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40325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竞争策略竞争优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具不具有竞争优势。要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什么。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明确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是探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依据企业管理学、经营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等理论和实践提出来的。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各自信奉的学派出发持有几种不同观点:1.传统或古典经济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这种观点自亚当斯密创立的“比较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贸易理

2、论”源远流长,其佐证是二战后的日本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亚洲“新四小”企业,它们之所以获得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就是其拥有丰富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及其劳动力价格偏低所致。2.经济历史学或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经济体制及制度在形成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有力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要增强竞争力,首要的因素是使其经济面向市场并相应缔造现代经济体制。3.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实际是以工业化来消除发展中国家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实行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4.增长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

3、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更能决定一国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效率和技术创新,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和教育。5.企业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除了靠工业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外,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生产和推销方面比别国的同类企业更强。6.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这两个机构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实物与价值形态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的管理。以上各种观点,尽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外延、形成条件以及决定因素看法不一,但对企业竞争优势本质认识是一致的。归纳起来,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既相互联系

4、又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二是由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质是企业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各个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市场吸引力。当然,这并非否认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而是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制度、体制、政策等是相对稳定的;而在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中,企业与其竞争对手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所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几乎同时起步的美国两家高科技企业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从90年代起前者发展日新月异,扶摇直上;而后者却日薄西山,江河日下,被迫于1997年8月接受微软的1.5亿美元投资,得以摆脱

5、困境。这一沉一浮,两者是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发生的。在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过渡期,如果企业等待新的经济体制的构架搭就后,各种宏观政策完善后的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去致力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植,那么中国企业及经济一定会被开除“球籍”。事实上,无论计划经济还是目前的过渡期,中国一些企业凭借自身的努力开拓、创新、进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家电行业的长虹和新飞,饮料行业的键力宝,钢铁行业的邯钢,医药行业的三九集团,烟酒行业的玉溪和茅台。总之,企业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和夺取利润的商务能力,其本质在于内部经营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二、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直接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企业间的竞

6、争实质是对消费者的争夺,这种争夺的胜负取决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因此,企业竞争力的来源表现为产品的竞争能力,具体包括产品的价格及成本的高低、质量的优势、产品品牌的强弱、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和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好坏等。1.价格及成本消费者是理性经济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某一产品的重要因素,即商品存在着价格需求弹性系数有所不同。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价格较低就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微观经济池在分析中假定商品的销售量是随商品的价格下降而上升,即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同类企业所生产的相同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的高低,构成企业竞争力差异的一个来源。由价格可以引用

7、出汇率,它是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一国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比如日元的挺便影响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成本高低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产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无论从消费者选择角度还是企业获利的角度,成本优势都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来源。尽管不能存在着强大的其它竞争作用力,但处于低成本的企业更能吸引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选择倾向,同时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初异军突起成为世界汽车业的领袖,就是因为它引入流水线生产,使成本大幅度下降,每台汽车价格从原来的900美元下降到360美元。结果使该公司销量从1909年的58,000辆直线上升至

8、1916年730,000辆。日本汽车在70年代崛起也离不开成本优势。反观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成本无优势。我们的每台轿车成本是发达国家的6.8倍。进一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对探讨企业竞争力来源十分有益。波特认为,十种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决定了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它们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波特并列举了企业资产利用率和成本结合的成本驱动因素,见表1综合而言,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范围经济;劳动生产率; 技术装备水平;资本有机构成;组织结构及管理控制水平;业务运营成本;战略联盟;资源整合水平。2

9、.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功能性要素。质量既是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交换的最根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即劣等商品,只有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调节市场价值;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即优等商品,只有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调节市场价值。而且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及中国的市场均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因此商品的生产价格是由高质量商品所决定的。换言之,一个不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的企业是无竞争力可言的。今天,国内外优秀公司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重要的战略这一。日本企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其产品具备高水准的质量。与此同时,大多数和顾客已不能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顾客越来越挑剔,企

10、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必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对再生产的全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不断改进质量工作。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约翰韦尔奇指出:“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度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只有生产优质的商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这促进使许多国家设立国家质量奖,以鼓励那些代表最高质量实践的公司。日本:1951年,第一个设立了国家质量奖戴明奖。(W爱德华戴明,在战后的日本推广质量理念和改进方法的美国统计学家。)戴明的工作为日本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打下了基础。美国:80年代中期,设立了以

11、商务部长的麦尔肯鲍特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由7个衡量标准组成。施乐、摩托罗拉、IBM、通用汽车公司等国际名公司荣获此奖。欧洲:为了参与质量竞争,欧洲于1993年设立了欧洲质量奖。该奖由欧洲基金会为质量管理和欧洲质量组织专门设立。欧洲质量奖的发展后来与另一个国际质量标准密切相关,即ISO9000,它是一整套的对质量进行文件式管理的方法并被普遍接受。产品质量包括内在质量特性,如产品结构、性能、精度、纯度、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外部质量特性,如产品的外观、形状、色泽、手感、气味、光洁度等。产品质量特性可概括为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多个方面。产品质量是由企业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所决定的。

12、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对达到质量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生产优质产品关键是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管理学家石川馨教授对质量管理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用最经济的方法生产用户满意产品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员、各部门齐心协力,综合运用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3.品牌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世界上优秀的公司在制造产品的同时,都拥有对品牌的创造、维持、保护和拓展的能力。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所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13、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一组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IBM电脑的核心部件都不是IBM公司自己生产的但标有IBM的电脑却畅销全球,占有世界市场近20%的市场份额,其根本原因是IBM的巨大品牌信誉所致。优秀品牌为公司提供了竞争优势:由于其高水平的消费者品牌知晓和忠诚度,公司减少了营销成本;由于顾客希望分销商与零售商经营这些品牌,加强了公司对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由于该品牌有更高的认知品质,公司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由于该品牌有高信誉度,公司可更容易地开展品牌拓展;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品牌给公司提供了某些保护作用。因此,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供应商、消费

14、者和竞争者都产生相应的竞争优势。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都是一批著名品牌的产品成长密切相联的。20世纪初汽车业崛起在美国,与礼物和通用分不开;80年代日本汽车业在世界崛起,与丰田、三菱分不开;60年代后期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称霸世界,与IBM、Intel、AT&T、Motoralla、APPLE等一系列著名品牌分不开。今天一国企业欲拓展全球,必须拥有世界级品牌的产品,中国的海尔集团能够实现跨国经营同海尔创造、维护、拓展品牌的能力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竞争力弱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产品的品牌乏力。影响品牌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广告;促销;包装;客户服务;便利的销

15、售渠道;企业管理及变化。因此,开发一个著名品牌的产品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广告投入是品牌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几方面的长期积累是企业品牌的深厚内涵,笔者以为品牌是企业的底蕴。4.差异化差异化的经济学意义是制造稀缺,是企业对某一产品在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中制造产品某一方面或产品经营过程中某一环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稀缺,即“局部的供不应求“,从而使自动的产品产生竞争优势,以及获得创新的超额价值。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拥有较强的差异化能力,或者说是差异化的能力使某一个企业在竞争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一个企业在保证使其成本和质量更高品牌和服务更好的前提下,要充分创造在这几方面的差异性。竞争的差异性源于

16、企业与买方之间不同导常的联系。价值活动中的差异性价值是其对买方成本和效益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波特认为,“一个企业全面歧异不平就是买方价值链中产生产歧异价值累计”。波特进一步指出,一个企业通过两种机制,降低买方成本和提高买方的效益为买方创造他人所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合理的溢价,或者是在一种相同价格上的优惠。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而且更要考虑不断降低买方的使用成本。日本汽车业的崛起,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70年代石油危机中推出了耗油量低的汽车。提高买方效益的关键在于了解对买方来说什么是最理想的效益。对于卖给顾客的产品来说,提高买方效益实际起到更好满足买方需要的作用。美国快递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旅行支票通常用于现金无需提保、旅行计划多变、银行不多的地方以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