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393610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创新变革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中国的市场已经处于转型期,传统的营销为本的经营思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营销带来的价值创造已经见顶,提高整个企业营销系统效率和协同能力需要新的思维和模式,中国企业势必要从过去的营销管理全面转向营销经营。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国内顶尖的营销专家汇聚一堂,论营销方法,评经典案例,判市场走势;优秀企业现身说法,展示独具特色的市场运作全案;国际4A广告公司营销整合、品牌推广全面阐述,一览强势品牌的成功经验,搜狐财经直播本次“2003营销盛典-中国营销年会”。主持人:各位营销界的同仁下午好,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了营销界的泰斗卢泰宏教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上卢教授,他演讲的题

2、目是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卢泰宏:各位营销界的朋友下午好!我们大家能放弃室外宝贵的阳光,我们也忘记了周末的休闲,我们在干什么,我们是在追求营销的新思维,人和动物最基本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区别,在过去的一天半中,我个人觉得,听到了很多精彩的个案和报告,我觉得受益匪浅,因为今天下午我要飞回广州,非常遗憾后面还有三个个案,演讲我不能够聆听,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他们能够用电子邮件把讲稿送给我分享。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所受到大量的信息轰炸中,其实隐藏着对立的看法,在我们接收到不同的个案和主张中,其实存在着可能的矛盾,我们怎么去应对这些信息,我们必须做初选择,我们

3、必须把接受到的信息,为我们自己所用,必须把我们不同的主张,放在一个相对真理的地位上,加以权衡,并追求达到更好的策略。为此,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选择的背景资料。这个背景资料是我们必须围绕基本的事实,回到我们中国市场上,做营销创新的原创性的基本问题,然后再进一步做出选择性的判断,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昨天我曾经提到,科特勒先生,在去年的时候,曾经非常强调市场变化的速度快过营销的速度,因此传统的模式、构架以及概念都要加以重新思考,在中国这个情况更加明显,中国的创新是基于三个基本的背景,或者说有三个机会和依据是我们的出发点,这就是第一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叫做中

4、国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异性。第二、是中国企业实力在国际上的巨大差异性。第三、特别是中国消费者行为有非常大的差异性,这三大差异既给我们提供了创新的依据,也给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在过去,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们听到的信息中,一方面有叶茂中先生非常幽默的中国功夫,使我们受到激动和拉力,同时国际公司的陈一南女士运用逻辑标准来吸引我们,在昨天,路长全先生强调中国文化的结构,并提出骆驼和兔子不能够同样对待,因此要用自己的本土化策略。在同一天,姜汝祥先生给我们拉必须和跨国公司比较和战略的深层。姜汝祥先生卖的是差距,路长全先生卖的是解决,我们为了应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回到事情的原点。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或者说大家

5、大多数人已经认同的看法是中国营销目前特别需要创新,或者说创新中国行销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的权利,尽管在过去我们不断的做出一些优秀的个案,但是从总体上,从进程上,我们只能说到了今天,经过25年的积累,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才比较全面的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进入这个新阶段的时候,当然是有一个信心的问题,所以我先把一个基本的观点稍微说一下。所谓基本的信心就是说,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当WTO强调全球一体化和国际规则的不可抗拒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可能思考,中国的市场会部分的改变国际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我们是说,有四个效应,是使我们中国人会增加自信。第一个效应是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效应。这个已经对全球

6、的微利时代,产生了直接的明显的效果,例如已经提到过的洋品牌,在近年开始,采取降价策略,中国的反倾销胜速,证明了中国国际竞争的能力。第二、通路创新的效应,中国通路的复杂性是教科书上行之有效的理论显得不够,跨国公司力图在中国本土进行通路结构,通路模式和经销商关系等等各方面的新的做法,这些东西将会丰富原有的理论构架和实践的模式。第三、中国的十几亿的人口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大家知道,标准是市场竞争中,高端,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标准成为市场接受的呢?除了技术上的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和用户在采用比例,中国很幸运,如果中国人都能够接受某一个标准,就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上,有一个巨量的人口采用

7、这个标准,从而使这个标准变得比西方小国家更容易成为现实。中国的数字电视有可能比西方国家更早,中国的3G标准,有可能占到更多的人数,中国的小灵通在市场上已经被证明,是符合用户接受的,都是一些这些效应的结果。第四、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多层面的市场,这给我们很大的空间来做市场。东边不亮,西边亮,多层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是全世界复杂程度最高的一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做出创新。最后一个效应是中国的消费者感觉。尽管前面的演讲者有一些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主张,但是似乎在中国消费者的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不管是前面提到的几位演讲者或者其他的演讲者,他们都把目光最后聚焦到要跟消费者有一个更近的距离,使消

8、费者有一个更好的接受,中国的消费者感觉是一个非常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的多元化的地域差异性,比如说中国手机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我们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在最后做一个讨论,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国国产手机的厂家,最先抓住正确的抓住,中国消费者使用手机的基本动因,和他的基本追求。而洋品牌这一点上落后了。从概念上来准确的描述,我们还是应该说,中国营销创新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包括跨国公司也包括本土公司,这点我们稍微简单一点过去一下。因为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大量的个案证明了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战略道上也模式,从促销手段到广告,从人才到产品,都做了广泛的本土化,在中国市场上,能够取得赢的公司,跨国公司,是那些本

9、土化做的好的公司,在中国本土上,本土化上,做的差的公司,至今仍然没有赚钱。联合利华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因为他放弃了一百多年以来的坚持不变的LOGO,在中国采取一个新的LOGO,引进了中国家的元素,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把时间聚焦在22条军规。我们首先要说,主要的创新首先是在战略层面,在战略的层面上,中国企业,下面讲的都是指本土的企业,在这样一些主要方面,做出了突破。首先是采取了机会驱动型的战略。再就是采取了边缘市场的战略,第三是采取了适度创新的战略,第四、用更快的找到消费者感觉的战略,以及用学习和速度来取胜的战略。机会主义是目前中国企业仍然非常主要的战略手段,这也是中国得益于天时地利最重要的方面,

10、我们曾经说厦新曾经两次差一点死去,在1997年他做录像机,后来转向做VCD,在1998年的时候,他很微利,但是VCD很快掉下,因此厦新在2000年亏损1.7亿,成为ST,快要死掉的时候,厦新第一次从录像机转到VCD,使他死而复生,第二次是从VCD转向手机,在19家手机的牌照中,他最后一家拿到,赶上最后一抹班,最后扭亏增盈,而且盈利,在2002年成为中国最闪亮的一个点。其实相当多的企业,包括蒙牛等等,都是运用机会战略,尽快找到战前的捷径,或者找到跨国公司来不及得到的市场,而取得自己的业绩,但是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风险,我们比如说家电行业进军PC,是整体性的失败。1996年海信进入PC,1998年海

11、尔进入PC,99年TCL进入,2001年创维进入,97年下滑进入,奥柯马98年进入,当时整个行业判断,做家用电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机会,但是结果是错误的,覆灭的,所以中国企业在做这个战略的时候,最大的风险是可能看错机会,当然依赖于企业家的眼光,他们的智慧。第二、从边缘的市场入手去得到市场。中国企业实力不够,中国企业规模不够,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取胜,如果要取胜的话,首先要从边缘和薄弱市场入手。华农方便面,是中国方便面市场上第三位,目前的情况还在上升,前面除了康师傅和统一之外就是它,但是我们查它原来的资料和历史,我们知道康师傅在中国92年取得胜利以后,大批的外资方便面包括日本的日亲,新加坡

12、的美副等等,一大批外资的厂家和品牌,都希望抢这个非常诱人的市场,为什么这些后来的合资品牌几乎都失败了,美副在2002年宣布破产,就在北京,为什么华农方便面能够胜利,非常可乐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创出一个意外,他目前能够稳健的发展,得到很大的市场和销售,中国的手机没有技术优势,没有国际品牌的优势,也没有规模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凭什么能够得到半壁江山,基本的第一策略,都是要从薄弱的,边缘的市场入手,去赢得市场,在采取这样一个战略的时候,很多企业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如果胜利了,怎么样由低向高。华农方便面正在做这个尝试,原来方便面都是中低档的,他希望不甘心,他希望爬上高端,他正在做这个事,目前的情况还可

13、以。第三、用小和快的速度,用速度来拼实力和规模。海尔和联想之所以成功,第一原因是速度,被称为是中国跑得最快的兔子,TCL作为最优秀的企业,最基本的指标是TCL在过去七年,持续年增长率是50。在7年的时间里面,保持这么高增长,在国际的企业里增长图表中,也是不多的。当然中国企业好的还是很多的,中国企业以快取胜,是一个基本的战略。第四、用合作的方法使自己在不可能生存的情况下生存并谋求发展,最典型的个案是中国汽车业,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的汽车产量低于5万辆的规模,你一定会被市场淘汰,而且不可能生存和赚钱的。但在中国,五万辆以下的汽车,仍然赚钱,中国的汽车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没有市场竞争力,

14、在外来的品牌进来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业岌岌可危,没有任何一条理由可以充分有信心说,中国的汽车业能够生存下去,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市场竞争力,都远远不够生存的条件,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业没有死掉,现在仍然活的好,甚至是活的比过去更好,是因为中国的汽车业找到一个合作博弈的道路,通过高水平的合资,最后使自己在不可能生存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并且有机会成长。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失败的个案,摩托车行业不是也进行合资吗,几乎全军覆没,雅马哈和本田的合资项目,权限失败,日化行业不是也合资吗,失败的个案比比皆是,从上海的美佳净经到安徽的芳草等等,所以实际上,合作求成的情况下,取得我们战略智慧。第五、企业的国际

15、化,中国正在走企业国际化的道路,所走的模式跟西方理论界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完全一致,目前四种基本模式是第一种,海尔用海外建厂的方式,谋求国际化,TCL收购国外品牌的方式,施耐德和汤姆森两个个案取得国外的生存权。在珠江三角洲的格兰仕,采取了一个完全以外的国际化的手段,跟180多个跨国公司做OEM,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变得不可撼动。第四条途径,先谋求资本的国际化,再追求企业的国际化。这是软件行业金蝶正在进行的事情。中国本土企业的第六条军规创新是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特别学习定位理论和差异化营销的方面,我们结合自己有所创新,在建立品牌上,海尔学习西方的一套做的是非常成功的。包括每一个行业,

16、都有一些佼佼者,比如说服装行业的杉杉等等。在进行产品或者品牌的差异化的竞争中,中国的企业家表现出智慧,我们特别应该提到的农夫山泉在2000年,在水市场上,用差异化把水市场分成纯净水和非纯净水,从而得到第三位地位的差异化战略。另外一个做的很漂亮的个案是2002年,台湾的企业统一,他们也是中国人,鲜橙多,汇源在绝对领导地位的市场上,把鲜橙汁这个品类第一位抢过来,他们用的第一个策略是差异化,比如说汇源花了很多的广告费,大概不下于几千万,让消费者知道,汇源的主要卖点是健康,那句广告词家喻户晓,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汇源建立健康的卖点的时候,鲜橙多用的是卖漂亮,多喝多漂亮,用漂亮时尚的新卖点,争取到年轻的消费一族,用产品的绝对差异化,汇源长期以来,用百分之百的果汁供给消费者,消费者不会有任何想法,新鲜多把果汁变成果汁饮料,加上了两个字,这种果汁饮料,尽管只有13的含量,但是因为口味的调整,时尚的拉动,居然夺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汇源的老总事后说,我做果汁做了十几年了,想不到产品能够做成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