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47825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患关系心理沟通教学文稿(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丛中 博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教授 Email: Web: ,人是什么?,人是一架构造精密的钟表 人是一台生物计算机?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 人是有思维、智慧的高级动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是有需要、动机、目的的动物 人是自称为人的一种动物 人是自身是动物、心却向往着神的动物 人是追求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动物,心理是什么?,心理:个体与环境相互适应所形成的信息界面。信息:物质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 信息的特点:变化。,精神症状,精神症状是精神活动异常的临床表现。 包括:内心体验 外在表现 心理的本质:是脑的功能,是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反映。,健康与疾病的概

2、念,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规定 疾病 生物医学模式概念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概念,有求医行为或正在医疗中的人。 医生: 是“制造病人”,并承诺治疗病人,以此获利的人。,病人,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概念 疾病行为的类型 疾病行为的阶段 疾病行为的影响因素,疾病行为概念,疾病行为是人产生的病感体验透过一定的行为显示出来, 且为别人同样理解的行为。 含义: 疾病(disease) (生物判断) 病患 (illness) (自我判断) 患病 (sickness) (社会判断),疾病行为的类型,主动求医 医学行为、非医学行为 被动求医 精神

3、病、传染病、儿童、危重病人,疾病行为的阶段,沙克门模式 出现症状阶段 求医阶段 成为病人阶段 依赖性病人阶段 复原或康复阶段,疾病行为的影响因素, 病人对疾病的理解 生活背景 个性特征 健康信念模式 疾病因果观 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层次 生活目的,(一)疾病行为的生物影响因素 1. 易感性 2. 疾病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人格特质 自我调整机制成熟度 生长发展阶段 过去病史及经验 主观感受和看法 医患关系,(二) 疾病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卫生保健水平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支持系统,(三)疾病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医疗行为与医患关系,医学模式转换 治 “病” 医治患病的“人” 人的属性 生

4、物属性(医学科学) 社会属性(社会科学) 精神属性(行为科学),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 (需求、情绪、动机、行为) 医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的心理满足程度 (需求、价值感、尊重感)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疗活动、就医行为、遵医行动、治疗效果),病人角色,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 社会角色退化 自控能力下降 求助愿望强烈 合作意愿增强,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 病人角色冲突 病人角色强化 病人角色缺如 病人角色消退 病人角色恐惧 病人角色隐瞒 病人角色假冒,病人的求医行为,求医行为:是指人得知自己处于疾病状态后寻求医疗机构或医生帮助的行为。求医行为分为主动求医行为和被动求医行为 。 影响因素有:

5、 对疾病的认识 经济因素 求医动机 就医条件 求医经历 社会支持 心理因素,病人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求医行为开始以后,病人行为与医嘱符合一致的程度。遵医行为分为完全遵医行为和不完全遵医行为。 不 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 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对医嘱有理解上的偏差 对诊断检查及治疗措施有疑虑或恐惧 治疗效果不明显,使其缺乏治疗的耐心和信心 医疗知识贫乏,对不遵医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 由于继发性获益,企图长期占有病人角色,摆脱社会责任等,病人的心理特点(1),病人的认知特征 1)感知觉特征: 躯体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时空知觉异常 幻觉或错觉 2)记忆特征:许多病人有程度不等的记忆减退,不但近期记忆

6、出现障碍,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容易忘记。,病人的心理特点(2),(3)思维特征:思维判断能力减低,有的病人干脆不愿思考,请医生或其家属代为抉择。 (4)病人的情绪特征:有心境不佳、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特点,常见的情绪问题有焦虑、恐惧、抑郁和愤怒。 (5)病人的意志特征: 有主动性降低、耐受能力和自控能力下降等特点。 (6) 病人的个性改变:一般疾病不会引起病人个性改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慢性迁延性疾病、致命性疾病、毁容、截肢等,有可能引起病人个性的改变。,病人的一般心理需要, 确保安全的需要 康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医患关系的性质,医患

7、关系中医生对病人既有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又是一种平等有偿的服务与被服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权益是医护人员 的基本职责,而要做到让病人知情是最起码的要求。,病人的知情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执业医师法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在立法上确立了病人的知情权。,病人的知情权,是指病人有知悉自己的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院和医生的基本情况、医生技术水平、医疗费用、有关医疗信息等问题的权利。,知情权的内容,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 疾病情况;医务人员对病人健康状况、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的诊断、分析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预后情况和意外情况; 实施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存在的副作用、药物

8、治疗的性质(诊断性或者试验性等)、使用药物治疗的几种可行方案和各自的利弊; 手术治疗,包括术前检查和讨论的诊断,预定实施的手术名称、性质(如探查性、治疗性等)和范围、手术的几种可行方案和各自的利弊; 不采取治疗措施的危险性,可能出现的风险、伴随的痛苦和不适, 其他替代治疗措施成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等。,知情权与选择权,医患之间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自愿发生的带有契约性质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背后还有一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即,病人知情越多,其选择余地就越大;知情越少,选择余地就越小。,知情权 与 告知义务,病人有知情权,医方就有告知的义务,但在有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时,医方应

9、避免直接告知患者本人,而转告知其家属或关系人。对急救病人,医生的职责首先是对病人争分夺秒的抢救,在此前提下,同样不应忽视向病人家属详细告知病情等有关情况。医生和病人之间,病人永远是弱者,存在着事实上的知识不平等,病人知识再丰富,也无力拉平医患之间的距离。,案例讨论,某内科医生,女,50岁,继父72岁,胸闷,憋气,CT诊断“肺癌”,需手术治疗。 女儿找外科主任(大学同学),联系住院。外科主任跟女儿交代,病人有冠心病,很难保证在手术中不出问题。女儿跟父亲说要手术治疗,父亲坚决不同意,要求出院回家。 女儿焦虑,两难:手术中如果真的出问题了,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不做手术,半年一年后加重死亡的话,也是自己

10、的责任。该怎么办?,保护性 / 公开性医疗制度,执业医师法第2 6 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即对医生增加了如实告知病情的义务,但该条同时又对医师柯加了一项注意义务,即“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契约关系,病人到医院“挂号”, 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病人要向医院提出看病的请求,医院同意并收费,也就是答应了病人的请求,医患之间就建立了一个契约关系,病人对医生怀有“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诚信求医。,沟通的必要性,病人是人,不是病,不能物化!尊重 信息的不对等性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让病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和蔼可亲: 30.53% 体谅病人: 36.84

11、% 缺乏同感: 7.72% 不体谅病人 5.97% 很少谈话 11.23% 不耐烦 6.67% 态度生硬,某医院门诊医务人员调查,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对三家综合医院医疗投诉分析:80%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 职业性质带来的冷漠心理 忽视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人文理念缺陷 语言的随意性与简单化 抵触情绪,缺乏耐心,(一) 医患关系的特征 独特性 (时间性、隐蔽性和保密性)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专业限制 (目的、职责、时间等),(二) 医患交往模式 1. “萨斯”的基本模式 (Sxass basic model) 主动被动模式 ( p C ) 指导合作模式 ( p A )

12、参与协商模式 ( A A ),模式 医护作用 病人作用 临床应用 模式类型 主动-被动 对病人做 接受 麻醉、重伤 p-C 某事 昏迷、精神病等 指导-合作 告知做什么 合作(服从) 急性、诊疗 pA 共同参与 助人自助 参与(主动) 慢性、康复 A-A,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2. 医患关系的人本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 病人比病更重要 , 不能只看病 ; 病人是一个整体 , 不能只重躯体 ;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负责,要尊重病人,使其参与 ; 个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等均与身心健康有关 ; 病人必须作为治疗的参与者,与医生分担权利,责任 ; 不仅需要医生的治疗技术,还需要医生的同理心。

13、,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病人心理应激 病人对医务人员的角色期望与信任 医务人员心态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医患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人际关系,沟通:交换信息、人际交往 (一) 工具水平与非工具水平的交往 (二) 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医患沟通 (1),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沟通 Hall et al. (1987) 将工具性的行为定义为“使用于问题解决,以技术为基础的技巧,构成医师被谘商时所需专门知识的依据”;而情感性行为则被定义为“具有外显社会-情绪含意的口语陈述”。 其它的学者对情感性行为的定义有医师视病患为一个体,而非一个案的行为(Ben-Sira, 1980)或为了建立及维持医病之间的良好关系而

14、采取的行为(Buller, 1987)。,医患沟通 (2),工具性的言词包括信息的给予、发问、咨询、引导确认未来的治疗或检查、讨论治疗或检查的副作用,与病患讨论检查结果、解说决定治疗或不予治疗的原因、解释疾病等(Siminoff et al., 1989)。,医患沟通 (3),情感性的言词包含:非常具鼓励性、令人放松、极端友善、开放与诚实、表现关心、给予信心、表示赞同、表现同理心、对病患介绍自己、称呼病患的名字、提供口语的支持、触摸病患与病患闲聊(Blanchard et al., 1983)。Blanchard et al.(1983)发现称呼病患的名字是医病互动中最常出现的行为(占71.8

15、)。,医患沟通 (4),在医患沟通中,医师对整个医疗对话的贡献平均为60,病患的贡献为40(Roter et al., 1988)。 1、信息给予,占35.3; 2、医师对病患病史的询问,占23, 3、问题的形式通常为闭锁式的问题,只要病人回答是或不是,然而此种行为会限制病患的响应,并妨碍了病患对信息的揭露(Ford et al., 1996)。 然而,Waitzkin(1984)却发现医师花很少的时间在给予病患信息上。 特别是肿瘤科医生。 女医生/女病人情感交流较多。,沟通,口语和非口语行为 研究医病沟通的文献,多集中在口语行为的研究上,而较忽略互动中的非口语沟通,但是情感性的行为无法完全以

16、口语的方式来表达,其中还包含了非口语的行为。,工具水平与非工具水平上的交往 工具水平交往 (医疗关系) 医生:询问、检查、诊断、治疗 病人:参与、 配合、合作 非工具水平交往 (人际关系) 医生:服务态度、医德、医风 病人:心理需求、社会背景、人格特质 两者相互影响,言语沟通的技巧 善于引导病人说话(共情、真诚、尊重) 采用开放式说话 使用鼓励和过渡性语言 (倾听) 善于处理说话中的沉默 (有意识沉默、有难言之隐、思维中断),非言语沟通传递信息的方式 静态容貌、体姿、声调、衣着、仪表 动态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语气、 语速、双方距离、身体朝向,非言语沟通的技巧 面部表情的使用 目光接触 身体接触 注意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0.5m 朋友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