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447676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讲义(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一、考情报告,二、专题综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和影响等。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为开端,以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为主线,重点阐述了儒学思想形成、演变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汉代董仲舒的改造和独尊、宋明理学的转型与成熟、明末清初的批判与继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考向预测,1、从内容上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异同、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及儒学地位的变化等仍将是2011年高考命题的核心频点。命题仍然是选择题和

2、非选择题并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为主要方式,考查考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命题特别会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综合认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儒学中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和谐理念、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德治国以及伦理道德中的仁义、诚信等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四、复习策略,1、重视对“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和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与影响,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地位和影响、宋明理学的观点、地位和影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评价的复习;重点掌握六位儒学大师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以传统文化

3、主流思想为主线,梳理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认识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的特征和影响,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 3、理解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因素,正确评价儒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答案】儒墨道法孔子董仲舒顾炎武,探究点一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对百家争鸣历史影响的理解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促使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对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此后中国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

4、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思想中寻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如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传统哲学的基础之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提供了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也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和谐”思想,更是被世界人民景仰和推崇。,

5、2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的理解 (1)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3)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

6、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4)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定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例2010上海历史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

7、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故政治主张总是站在君主一方。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一定程度上具有为百姓着想的内涵,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排除A、C、D项。答案为B。,名师点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命题考查。命题主要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集中考查对道、墨、儒、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理解考查。如2010年山东文综第9题对墨家思想、浙江文综第13题对道家思想、北京文综第13题对韩非子法家思想的考查;2009年海南历史第1题对荀子主

8、张、上海第2题、2008年海南第2题对法家思想的考查等。今后复习应继续重视儒、墨、道、法四家的主张及各家主张的异同点的分析比较,从时代特征上理解认识各家主张。,探究点二儒家思想地为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原因,1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以图自强。 (2)主观原因: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实行“仁”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要求。,2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在新的形势下,汉初实行的

9、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3.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原因 宋明理学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吸收了佛学、道学的一些思想,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更加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因而备受统治者推崇,成为宋代以后的官方哲学。,4. 明清儒家思想受批判的原因 (1)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趋强化的同时,封建统治也出现了危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更需要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消磨人们反抗意识的思想成为统治

10、阶级的统治思想。 (2)明清时期,封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需要强化儒学正统地位,需要一种对儒学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统治人们的奴化思想。,例2010天津历史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解析】本题考查对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公孙弘凭借精通儒学,白衣封侯,官至天子三公,天下学士效仿他、学习他。从本质上主要说明了汉代儒学地位的提高。A、B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

11、兴起,故排除C,答案为D。,名师点津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具有时代的特征,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考特别重视从当时历史现象中命题考查对儒学演变和地位变化原因的考查。如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13题对董仲舒君主专制理论的考查、海南卷第3题对董仲舒改造儒学著作的判断考查、2008年上海卷第11题对儒家思想对教育影响的考查等。复习时应该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与儒家地位变化的关系,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探究点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的比较,1相同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望。 2不同点 (1)对世界

12、本原的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2)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例2010浙江文综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B【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在“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曾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13、。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名师点津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成熟和定型的标志,也是高频考点之一。命题主要是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宋明理学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15题、全国课标卷第26题对王阳明心学观点的考查;上海卷第9题对宋代理学内涵的考查等。再如2009年江苏卷第3题、

14、2008年广东卷第5题对心学观点的理解考查等。复习备考时应格外注意。,探究点四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特点,1. 原因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2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

15、“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例42010江苏历史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B【解析】“人人皆可以为圣”意为每个人

16、都可以成为圣人,实际上是对孔子权威的否定,符合李贽的主张,B项正确。朱熹、陆九渊都非常尊崇孔子,不会否定孔子的权威,排除A、C。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与材料的含义不符,排除D。答案为B。,名师点津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一股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对儒学地位造成一定冲击,但没有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也没有构建起新的儒学体系,但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和反封建思想的特点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38题、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27题对李贽思想观点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A组第16题对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考查等。复习本考点时,应注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主要思想主张及特点,注意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的异同。,探究点五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1. 对儒家思想内涵的理解及其积极意义 (1)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大同、和谐思想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培养人的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2)其思想对培养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有重要的启迪。 (3)所倡导的“朝闻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