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387746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ppt(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登 高,杜 甫,2020/7/21,中国古代风俗,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登高饮酒,可以长寿消灾。士大夫又有登高言志、赋诗抒怀之传说,所谓“君子登高必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怀人、客中思乡,诗歌中的登高,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中的登高,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诗歌中的登高,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登高】,作者: 杜甫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解】,、渚:水中的小洲。 、回:回旋。 、百年:犹言一生。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 酒。 6、 哀:凄清的声响。,【注解】(2),7、 落木:落叶 8、萧萧:拟声词,草木摇落声,这里指风吹落叶声音。 9、艰难:指时危。 10、苦:甚、极 11、苦恨:深恨,【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3、;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诗文解释】,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鉴赏】,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 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1、在第一句诗中,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是哪些? 答:有风、天、猿、沙白、渚清和鸟。

4、 2、我们说,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抒情,那么在这句诗中,作者想要表现什么?,提问(1),答:其中,风急我们可以理解为时间流逝地快,如一阵风一般,因为此时杜甫离他去世只有3年的时间了,作者感慨生命短暂也合情合理。天高我们可以这样想,天是广阔的,是我们不可能用手摸到的,作者言下之意就是人是多么地渺小,小得微不足道,作者感叹自己的对于国事家愁无能为力,悲伤之情已入人心。至于“鸟飞回”,我们可以想像成在这样一片水中的陆地上,只有一只鸟儿在无助地、孤单地飞翔,朋友都离它而走,作者不由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自己此时身居他乡,身边没有家人,就正如同这只小鸟,无依无靠,所以虽说这句诗是写景,

5、也为下文作者情感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注: “哀”与“回”二字深刻地体现出了作者悲伤的情感,1、从观察角度来看,有何不同? 答:前一句是作者通过俯视所看到的,后一句是作者通过仰视所看到的。 2、作者对于落叶与长江的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自由回答),提问(2),3、与前一句诗一样,作者在这里写落叶,写长江,也是有目的的,那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答:树叶纷纷飘下,它们的生命已近结束,作者又一次想到了自己,自己年老了,生命也差不多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后半句写的是长江汹涌壮观、气势宏大的场面,长江悠悠不尽,作者又想到了历史长河的深远悠久,而自己却在这长久的历史显得多么渺

6、小,作者的惆怅、郁闷又一次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1、诗中的“作客”具体指的是什么?“百年”呢?作者“登台”是为了什么? 答:作客写出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涯,百年指的是暮年,登台是为了祈福或其它事情。,提问(3),对这句诗,你怎样理解?,作者看着眼前的景色,自然而然联想到他沦落他乡、有家不能归,年老多病、又孤独一人的情况。情和景互相呼应,更体现出一种缠绵悱恻的忧伤之情。,1、苦是什么意思? 答:苦是指极度的意思。 2、苦与哪个字相对?恨与停相对? 答:苦与新相对,恨与停相对。,提问(4),诗人杜甫十分喜欢喝酒,为什么他把酒也戒了呢?,在古代,酒一直是用来借酒消愁的,而诗人杜甫之所以戒掉酒,不仅仅是

7、因为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作者连自己的酒也戒了,可以看出他的痛苦、苦闷、郁闷、悲怆的情绪是多么地深刻!这苦闷不仅来自于个人,也来自于家庭,国家。,全诗都主要突出了一个悲字,那根据你的理解,悲在文中共有几层含义呢?,综合性提问,诗文赏析,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 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小结】,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

8、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出处,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整体分析,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沉郁。,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

9、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反复诵读,把握节奏,体味情感。,“风急”“急”字不仅传神地写出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曹丕在燕歌行中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句。秋风本来就凉,江边的秋风就更凉,而江边高处的猛烈的秋风更是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

10、岸上当然会感到寒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地感受。,第一联14个字写了哪些景物? 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14个字写了6种景物: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在这些意象中,哪一个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每种景物用一字形容,却十分精准,可见炼字功夫之深。,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

11、的鸟。,2020/7/21,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颔联两句历来被称道,成为千古名句,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么?,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长江一泻千里,比喻

12、时间的流逝。,“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诗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阵势,“萧萧下”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对句精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韶光易逝,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长江不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和我一样命运多舛壮志难酬?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虽凄苦冷落却并不消沉。,2020/7/21,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

13、小(落木),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长江),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有一种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沉郁,高昂,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下,来,因此这两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它用神来之笔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但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的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苍凉、雄浑、沉郁、悲壮。,思考:诗人仅仅是悲叹大自然之秋吗?,2020/7/21,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抒情,第三联中写到那些可悲可叹之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 悲秋:时之凄惨。 常:久。

14、 作客:客居他乡。 百年:年暮垂老。 多病: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此时却是异地独自登台。,颈联,2020/7/21,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颈联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就像无边落木和不尽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人采用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的笔法,使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了。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的

15、个人遭遇,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可见诗人不仅在悲自然之秋,也在悲人生之秋。,“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不仅只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生命困顿、命运多舛;还指国势危艰。这位忧愤深广的老诗人无论自己处境如何始终关注天下苍生。,造成杜甫悲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从那句可以看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悲秋不仅

16、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国家、悲社会之秋。,如此多的“悲愁”,诗人应怎样排遣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能借酒浇愁是最好的派遣方法,何况杜甫也特别爱喝酒。有诗为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九日 杜甫喜也喝酒,忧也喝酒。而且此时正值重阳节,按习俗也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再喝了,因为他有严重的肺病、风痹等多种疾病。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排遣一些愁绪,可是他却因病戒酒,纵有千愁万绪,可怎生排遣?,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不能说,而是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颈联尾联直接抒情,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小 结,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