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9386091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共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定义: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受力钢筋) 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1.厚度要求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

2、、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

3、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一1520二a2025二b2535三a3040三b40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2.关于厚度的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

4、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

5、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

6、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

7、,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

8、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

9、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一、钢筋安装中有表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 表中数值的1.5倍尺寸偏差。二、结构实

10、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7mm,对板类构件8mm,5mm。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行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4.经返工后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

11、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钢筋制作尺寸和绑扎质量要达标;2 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要达标;3 钢筋和模板之间要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厚度的垫块或支架;4 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避免触碰钢筋。第一 墙柱.墙柱在打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位移很多时候都会出轴线.原因:打梁板时混凝土对墙柱纵向钢筋产生扰动;施工方便故意掰钢筋等主要原因: 剪力墙上部水平筋未全绑,要求绑扎到结构高程上2道并全绑扎(大概250mm左右),纵向未设立水平加强筋(顶部间距600长度等于墙厚顶在模板上的钢筋于木匠焊接的护角钢筋相同)柱钢筋可以在柱口设立十字

12、筋(梯子筋)也是起到固定钢筋弄的作用.第二 板负筋这也是施工中经常说到得问题 特别是悬挑构件 这个是兵家大忌!主要原因:踩踏.处理方法:本人至今未发现可行技术措施.只有加强管理,相对所改善的措施 板负筋外边缘全绑.中间梅花绑 马蹬立在梅花绑钢筋处. 唯一且行可靠措施是边绑边浇筑,这种施工方式不适合普遍工程项目.第三、梁: 为啥单独把梁列出来呢因为梁板保护层厚度不一样但是实际施工往往都是一种垫块.而且垫块也不可能和实际保护层厚度相符.第四、电工管线. 在高层多户施工的时候你会发现 非常纠结的场面 3*12根电工管汇在一个井里 楼板10CM 电工管12CM 不考虑钢筋和保护层. 这板基本需要打成1

13、50滴咯.处理方法协调.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是否做个梁下桥架等措施 减少在楼板处汇入电井电管的数量.另外一个 电工管线都是能改线的不允许超过H0厚度 H0 楼板厚度减去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马蹬/垫块间距,密度控制下.1、 钢筋下料尺寸不准确,绑扎成型效果差等现象:在进行绑扎时,尺寸时大时小,过大放进去无法与主筋密贴,过小放不进骨架中;危害:无法真正让骨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构配件结构受力。防治方法:设计钢筋下料卡具、模具和定位器,提前计算和规划好下料尺寸,确保下料批次钢筋几何尺寸一致,消除人为误差。2、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等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模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或钢筋划刮模板

14、。危害:使钢筋在混凝土中无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甚至造成结构承载力降低。预防措施:制作钢筋骨架加工模架,对每种规格的钢筋实行间距定位,模架的外形必须满足设计的钢筋外形尺寸,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绑扎过程中必须绑扎牢固,进行整体吊装,适当可将钢筋模架设计的比钢筋骨架外形小1cm左右。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保护层厚不足现象: (1)预制板及箱梁底板、顶板、腹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足。 危害:保护层厚度过小,易事受力筋过早锈蚀,危及结构安全。防治方法:(1)检查砂浆或者塑胶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模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15、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偏差。(3)建议采用工厂生产的专业垫块用于施工控制,同时要人为对已合模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需要加垫块的地方,主要检查仔细即可。4.露筋现象: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危害:钢筋露出,使受力筋没有了保护层,危及结构。 预防措施:(1)砂浆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2)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水泥砂浆堵抹。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可靠结合,原混凝土用水冲洗、铁刷刷净,表面湿润,水泥砂浆中掺适量的环氧树脂加以修补;重要部位露筋经技术鉴定后采取专门补强方案处理,不合格的应进行报废处理。钢筋 保护层 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