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952317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共31页](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片机课程设计 题 目 基于51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院 (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2.1设计任务12.2设计要求13单片机发展概况14设计原理与功能说明44.1设计思想44.2总体电路图54.3时钟模块64.4液晶显示模块64.5按键模块75系统测试75.1硬件测试75.2软件测试86总结8参考文献10附录一:总体电路原理图11附录二:主程序12附录三:元器件清单27附录四:实物图281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制作万年历,可以对单片机这门课程更好的认识。2.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3.学会与合作者更好的交流学

2、习,共同进步和提高。4.能够增长查阅资料的能力,视野更加开阔。5.拓展其他学科的联系,全面发展。6.培养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2.1设计任务1.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或者网上,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前期理论准备,为以后设计电路,看懂电路图做理论支持。 2.构想万年历电路图,并且具有可行性,画出电路图。3.列举电路所需的电子元件,仔细对比所需的元件的参数,通过去电子元件经销商或者网购购买。2.2设计要求1.显示年、月、日、时、分、秒。2.可通过键盘自动调整时间。3.计时精度:月误差小于20秒。3单片机发展概况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3、 第一阶段(1976-1978):初级单片机微处理阶段。该时期的单片机具有 8 位CPU,并行 I/O 端口、8 位时序同步计数器,寻址范围 4KB,但是没有串行口。 第二阶段(1978-1982):高性能单片机微机处理阶段,该时期的单片机具有I/O 串行端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5 位时序同步技术器,RAM、ROM 容量加大,寻址范围可达 64KB。 第三阶段(1982-至今)位单片机微处理改良型及 16 位单片机微处理阶段民用电子产品、计算机系统中的部件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测控、网络与通信的职能接口、军工领域、办公自动化、集散控制系统、并行多机处理系统和局域网络系统。STC系列单片

4、机是由STMicroelectronics 公司生产,并有宏晶公司做大陆代理的。本设计使用STC89C52作为控制核心,其管脚兼容其他51系列的单片机,以下对STC89C52进行简单讲解。STC89C52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采用40Pin封装的双列直接DIP结构,图3.1是它们的引脚配置,40个引脚中,正电源和地线两根,外置石英振荡器的时钟线两根,4组8位共32个I/O口,中断口线与P3口线复用。现在对各引脚功能说明如下(图3.2):(1)主电源引脚Vcc

5、 :接5V电源正端。Vss :接5V电源地端。(2)输入输出引脚P.0P0.7:P0口的8个引脚。在不接片外存储器与不扩展IO接口时,可作为准双向输入输出接口。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接口时,P0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P1.0P1.7:P1口的8个引脚。可作为准双向IO接口使用。对于52子系列,P1.0 与 P1.1还有第二种功能:P1.0 可用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计数脉冲输入端T2。P1.1可用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控制端T2EX。P2.0P2.7:P2口的8个引脚。可作为准双向IO接口;有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接口且寻址范围超过256个字节时,P2口用作高8位地址总线

6、。P3.0P3.7:P3口的8个引脚。除作为准双向IO接口使用外,还具有第二种功能 ,详见图3.2。图3.1 STC89C52单片机管脚图引脚第二功能P3.0P3.1P3.2P3.3P3.4P3.5P3.6P3.7RXD(串行口输入)TXD(串行口输出)INT0(外部中断0输入)INT1(外部中断1输入)T0(定时器0的外部输入)T1(定时器1的外部输入)WR(片外数据存储器写控制信号)RD(片外数据存储器读控制信号)图3.2 P3口第二功能表 4设计原理与功能说明4.1设计思想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外接单片机复位电路,单片机晶振电路,时钟芯片DS1302,按键电路,液晶显示电路,通

7、过控制STC89C52单片机的接口来控制时钟芯片DS1302模块,按键电路,液晶显示模块,使液晶能显示阳历年、月、日、星期相应的农历时间。液晶显示电路DS1302时钟电路STC89C52单片机晶振电路按键电路复位电路图4-1 硬件系统设计框架4.2总体电路图图4-2 总电路图4.3时钟模块DS1302 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电路,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为2.5V5.5V。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DS1302内部有一个318的用于临时性存

8、放数据的RAM寄存器。图4-3 时钟电路图4.4液晶显示模块本系统选择的LCD是AMPIRE12864的汉字图形型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单片机P1口作为数据输出口,RS,RW,E分别通过10K的上拉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P0.0,P0.1,P0.2。VDD接5V电源,VSS接地。VEE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0时选择指令寄存器。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E(或EN)端为使能(

9、enable)端,下降沿使能。DB0-DB7为双向数据总线,同时最高位DB7也是忙信号检测位。BLA、BLK分别为显示器背光灯的正、负极。图4-4 液晶显示电路图4.5按键模块本系统使用5个button元件分别设置为增加键、减小键、退出键、设置/OK键。4个按键与一个4个驱动电阻相连,作为整个按键控制功能系统,以触发AT89C52中断为方式使用设置功能。图4-5 按键电路图5系统测试 5.1硬件测试在调试硬件时遇到过很多问题,但只要细心、认真检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现列如下:认真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的地方,线与线之间,管脚刺破邻近的漆包线之间是否连接在一起,有的话要用刀划开

10、,或者重新焊接。检查完毕后接通电源后LCD1602没有正确的显示。在不通电状态下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是否正常连接,在检查回路时发现有的点之间看似连接,但由于虚焊导致其并无电气连接,只能对焊脚进行在加工直到解决问题。5.2软件测试由于本系统涉及到多个子程序,多个芯片的编程。首先必须对可编程芯片的控制字即其控制指令要熟记于心。其次,芯片很多都有时钟输入端,需要晶振支持。对芯片的读写都需要在相应的触发沿到来时才能进行。由于DS18B20是串行通信数据,只用一个口线传输,在处理采集的模拟信号时需要一定的时间,会对延时有较高要求。所以在调用温度子程序时,先关闭定时器1中断允许,在温度子程序反回时再打开定时器

11、1中断允许。6总结在这几天的单片机课程设计中,老师先给我们介绍各种电子原件,让我们了解了各种原件的不同以及注意事项,这次课程不仅仅让我们动了手动了脑,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我又不得不承认理论的重要,我们必须打好基础。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动手能力,以及新颖的思维方式,让我从中获益非浅。实验过程中,刚开始就参看电路指导书,画出了多电路图,进行了仿真,但是由于实验元件选择的不恰当,是的电灯不能依次闪烁,许但最后用万用表才得以发现问题的所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实验设计,虽然道路艰难,但我们却也乐在其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有培养了动脑能力,更加

12、利于我们在社会上工作。经过我们组员三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完成了万年历的设计,完成了任务给出的所有要求,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编写、调试程序的时候所出现的错误,硬件电路的选择、连接。例如:液晶屏时间显示出现了错误即乱码现象,我们通过查找书籍和上网搜索的形式知道了问题所在,与延时程序有关,修改了延时程序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画原理图的时候,刚开始每个原件是用线连接的,但是后来发现越连越多,越连越乱,可视性太差了,很容易连错线,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很难检查出错误,所以我们换了一种更好的方法,对其进行标号处理,从而使得原理图更加的简洁、直观,而且操作起来很方便。最终还是解决了这个难

13、题,诸如此类的错误在本次设计中有不少,但是通过我们组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与不懈努力终于克服了这些困难,本次实训不仅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东西,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加强了逻辑思维能力,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试一次很好的经历,同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组员之间合理分工,更加高效、迅速。另外对于了解较少的知识,我们不要气馁,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借书浏览等方式了解学习,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持之以恒,这次经历加强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设计中同学之间明确分工,互相帮助,才有了本次设计的圆满成功。参考文献1 何立民. M

14、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2 周立功.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3 谭浩强. 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付家才.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淡海英. 关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万年历设计J. 电子制作,2014.6鲁广英. 基于单片机电子万年历的设计与实现J. 硅谷,2010.附录一:总体电路原理图 总体电路原理图附录二:主程序#includelcd.h/* 函 数 名 : Lcd1602_Delay1ms* 函数功能 : 延时函数,延时1ms* 输 入 : c* 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