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暑期验收考试试题(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385722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暑期验收考试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暑期验收考试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暑期验收考试试题(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暑期验收考试试题(PDF).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 20172017 届高三暑期验收卷届高三暑期验收卷 语文语文科科试卷试卷 2016.8.262016.8.26 说明: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第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共 70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关于“诗无达诂”的出生时域,今人颐易生先 生持“前代说“,他认为:”所谓诗无达诂,原来用来作为解释周诗的一个方 法或原则。董仲舒既然说是所闻“。这话的而发明权当属前人,可

2、能是指先秦时人而言。 也就是说,诗无达诂 理论观念的产生,由来已久。他首先是根据春秋以来各诸侯 国之间,在政治、外交场合中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理论。”有董氏的所 闻,就断定“诗无达诂”的发明权在前代,似有些唐突。这就完全排除了“同代说”的 可能性。但将“诗无达诂”的命题与“闲情赋诗言志、断章取义”之风联系在一起,确 实把握了二者在去向和经验的一致性的不刊之论。实际上宋人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中早 已将“诗无达诂”与先秦孟子的“以意逆志”相并列。“董子曰:诗无达诂, 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尽管今天我们更多地看到孟子“以意逆志”论对作 者之志的强调, 但从尊重读者之意的角度出发,

3、 王氏的这种同等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以推, “诗无达诂 说并非只是受到先秦思想家某种具体说法和观点的影响,而是由先秦 两汉整个诗说语环境和传统所决定的。从春秋的“赋诗断章”、 人无定诗,诗无定指 的诗学传统,到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荀子善为诗者不说,易传的仁者见 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庄子的意不可言传,实际上,已经蕴含了重视文本阐释 多义,重视阐释者积极主动参与作品意义构建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意见我是非常认同的。 在 1992 年 10 月举办的首次“诗无达诂”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诗 无达诂”这一理论话语的产生的时间主要持两种看法,一是“前代说”。即认为“诗无 达诂” 因此先秦

4、时期就已经普遍公认的、不言而喻的古训,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断章 取义”等可能就是这一命题的直接源头,董仲舒的贡献只在于将它明确地记载了下来。另一 种看法则是“同代说”, 即认定“诗无达诂”的原创者就是西汉董仲舒。是他将当代 人们对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歧见风云的状况加以概括和总结,从理论上用非常简 练明晰的话语形式,予以表达出来。检索四库全书,历代文献对“诗无达诂、 易 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的数十次称引,可以发现,他们都在引用的前面加上了,“董 子曰”或“董仲舒曰”,这一理论阐述的产出者已经约定为董仲舒了。我认为,既然由于文 献缺损而导致无法准确定论, 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一命题的出生时域上将

5、问题复杂化。 重要 的也许不是“who”而是“what”和“why”。即“诗无达诂” 的真实意蕴的理论取向, 2 以及生成这一话题的钱袋积淀和后代影响。 从上述我们列举的该问题的数个不同版本也可以 看出,董事“所闻”中的内容并不是唯一的恒定的表述,有可能古人从当前的文献资料中确 实看到过不同的形式,当然也可能是务必,错讹所致,但重要的是,所有的话语都表现出一 致的理论蕴含和精神向度。因此,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我们姑且,将董仲舒定为“诗 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总结者和提出者。而将先秦时期的相关理论和 活动作为董事思想的前理解史, 将后代的不同称引和表述作为该命题的效果史。 这样才能厘

6、 清“诗无达诂”的学术演变过程,彰显其学术价值,同时也避开了上述作者的时域问题 的无谓缠夹,而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命题本身的意义。 1请为本文添加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无达诂出生时域探究 B诗无达诂的“前代说” C董仲舒与诗无达诂的关联。 D诗无达诂与众说纷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秉持 “诗无达诂”“前代说” 的人认为,“诗无达诂”应在先秦时期就 已被普遍认可,其直接源头可能是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观点,颐 易生先生即秉持此说,但其依据欠缺,便唐突定义,有失严谨。 B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中提出,虽然孟子的“以意逆志

7、“说更多的是对作者之志 的强调,但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其实就是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C为了厘清“诗无达诂”的学术演变过程,彰显他的学术价值,以及将研究的注 意力集中在命题本身的意义上,作者将“诗无达诂”的总结者和提出者定为董 仲舒, 将先秦时期的相关理论和活动定位前理解史, 后代的称引和表述定义为效果 史。 D“诗无达诂” “同代说”认为这个理论的原创者就是董仲舒。正是董仲舒将当 时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的意见加以总括, 用简练明晰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 历代文献 对“诗无达诂”的称引都冠以“董子曰”“董仲舒曰”,可见历代将作者定为 董仲舒以约定俗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

8、一项是(3 分) A颐易生的见解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他把“诗无达诂”和先秦的“赋诗言志, 断章取义”的风气联系在一起,却是不能改易的正确想法。 B“诗无达诂” 一说已经蕴涵了尊重读者之意,重视文本阐释的思想观点,读者 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建构。 C作者认为更要关注“诗无达诂” 的真实的内在意义和理论取向,以及厘清生成 这一话语的前代积淀和后代影响, 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因文献缺失, 而无法准确定 3 位的出时域遇上。 D由于某些原因,董仲舒对自己“所闻”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表述,但是不管怎 样表述,他的理论蕴含和精神向度都是一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

9、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 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 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 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 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 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

10、信 言: “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 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 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 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 “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 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 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 “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 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

11、语曰: “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 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 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 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 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 年周而复始) ,王公即位

12、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 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 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 有“英宗”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 一岁中曾无休暇 B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

13、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4 岁/中曾无休暇 C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D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 岁/中曾无休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 罗亨信很是不满, 上奏章说明情况。 后来继续进兵, 终于大破敌军, 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 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 内保京城,浴血奋战, 尽职尽责。

14、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 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 对采取这一举措, 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 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 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 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 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 他持剑坐在城下, 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 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5 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 分)

15、(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8后人评价“烟霭纷纷”四字:“妙哉,”烟霭纷纷“”四字,虚实相关,前后相顾。” 请具体说明。 (6 分) 9 结合全词内容, 解析本词下阕的抒情技巧。(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 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_,_。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 _。 (3)杜甫登高中“_,_。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可悲” , 把杜甫的悲情、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悲中添悲、愁上加愁。 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