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53584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推荐作品2 陶庵梦忆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简介】浣溪沙,词牌名。同前。 【注解】兰芽:草名。 子规:鸟名,即杜鹃。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故事】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景色,还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特别是对老年的感慨。 山下小溪潺潺流淌,溪水中浮飘着短短兰芽草。澄清溪水映

2、衬着碧绿兰芽,无限清新!山上栽满挺拔的松树,松树间一条蜿蜓曲折的沙路,洁净得没有一点泥土。黄昏细雨淅淅沥沥下着,传来了一声声杜鹃的啼叫。 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少年?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还能转向西奔流吗!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伤感唏嘘!,(2011四川卷)(原文在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译文:_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 译文:_,【答案】(1)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

3、睬他。 (2)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1积累“次”“方”“意”“书”等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痛苦消极的表层下深埋的强烈的好名之心。,1读准字音 庵(n)匮(ku) 罄(qng) 粟(s) 罹(l) 踵(zhng) 裘(qi) 枢(sh) 靡(m) 忏(chn)悔 拈(nin) 啮(ni) 寤(w) 梦呓(y),2掌握通假 (1)马戒马戒为野人(马戒马戒,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2)政如邯郸梦断(政,通“正”),6文言句式 (1)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省略句) (2)因思昔日生长王谢(省略句) (3)鸡鸣枕上(省略句),7走

4、近作者 张岱(15971697),字宗子,又字石公,别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县)人,侨寓杭州。出身于仕宦家庭。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通晓音乐、戏剧等。明亡以后,入山著书,不作清朝的官。他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作家,散文造诣很高,题材广泛,文字清新峭拔,所写虽大多是个人经历的琐事,可是时时流露故国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著有陶庵梦忆两湖梦寻琅嬛文集石匮书等。,8了解背景 这是张岱为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书序,是一篇“说梦”的散文佳作。人生多“梦”,往往是由于人生多“病”。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农民战争的风暴摧毁了腐朽的朱明王朝,随着满族贵族入主中原,清帝国建立

5、,封建制度正用文化专制主义配合铁蹄、刀剑和镣铐来延缓自己的没落与衰微;到处有苦闷、彷徨和幻灭,但也有抗争和求索的思想火星在迸射。,张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忆梦、寻梦和说梦的。作者出身于累代仕宦之家,尽管并不十分阔气,但祖上的余荫和家私已颇够他受用的了。正如本文第二段罗列的种种“果报”所云,他往昔是生活在“轻暖”“甘旨”“温柔”“爽垲”和“香艳”之中的。如今,“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马戒马戒为野人”,甚至连故旧见了,也视为“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这不能不令他回首往事,顿生“隔世”之感,愤激得几乎要自杀。,胸中有块垒,哪能不吐?他有自己的武器,那便是手中的笔。比他稍晚的曹雪芹,在梦醒无路

6、可走的情况下,留下了血泪斑斑的小说巨制红楼梦;张岱则寄希望于散文,用“梦忆”“梦寻”来追念乡土和故国,留下了陶庵梦忆一类的散文篇章。这些文字,记录了晚明社会生活的种种琐事,包括许多掌故,篇幅短小,内涵甚丰,戚而能谐,歌哭同声,旧梦中微露新梦的曙色,轻松中含蕴着艰涩与呜咽。,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起首,简述国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贫困生活。次以简洁的句法,将早年的豪华生活与今日的敝败潦倒作种种对比,认为这都是现世的因果报应。第三段用黄粱梦、槐安国的典故,点明“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主旨,自比“痴人”,犹喜说梦。末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2为什么说本文言约而意

7、丰? 全文字数有限,可谓言约而意丰。 本序说得何等深沉:“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正由于张岱用日常生活琐事作经纬,编织他的故国之梦,所以,这种梦细丝密缕,光彩迷离,很难经受动荡时事的凄风苦雨。,此种写作困厄与辛酸直接体现在本序之中,他叹息:“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他长啸:“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很明显,张岱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透过他追忆的昔日繁华和诸多意趣,人们体察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沉郁的哀愁。读者在品味本序时,应当注意把握这一种基调。 当然,作者的感情表露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形式,如:

8、第一段说首阳二老不食周粟乃“后人妆点语也”,分明是悲绝生辛,用诙谐的笔调去抒写胸中的阵阵狂澜。,又如:第二段用排比句大谈“因果报应”,节奏短促,一气呵成,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接下来,第三段以“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为转折,推出了对“往事”的“遥思”,心旌飘摇,不能自持,颓伤中夹清新之气,忽喃喃自语,忽捶胸诘问,终于恍惚痴迷地将“说梦”的主题点破。至于四、五两段,则以议论和剖白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寻梦而又惧梦、梦醒了又祈求新梦的矛盾心态和复杂意绪。这样,通篇嘈嘈切切,似乱非乱,主调明晰而又富于变幻,纲绳擎起而又美目盼兮,一种动人心弦、催人共鸣的艺术感染力便油然而生了

9、。,3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应用文与散文的有机融合。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清的关照,他以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2)对比手法。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尤其第二段中,用排比句,作十四种对比,生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如在眼前。末段以幻想

10、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故事作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答案】B(A匮:ku,C靡:m,D摹:m。),【答案】C(仇:报答,报应。),【答案】BC(BC当“于是,就”讲,A因

11、为,D沿袭),【答案】BD(BD军队临时驻扎,A排列,C旁边),5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译文:老熟人看见我,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和我接近。 B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译文: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像王导、谢安那样的家庭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 C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 译文:用头戴草帽报应头颅,用穿草鞋报应脚,这是仇恨过去的插簪穿履。,D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译文:不按年月编排,是有别于年谱。 【答案】C,【答案】D(啮:咬。),【答案】D(均解释为“像”。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副词,仍

12、然;动词,如同、好像;C名词,随从的人;介词,自,从。),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引用了唐沈既济枕中记中“黄粱一梦”和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南柯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历经艰难之后的寂寥时刻。 B在第三段结尾,作者以“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之语,表达了对那些丧失节操、苟事新朝的“痴人”们的批判与鄙视,显示出刚正不阿的气节。 C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与寒士赴鹿鸣宴而“犹意非真”,分别讲的是生活中有“惟恐其非梦”与“惟恐其是梦”的时候。,D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自己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的一场大梦。这也体现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答案】B(文中的“痴人”是作者自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