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939229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荐]2021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8分)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安逸( )藏n( )不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1分)(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

2、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2分)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2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憔悴(jio)仿膳(shn)分歧(q)唏嘘(x)B匿笑(n)菡萏(dn)攲斜(q)熬过(o)C霎时(sh)沐浴(m)嗅觉(xi)徘徊(hu)D并蒂(d)莲蓬(png)祷告(do)粼粼(ln)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

3、和分量。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4.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植物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又觉得其可恶!你们是靠根养活的,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杨柳没有这般可恶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下,时时借了春风之

4、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拥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A文段在开头运用设问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植物是否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肯定的回答表明了作者的看法。B“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根对枝叶花果的养育之恩,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花木向上的厌恶之情。C作者用“俯首”“拜舞”“亲吻”赋予杨柳以人的行为,描写杨柳枝条垂向根部、随风摇摆、贴近树根的姿态,表现杨柳“不忘记根本”的特点。D(千万条陌头细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运用比喻

5、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柳枝条垂绕在树根周围的可爱样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B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土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C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6.综合实践活动。(8分)(1)某校七(1)班学生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小明发现学校附近一个烤鱼店的招牌有特色,想拍照带给同学一同欣赏。假如你是小明,该如何说,才能获得店主人司马大叔的同意呢?(3分)(2)经过与烤鱼店老板的沟通,小

6、明获得了允许。接下来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招牌的独到之处。(3分)(3)同学们得知这家店还没有合适的广告词时,主动提出要帮烤鱼店拟一则广告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二、阅读理解(32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5分)听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

7、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

8、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为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亿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

9、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我血管里

10、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

11、一片祥和。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原文有删改)【注】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醍醐(th):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7.哪两个场景让作者“今天听

12、雨竟也兴高采烈”?(4分)8.文中第段中的画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2)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10.作者先说“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后又说“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如何理解这两句话?(3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

13、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甚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注】大父:祖父。代:指楚汉之际的代国。尚食监:为皇帝主管膳食的官吏。搏髀:拍大腿。此处表示赞叹或惋惜。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高祛数为我言数: 善赵将李齐 善:甚说说: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虽:1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14、3分)A睨之久而不去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何陋之有 D其反激之力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2分)(2)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2分)14.根据选文,概括冯唐的性格特点。(2分)(三)阅读陆游的初夏绝句,回答下列小题。(5分)初夏绝句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注释: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晚年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红紫:红花与紫花,这里指春天开放的花;夏令:夏季。15.请简要描绘“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15、”的画面。(2分)16.结合诗中具体诗句,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10分)(材料一) 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摘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二) “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三)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