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39776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路径,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中学语文教研室,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主要问题 一、学会阅读正确解读文本 二、学会审题明确问题实质 三、学会作答准确获取答案,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正确解读文本,第一种意识:整体意识(“合起来想”),例1诗(2005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局部1+局部2+局部3+局部N

2、整体局部(语意、结构) 例2文(2005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张家界(给后花园点灯),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正确解读文本,第二种意识:语言意识(“以点带面”),例3诗(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例4诗(2005年高考全国丙卷试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

3、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核心词句 整体思想情感各局部的写法 例5文(训练自拟试题) 门(老歌),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是什么?”文字与意蕴;“怎么写?”思路与手法;“为什么?”目的与作用;“怎么样?”妙笔与败笔。,例6诗(2004年高考全国丙卷试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4、”、“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是什么?”文字与意蕴;“怎么写?”思路与手法;“为什么?”目的与作用;“怎么样?”妙笔与败笔。,例7诗(2004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

5、是什么?”文字与意蕴;“怎么写?”思路与手法;“为什么?”目的与作用;“怎么样?”妙笔与败笔。,例8诗(2004年高考全国丁卷试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明确问题实质思维活动的层次性、连续性 思维活动的4个层次:“是什么?”文字与意蕴;“怎么写?”思路与手法;“为什么?”目的与作用;“怎么样?”妙笔与败笔。,例9诗(2004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6、)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明确问题实质,1.确认每一个问题的属性; 2.审察每一组问题的关联。,“是什么?”,例10文(1998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报 秋,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如何准确获取答案,1.逐层聚焦找“三点” (提问点、相关点、选择点); 2.组织表述明“三法” (摘抄、整合、概括阐述)。,例11文(训练自拟试题) 我等过你 例12文(训练自拟试题) 柏林墙的碎片,文学作品(诗与文)阅读的思维路径,努力方向 一、读懂文本 二、审清题意 三、准确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