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38973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教育1概念界定1.1创造、创新与创业从表1可以看出,创造、创新、创业三者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创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在创造的事物基础上进行的;创造与创新同为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在创造与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创造与创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1.2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

2、创业能力教育从表2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又称创业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创业知识教育,包括核心知识,如市场营销、财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创业知识;综合知识,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创业素质教育,包括核心素质,如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情感、品质等;综合素质,如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等。三是创业能力教育,包括核心能力,如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如应变能力、耐挫能力等。可见,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所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本文以一所高职院校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对其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调查。调查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

3、形式,在该院二年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收集情况如表3。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2.1高职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但创新创业的自我动力与精神不足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体现在两个方在地方考察时也勉励当代大学生勇于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面,一是对创业信息的关注,81.08%的人会比较关注创业信息,18.9%的人既不关注也不了解创业信息;二是创业意愿,27.09%的人有强烈的创业愿望,6.45%有较强烈的创业愿望,55.27%的人有创业愿望,只有17.64%的人排斥创业。调查同时显示,高职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动机。创业

4、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就业压力的影响”、“朋友、同学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分别占有效调查问卷人数的27.53%、25.37%和22.37%。可见,学生创业的动机大多来自于外界,自我主动创业的动机几乎没有,这直接导致高职大这生创新创业的自我动力不足。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次创业失败再创业意愿度,调查显示,有强烈与较强烈创业愿望的人从33.54%下降为13.45%,下降幅度较大。二是56.99%的人认为创业中首先需要提高的是创业精神,这说明高职大学生比较缺乏自信、自强和自立的创业精神。2.2高职院校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没有形成高效严密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高

5、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逐年派出师资培训、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也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高效严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查显示,约有66%的学生不满意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满意的原因如图1所示:依次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教学方式单一”、“没有适合高职及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课程学时偏少”及“其他”,选择“其他”的学生提出的意见中认为课堂理论知识内容太多,应加强实例教学。2.3缺乏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调查显示,45.59%的人认为创业知识掌握不够,56.99%的人

6、认为创业素质急需提高,50.54%的人认为需要提高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这表明,传统的“讲授考试”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合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扩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面,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增长,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3.1形成高效严密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一)制订明确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教师上课前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进行研究,制订明确的创新创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教材分析,如选用出版社的版本,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等,选用的教材需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具有实践性;二是学情分析

7、,如所教授班级学生的特点(生源地、家庭情况、身心特征、原有基础、发展潜能等),以利于因材施教;三是教学目标分析,包括创业知识教授目标、授课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研讨、自编教材等多种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教学准备。(二)加快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要合理设计,轻理论重实践指导;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成功创业校友的讲座;特别是例举一些本校学生创业的例子以及初次创业失败后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培养学生自觉关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明确方向;加强创业相关知识的教学,例如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管理等知识。有一些知识可以在创新创业课程

8、上传授,另有一些知识需要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完成,如历史、人文、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创业指导课程教师大多由书记、辅导员兼任,他们本身创业实践能力比较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解决这个现状的办法是:第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派遣相关课程教师参加省内外创业指导培训,取得创业导师资格;第二,组建跨专业、校内外结合、专兼职配合的师资队伍,聘请政府部门专家,介绍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第三,学院成立专门机构,牵头负责,整合资源,鼓励教师带队参加各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大赛,增强实践指导能力。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一是在校内建立跳蚤市场(创业集市

9、),并使其制度化、长期化,如“周六创业集市”,集市以小商品买卖的形式进行,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二是设立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一些好的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入驻创业园,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经过两至三年孵化,成熟后自主走向市场。三是建立“互联网+创客空间”,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网上开办模拟公司,学校开展电商等相应培训,既节约了成本、空间,又使学生熟悉了创业流程、公司运作,获得创业经验;条件成熟的模拟公司可以转到创业园进行孵化,也可在直接申办网店。四是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如在社区挂牌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园”,在合作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聘请社区、企业专家担

10、任课外导师,增加这生创新创业经验。(五)加强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建设在第二课党中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比例,如举办科技、技能竞赛,开展学术讲座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创新;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创业竞赛、科技、技能竞赛;及时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宣传,编写成案例在课堂上传授,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并培养其创业精神。(六)政、企、校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投资,专业设置也围绕地方产业而设置,与地区企业结合较为紧密,这也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也是一大优势。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需要提升城市竞争力、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高校

11、需要为社会培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对于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强烈的内在动力。因此高职院校更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协同合作、资源共享。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购买设备、建立创业实训基地,需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学生创业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技术合作开发,学生参与老师的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动手能力。高校还可以引入企业的人才和项目,对学生创业进行孵化。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由地方政府投资新建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训场所,该创业园创建成为了市级“创客空间”,为校园内外的创业人士提供了很好合作交流平台。同时,学院引入

12、校外企业入驻、聘请企业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指导,如开展电商、跨境电商的培训,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通过考核后企业提供产品,学生负责销售,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3.2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由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又分设若干三级指标,通过活动载体,取得相应分值。创新创业教育得分可以作为创业类课程成绩,也可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特种加分。4结语大学生是推进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新生力量。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一方面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有利于引导学生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