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39411 上传时间:2016-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如何提高幼兔成活率幼兔是指从断乳至 3 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最低,其主要原因有:1、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幼兔阶段是家兔一生中增重最快的时期。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可达 3045 克,高者可达 50 克以上。2、对饲料和饲喂制度要求较高。由于幼兔生长发育快,必须采食大量的饲料。而此时,兔子的胃肠容积小,消化力较弱,但食欲旺盛,往往由于贪食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3、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幼兔神经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一旦受到惊吓,容易造成全群惊场,影响采食,消化及排泄,阻碍生长发育,严重时还能诱发疾病。4、应激因素多。从仔兔到幼兔,环

2、境要发生很大变化,如断乳、饲料改变、笼舍改变、伙伴改变、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打刺耳号等,这些众多的应激因素,往往容易导致幼兔的抗病力下降。5、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最为严重的是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防疫工作一旦疏忽,传染病就容易爆发,有的还会造成全群覆灭,损失严重。提高幼兔成活率应把好四关:1、断乳关。断乳后 3 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而 2 周内的过渡期是关键。能否顺利断好乳,安全度过过渡期,哺乳期仔兔的发育是基础。实践中发现,断乳时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因此,增加断乳重至关重要。除了要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使其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断乳重

3、,而且为断乳后胃肠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奠定了基础。断乳后两周内,要先喂断乳前的仔兔料,以后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否则,突然变料,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断乳后最好采取移母留仔法,即原笼原窝养在一起。若需改变笼位,同窝幼兔不可分开。此时,决不可一兔一笼单养,否则会造成孤独感和恐惧感。2、饲料关。幼兔死亡 50%以上是因消化系统异常所致,因此,把好饲料关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的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但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用大量的精饲料(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饲喂容易造成腹泻

4、及肠炎。一定的粗饲料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 12%左右即可。为了促进幼兔生长发育,混合料中应补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幼兔食欲旺盛,易贪食。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每天饲喂 45 次为宜,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 2 次,青绿饲料 23 次。饲料一定要清洁干净,青绿饲料要鲜嫩,带泥土的青草必须洗净晾干后再喂。喂量应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增加和变更饲料,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否则,幼兔极易患消化道疾病或引起死亡。也不可只喂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否则会影响幼兔的发育,容易形成草腹。3、环境关。幼兔娇气,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应该为

5、其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温暖、密度适中的生长环境。要防惊吓、防潮湿、防风寒、防炎热、防空气污浊。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4、防疫关。幼兔阶段容易引发多种传染病,抓好防疫至关重要。应将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相结合。除了注射兔瘟疫苗外,还应注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疫苗。春秋季还要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夏季重点预防球虫病,四季预防肠炎。饲料中经常加入洋葱、大蒜等对于防病和促进幼兔生长都是有好处的。另外,在幼兔的饲养管理中还应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情况下,冬天每天饮水 1 次,其它季节每日 2 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最好每天保持 23 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幼兔抗病力。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