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45034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说课讲解(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张念成,一、教育科研的层次,直觉观察水平 发生了什么现象? 探索原因水平 为什么会发生? 迁移推广水平 在相同情境中会发生吗? 理论研究水平 有哪些潜在的理论?,二、教育科研的方法体系,量的研究 调查研究 测量研究 实验研究 (描述现象) (确定关系) (验证因果关系、 推广迁移) 定量分析 提升理论,质的研究 观察研究访谈研究文献研究 定性分析 理论提升,、调查问卷的编制 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分解问题,给出操作性定义 编拟题目 预测 修订题目 计算信度和效度,、编制题目应满足的一些要求 (1)除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紧密围绕所研究

2、问题去阐述; (2)陈述清楚,语词准确; (3)一个题目中只能包含一个问题; (4)防止使用导向性语言; (5)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 (6)问题陈述宜短不宜长、宜简单不宜复杂; (7)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 (8)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题目。,、调查研究的研究案例分析 案例: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2.1被试 北京市两所普通小学的四、六年级的学生人,其中四年级人,六年级人。 2.2调查工具,真实性数学问题 、马丽有个朋友,张华有个朋友,他们想在一起举行一个生日聚会,他们都邀请了各自所有的朋友,

3、并且他们这些朋友都参加了,请问参加聚会有多少个朋友? 、小军买了根2.5米长的木头,如果他用锯子锯,他可以得到多少根1米长的木头? 、如果你把升度的水和升度的水都倒入一个大容器中,请部问大容器中水的温度是多少度? 、有名新兵需要用汽车把他们运到训练场。每辆汽车只能运名新兵,请问需要多少辆汽车? 、小华跑米的最好成绩是秒,问他跑米需要多少时间? 、小红和小亮到同一所学校上学,小红家离学校米,小亮家离学校千米。请问小红家和小亮家相距多少千米?,、老师给个学生个气球,他们想平分这些气球。请问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多少个气球? 、小华的姐姐生于年,现在是年。小华的姐姐多少岁? 、王老师想要一根足够长的绳子把

4、两个相距米的杆子拉紧,但是现在只有1.5米长的绳子。请问他需要把多少根绳子系在一起? 、一个水龙头正在匀速给一个圆锥形瓶子注水。如果秒钟后水面的高度为厘米,请问秒钟后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厘米? 、船上有只绵羊,只山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 、羊群中有只绵羊,只山羊,请问放羊人多大岁数?,2.3 编码方案 将解答分为4种情况: (1)真实解答:即学生考虑到真实情境 (2)常规解答:没有考虑到真实情境 (3)其他解答:无法归类的答案 (4)无解答 2.4 调查过程,3、结果分析 3.1被试解答真实性数学问题的整体情况,3.2 每道真实性问题解答的具体情况 、讨论 、结论 ()我国小学生的缺少常规对照

5、题的情况下,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约为四分之一。 ()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常规解答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 ()六年级学生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普遍高于四年级。 ()小学生对不同真实问题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原理 实验是指以一定的理论意向为基础,依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操作,观察这种操作对行为的效应,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的本质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通过人为地对自变量的操作,考查是否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两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单组设计模式 前测

6、()实验处理()后测() ()等组设计模式 实验组 对比组,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一: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美国心理学家E.B.Hurloc),问题的提出,表扬与批评是最常见的两种教学行为。教育观念不同的人,往往对表扬与批评持截然相反的态度。表扬与批评到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何,自然是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学实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Hurlock实验的基本过程,Hurlock以106名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的实验:他把被试分为4个小组,A、B、C三个组在同一个班学习,D组单独另在一个班学习。A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

7、之后,都逐个给予适当的表扬;B组为“受批评组”,从不表扬,而是每次都对其练习中的错误大加指责;C组为“受忽视组”,既不表扬,也不训斥,只是让他们静观其它两组受表扬和受批评;D组为“控制对照组”,在另一个班学习,不表扬也不批评,也不知道其它三个组是否受表扬或受批评。,Hurlock实验的基本过程,甲班,受表扬组,受批评组,受忽视组,控制对照组,乙班,教学进程(时间约为6周),每次都逐个给予适当的表扬,每次都逐个给予一定的批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旁观,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完全隔离,(对四个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记录),Hurlock实验的跟踪记录曲线,受表扬组,受批评组,控制对照组,受忽视组,学习

8、进程,学习成绩,Hurlock实验的结果,实验的结果是:“受表扬组”的学习成绩提高最快;“受批评组”的学习成绩提高次之,且不太稳定;“受忽视组”的学习成绩开始略有提高(榜样的影响),然后就逐渐缓慢下降(长期受忽视,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控制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实验表明:对于学习成绩提高的影响,表扬优于批评,批评优于忽视;在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忽视学生的存在。这对教育工作者如何使用表扬与批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urlock实验的评析,Hurlock是教育心理学家,他所做的这个“表扬与批评对学习影响的比较”的实验(可以称之为横向对比实验)其实并不高深,事实上,教育工作

9、者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这说明教育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教育心理学家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相比,只不过多了几分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思考,懂得让实验说话,让事实说话。所谓教育科研,说白了就是: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头脑去分析教育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科研典型案例之二: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 如果把学习材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不必经过自己发现就把学习内容吸收进本身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就叫接受式学习。 如果不把学习材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让学习者自己在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索,再把

10、所发现的学习内容内化成自身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就叫发现式学习。,对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不同观点,很多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都赞成发现式学习,如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说:“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发现式学习无视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间接知识,无视学生能力的差异,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认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只把发现式学习看成是有意义的,而一概排斥接受式学习,未免太片面了。学习是否有意义并不在于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是否愿意去理解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材料能否被学习者所理解。,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孰是孰非最好

11、让事实说话,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效果与接受式学习相比,究竟如何呢? 我们尊重事实,最好让事实说话。 为此,马鞍山市十三中数学教师冯建国做了“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比较”的实验。,实验的基本过程,取初中一年级甲、乙两个班作为被试,教学内容为初一代数的两个单元。前一个单元,甲班采用发现式教学,乙班采用接受式教学;后一个单元,两个班交换,乙班采用发现式教学,而甲班采用接受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进行单元测试,检验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实验的基本过程,第一单元采用 发现式教学,甲班,乙班,第二单元采用 接受式教学,第二单元采用 发现式教学,第一单元采用 接受式教学,单元测试

12、,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数据统计与分析,基本结论,实验数据的分析,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进行单元测试,检验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在两个单元教学与测试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将甲班与乙班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而是: 将甲班与乙班在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将甲班与甲班自己、乙班与乙班自己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将甲乙个两班优、良、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成绩作比较。,实验的基本结论,1单纯从总体上的近期的学习效果来看,两种学习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别。 2发现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接受式学习比发现式学习效率更高。 3发现式学习使得学生

13、的学习迁移能力有所提高;接受式学习则能够使学生更系统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实验的基本结论,4发现式学习更适合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学习,而不利于基础差、智力差的学生学习;接受式学习则比较适合中下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5在程度参差不齐的班级用发现式教学,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冯建国老师所做的这个实验可以称之为循环交叉对比实验。他只是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他可以做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彼人也,我亦人也。关键是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要有教育科研的意识。也就是说,对教育中的问题,要能够想到用教育科研去解决,而且要敢于用教育科研去解决。当然,必要的教育科研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些教

14、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实验研究案例分析 案例3: 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实验研究 1、元认知训练 (1)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与实质(认识阅读活动有哪些心理因素参加,其特点是什么,阅读活动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阅读的功能有哪些等等)。,(2)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其阅读活动与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现有阅读水平、努力的作用等);课题因素(对所阅读材料的性质、特点、难易及阅读任务的认识);策略因素(认识有哪些阅读策略,各策略的有效性如何,使用的条件等)。 (3)在阅读前如何作计划(选取阅读策略、方法,合理分配阅读时间等)。,(4)在阅读过程中如

15、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如何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测试、自我校正等)。 (5)阅读后的反思(如何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理解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等)。,2、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思维品质、元认知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了后测。结果表明: (1)控制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2)实验组被试在思维品质的测查课题上的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 (3)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的后测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了元认知与思维品质之间是因果关系,通过对学生的元认知培养可以达到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目的。,评析,(1)该研究

16、的自变量是元认知训练。两种实验处理:进行元认知训练与不进行元认知训练。因变量是元认知测试成绩和思维品质的测试成绩。研究的目的很明确。 (2)采用的模式是单因素等组设计: G1(实验组)O 1(前测) X1(元认知训练)O2(后测) G2(控制组)O3(前测) X2 (不进行训练)O4(后测) 检测的数据为:O 1与O2的差异, O3与 O4的差异, O2与 O4的差异。从而。准确地反映了研究的目标。,第一种材料测查思维品质。 思维敏捷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的快慢为指标; 思维灵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阅读时能否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材料的内容而主动、灵活、有效地采用相应阅读策略为指标; 思维深刻性测查材料,主要以全面、准确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意图,深入思考所读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东西为指标;,思维批判性测查材料,主要以是否善于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善于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从正反两方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