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388752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教程文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林娜娜,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做好“校本教研”,一、为什么要做好“校本教研”? 二、什么是“校本教研” ? 三、如何做好“校本教研”?,1、在开展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2、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培训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的人能有同样的表现。,1.“校本教研”(或者称之为“校本教学研究” 或“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

2、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2.校本教研具有的一些特性:,(1) 校本性,(2) 科研性,(3) 人本性,(4) 牵引性,(5) 依托性,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如下图: 自我反思 (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校本研究 教师专业化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实践与理论的对话),3.“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1.教学研究的重心在学校 。 2.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作用 。 3.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

3、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二)理论学习:,第一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理解“有效教学” 。 前期以“听报告”、“看录像”、“教师读书活动”等方法为主。 后期以“参与式研讨”为主。,1.“听报告”与“看录像”,老师可以听讲座: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读书建议,等等。 除了听“专业报告”之外,教师还可以观看“专业录像”或“教育电影”。,光盘:赏识你的孩子(周弘主讲)、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肖川博士主讲)、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芦咏莉博士主讲) 春风化雨、音乐之声、你是人才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对话韩寒(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等音像资料。,三、如何做好“校本教研”?,2.“读

4、书”,老师的阅读大概分两个“类型”: (1)“生活智慧类”(或者称之为“实践智慧类”) (2)“教育新理念类”(包括“课程改革”)和“教育散文类”(主要是反映教育生活实践的“教育随笔”、“教育手记”、“教育日记”、“教学录像”、“教育电影”)。,3.“参与式研讨”。,老师要积极参加“参与式研讨”。老师们可以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参与有关“有效教学”的主题讨论,并在讨论中调整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写”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撰写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我的教学信念、怎样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给学生的一封信等。,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可以称为“教例研究”或“课例研究”。

5、 某节课的“教学实况”; 某节课的“教学录像”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的改造,(三)案例研究:,教学叙事:它类似以往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即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四)课题研究:,课题一般有两种: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1.规划课题:一般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2.个人课题:一般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同行公认或学校教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教师个人课题是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

6、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个人课题研究:,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从原始文献中得出自己结论 通过自己研究形成自己观点和创造性成果,(1)文献研究,(2)行动研究,(1)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分析与综述) 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搜集的文献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 对各种文献进行疏理、分类、划线、摘记。,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仔细咀嚼、反复推敲,达到: a.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 b.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c.初步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和看法。,(2)行动研究,设计 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想、策划。按照老传统或照搬他人经验,也就无所谓设计了,设计意味着

7、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处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行动,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验证性

8、,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所有的设计在行动之前都只是一种假设,它的科学性、有效性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服从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原则,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总结,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问题、设计和行动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设计与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提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第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