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523171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4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整理).ppt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 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 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民俗文 化进行科学保护,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财富,是实现 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全省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实施 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不懈努力。但是,如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维持原有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美 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

2、前新农村 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调研组就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 保护传承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民俗文化影响的主要问题 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次全面提升,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主要体现 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乡风文明中的乡风则是民俗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应该纳入新农村文化 建设的范畴。但是,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情况,1,学 海 无 涯 来看,许多不利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有的甚至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3、和 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传统建筑破坏严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村落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 严重。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 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古村落的老 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 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 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2、民俗实物严重流失 民俗文化的很多内容是依附在传统的民俗实物之中的,但是,在 美丽乡村改建、新建中,许多传统木制房屋的构件买卖、交易问题十 分突出。一些商人看中了古民居的旅游开发价值

4、,出钱收购这些古民 居后迁建别处进行旅游开发。如在嘉兴的西塘古镇、桐乡的乌镇,许 多古民居的构件被出售、被偷盗。还有一些外国人不惜出巨资收购古 建筑,拆卸其材料后动用飞机运回国内按原型复建。还有些地方商贩 在利益驱使下,受雇于外国人向各地古村落的村民收购民俗文化古器 具,有的甚至将古民居木制房屋构件一件件拆下来,化整为零的出售。 3、原生态环境遭破坏,2,3,学 海 无 涯 许多古村落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原生态 的古村落开发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停车场、水 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及其独有的幽静和美丽。同时, 许多古村落景区不限制游客人数,大大的超

5、过了古村落环境人口容量, 对古村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时, 没有考虑到原居民所特有的文化习俗,只求商业效益,只求地价增值, 不去考虑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无何止地将小桥拆毁、巷道损毁、池 塘填埋,这么做的后果是严重地破坏了古村落及其文化生态环境。我 们不敢想象,如此过度的拆建,若干年后,曾经的“小桥、流水、人 家”是否依旧? 二、民俗文化保护几点对策建议 目前,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 境相互依存,既有传统意义的农耕文明,又有现代形式的农耕文化。 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激活传统文化 魅力,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都有其

6、深远的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 设中如何提高保护民俗文化的思想意识,切实科学有序地推进民俗文 化保护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要科学的认识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文化,因此, 做好保护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而老百姓,4,学 海 无 涯 的认识往往是跟着政府的导向走的,所以要改变老百姓的认识,关键 在于地方政府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 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民俗文化搬进党校课堂, 搬进乡镇党委、政府的会堂,使他们通过学习教育、讲座会议的形式, 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三个有利于”。对此,笔者以嘉兴市为

7、 例,对民俗文化的“三个有利于”进行阐述。 1、有利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和弘扬我 们国家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嘉兴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 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而村镇不像城市,规模小,一天就有可 能被破坏掉。如果对依附其中的民俗文化不加以即时保护,很快就完, 很快就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迅速地消失。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实 际上就要求我们将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协调发展。同时,保护民俗文化生存、传承的特定环境,对推动 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们文

8、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嘉兴地区发展并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特别是随着河港浜汊分布,孕育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耕读文,5,学 海 无 涯 化、稻桑农业、手工业传统等民俗文化资源,且不少村落名人辈出, 古迹丰富。可以说,大量的民俗文化蕴藏在农耕社会中,它承载着嘉 兴人民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的品德,成为一种特殊的文明 标志。而随着农耕社会形态的消失,很多历史文化被割裂、遗忘,甚 至变得无迹可寻。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民俗文化资源纳入 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就是将这些文化更深刻

9、地植入村民的生活习惯、 生活环境中,这不仅是为了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长期传承, 也有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有利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浙江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从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 道路,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为推进事业发展煞费苦心,也 从中摸索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民俗文化保护路子。作为长三角地区 核心区域的嘉兴市,应该实现借梯登高,借民俗文化之力提升城市文 化品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在 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有新的突破。如果说,前几年我们的新农村建 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条有模式可以借 鉴的路子。目前,

10、在不论是在网络上或者是报纸上,还是在电视上, 都有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好例子、好 做法。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整理我们的思路,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 把之前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把美丽乡村建 设中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地装到民俗文化保护这个“菜蓝子”,6,学 海 无 涯 里来,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实 现可持续发展。 (二)要树立的科学保护理念 有科学的认识,才有科学的理念。有科学的理念才能推进保护事 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更 要有科学的保护理念和执政理念。 1、要用科学理念编制民俗文化

11、的保护规划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抓紧做,而且 要科学、有效、持续地做。所谓科学地做,就是要以民俗文化生态理 念来设计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一份科学的规划,民俗文化的保 护工作就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抓紧制定美丽乡村 建设特定的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 产生和影响);社会环境(人口状况、社会结构、民情风俗、领导和 群众的保护意识等);经济形态(农业、渔业、工业、商业等以及经 济状况);民俗文化遗产的数量与分布地点、生存状况;保护规划(采 取属地管理办法,要定管理单位、定传承人、定项目、定活动规划、 定保障措施等),如此方能保证其有

12、效性。 2、要用科学理念处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7,学 海 无 涯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 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统一规划、分 期实施、持续发展,而且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和五个方 面的结合,即:处理好美丽乡村设与全面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居民区 与文化区域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生活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处理好 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 保护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美 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利用相结合。 3、要用科

13、学理念保护民俗文化外在的氛围 自然村落及田园是农耕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农耕生产活动的 主要基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完整地保护了田园风光和 自然村落,才能忠实展现农耕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环境,使人强 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外在的文化氛围。一是科学保护田园风貌。 要全面保护农田、林木、池塘、水网,保持以稻田为主体的农田结构, 保留较古朴的耕作技术,使用水牛耕地、人工劳作、原始加工等传统 农耕方式,不使用塑料大棚、大型农机等现代设施,全面体现农耕文 化的总体风貌。二是科学保护村落环境。保护区内的村落用地规模要 逐步缩小,不可再继续扩大;村庄建筑采用传统民居形式和传统外墙 装修,不宜现

14、代化;鼓励居民使用或部分使用农作物秸秆等传统燃料, 以产生炊烟的景观效果;鼓励农户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8,学 海 无 涯 已不适用的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仍可作为装饰性使用。道路、桥 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用石料或当地传统材料,慎用水泥等现代材 料。 (三)要科学的强化保护责任 保护民俗文化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文 化部门叫个半死,其他部门置之不理。文化人做个半死,其他人一笑 了事。出现这种局面虽然有其客观因素存在,核心则是保护责任的问 题。现在的党政领导很多都是在被动地做工作,属于“见令行事”。要 想使相关人员能静下心来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安下心来认真树立科学

15、理念,就必须要有过硬的保护责任来进行保障。 1、强化工作职责 近年来,我省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形 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但是笔者坦言地讲,在乡镇党委、 政府领导干部中,真正认识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重要性的人,并不是 很多,而且真正能将民俗文化保护摆上日常工作议程,从而真正从政 府层面去做保护工作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我们过去的 计划生育工作这么难做,但是它却能做好,而且做的很出色。其关键 原因在于工作的责任问题。谁都知道,计划生育出问题任何领导都担 不了责任,而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在乡镇日常工作中属于可做可不做的 工作,且没有人去追究其工作结果,这样就导致他们

16、对民俗文化的保,9,学 海 无 涯 护工作可以置之不理。这说明,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民俗 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强调保护的责任问题。我们不是一定要像计 划生育一样实行一票否决,但至少可以从更上一级的政府层面来强化 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比如: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特 色工作加分制度等,以此来强化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对民俗文化保护的 工作职责。 2、强化责任追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必须坚持法制化原则,走依法保 护的道路。一是尽快出台古村落保护条例,确立古村落的法律地 位;各地则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古村落保护办法,明确 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律责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一个完善的 法律制度体系。二是重视乡规民约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古村落的古朴 纯美和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规民约和民间 组织的作用。所以,要实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除了要充分发挥 乡规民约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外,更为关键一点就是:必须就村民自治 组织的保护责任进行明确,并据此实行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强 化村干部带动村民进行民俗文化保护的责任意识,从而从民俗文化的 最底层实现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