期,均高居同期各類之冠;次曾氏主動者,各期約在5%27%之間,除第二期上、下呈正成長外,其餘各期第二期中、第三期并第四期則均反呈負成長趨勢,其中以第四期較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