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941399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 2007 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 文20074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骨气(g) 肖像(xio) 功成名遂(su) 暴殄天物(tin) B聒噪(gu) 尽管(jn) 噤若寒蝉(jn ) 斐然成章(fi)C信笺(qin ) 讣告(b) 称心如意(chn ) 浑金璞玉(p)D琴弦(xun) 惭怍(zu) 恣意妄为(z) 乘人之危(ch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纹身 破

2、天荒 甘败下风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B词藻 水笼头 继往开来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C录相 里程碑 依马可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阵脚 缉私队 大相径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日本律师尾山宏,一位 70 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 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A承担 追踪 跨越 昭示B承担 追问 超越 启示C承受 追踪 超越 昭示D承受 追问 跨越 启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句是A 在这部新作品里,

3、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 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 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有些学生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 6 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

4、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C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D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 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 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 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5、。婴闻之,有幸 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 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 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 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 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 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 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 见之。 晏子春秋 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

6、:宰我,孔子的弟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B不自以为约 约:穷困,困窘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D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见行而从之者也B见君不见其从政者 不维其行,不识其过C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始吾望儒而贵之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非人不得其故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见君(而)不见其从政者,可乎B (若)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C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之)为师D夫子讥之, (夫子)是吾师也9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

7、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今吾望儒而疑之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B子贡当面对孔子“ 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 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

8、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第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1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5 分)听 言 不 可 不 察 不 察 则 善 不 善 不 分 善 不 善 不 分 乱 莫 大 焉 三 代分 善 不 善 故 王 今 天 下 弥 衰 圣 王 之 道 废 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吕氏春秋 听言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

9、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注 : 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 景阳:陈宫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松楸:坟墓上的树木。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鸟,遇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江豚:形似猪,每于浪间跳跃,江风骤起。(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 “玉树歌残 ”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B首联第二句一“ 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C第二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

10、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D “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 “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E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2)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还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陆游楚城 )以上这些诗句都运用了哪一种手法?品读这些诗句,简要概括这种手法的特点。(3 分)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 题限选作 3 题) (6 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道:

11、“群臣吏民,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舟遥遥以轻飏, ”表现归途中的轻松之乐;以“三径就荒, ”表现心有寄托之乐。(3)有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4)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用“ ,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四、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 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

12、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 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 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 动作,是异常 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 飞扬流动中,表 现 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 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 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 速度感,不正是以 动荡而流逝的瞬 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

13、?你看那著名的“ 马踏飞燕 ”,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 荆轲 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 激烈紧张 的各种战斗, 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 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 。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它们根本不像唐代那 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 态伫立。同 样,在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 态,却仍然包含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不管是 历史情节或 现实活动),来表 现他的存

14、在价值的。这不也是一种运动吗? 正因为如此,行 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才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一往无前不可阻 挡的气势、运 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 鲜 明的对照。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 ,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 态不符常情, 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 了上述运动、力量、气 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 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 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 张需要。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节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2 年版)14以下对艺术形象的描述,不符合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一项是 (2 分)A动静结合,柔和细腻。 B粗犷豪放,野性张扬。C不事细节,姿态夸张。 D线条粗疏,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