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38110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口才演讲第十四章讲稿协调(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协 调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协调在管理活动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协调的过程,掌握协调的涵义、内容及协调的基本要求,明确协调的前提条件及沟通的涵义、类别与方式。()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协调的基本概念,协调的内容与过程,协调的原则、方法、管理体制等基本要求。第一节 协调概述()本节学习要求 了解:(1)协调的概念;(2)沟通的涵义;(3)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双向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书面沟通、口头沟通的涵义。 领会:(1)协调的特点;(2)各沟通类型在协调中的作用;(3)协调的必要性。应用:(1)分析沟通与协调的关系;(2)分析协调的可能性。()本节教学纲要

2、(一)协调的概念 协调的概念。协调的特点:平等性、互利性、主体广泛性、结果不确定性、对象复杂性。 (二)协调中的沟通 沟通与协调的关系。沟通的概念。沟通的类型。 (三)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四)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节教学内容 一、协调的概念 (一)什么是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人员与组织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二)协调的对象包括组织与人员。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位,协调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员,管理协调归根结底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带动管理组织内外诸要素的协调。(三)协

3、调的特点 1平等性指协调主体与协调对象居于平等位置,没有强制力的直接作用。即使参与协调的某一方处于领导地位,行使协调职能时,也主要凭借自然性影响力发挥作用。平等性使协调职能与领导、指挥、控制等职能相区别。 2互利性最好的协调措施常常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协调各方的利益要求,求大同存小异。使协调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3主体广泛性 协调活动的主体极其广泛,它可以是管理活动中产生矛盾的任何一方,或者是外部的任何“第三者”,上级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员,下极机关或人员,平行机关或人员。注意:除协调职能外,管理活动中几乎所有职能活动的主体,都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人员。 4结果不确定性协调工作常常需要根据协调的进

4、展情况作出调整甚至改变。既定目标常常要根据协调对象态度与要求及其变化不断调整。 5对象的复杂性是协调与控制的重要区别。(1)控制作为管理中的纠偏措施,以明确标准为前提,通过强制力纠正偏差。(2)协调的对象较为复杂:一方面,它面对的是两个以上对象;另一方面,协调对象的思想、态度、行为不同,相互矛盾。不仅要求协调者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也要求协调对象以大局为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二、协调中的沟通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协调是沟通的结果。有效协调以有效沟通为前提条件。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沟通的基本模型由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组成。1

5、信源即信息的发出者,是沟通的起点。2信道即信息传递的通道,包括沟通的媒介和媒介的运行方式。3信宿即接收信息并能作出相应反应的组织或人员,是沟通的终点,常常是协调的对象。 (二)沟通的类型1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来分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双向沟通。(1)下行沟通(单向沟通)指上级管理组织或人员把各项管理政策及组织目标、工作程序、规章制度逐级向下传递。下行沟通的主要任务,是使管理组织成员了解、认识组织的总目标和具体措施,使之具有对目标和措施有强烈的认同。(2)上行沟通(反馈沟通)指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与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上行沟通渠道畅通不仅使管理人员能全面获得各方面

6、真实意见,也为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创造了条件。(3)双向沟通(相向沟通)指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包括纵向层级之间、横向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双向沟通的目的是加强相互了解,减少矛盾与冲突或通过沟通解决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管理中的所有协调工作,都离不开双向沟通。2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来分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1)正式沟通是指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是管理组织传达政策、发布法规、下达指令、报告情况、请示和答复问题主要方式。(2)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管理协调不仅需要正式沟通,也需要非正成沟通。3依据信息传递具体方式的不同来分分为书面沟通

7、和口头沟通(1)书面沟通是以图、文形式进行的沟通。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准确性等特点,被各种管理组织广泛使用。书面沟通的信息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管理活动,也可把这些信息作为档案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发挥凭证作用。注意:运用不当易形成“文山”。(2)口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以言语形式进行的沟通。协调工作需要书面沟通,也离不开口头沟通。在时间、地点、表达方式上更具灵活性,沟通双方能充分交换意见,快速实现沟通。 三、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 1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协调创造基本前提。具备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才谈得上沟通;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离不开沟通。 2可

8、以实现对管理目标、管理政策及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共识,为协调创造直接前提。个人或组织之存在的关于管理目标、政策、方式方法认识上的分歧,对管理目标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活动中的分歧与矛盾,需要沟通。 3可以克服阻力,实现协调。管理活动的复杂性管理中的矛盾以至冲突客观存在,影响了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形成管理阻力。化解矛盾与冲突,克服阻力,使组织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沟通。 4沟通是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实现内外协调的前提之一。其他社会组织及成员等外部环境和管理组织有着密切关系,且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间既有协调的一面,也有不协调的一面。必须加强沟通。 四、协调的必要

9、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是管理专业化的基本要求与具体表现,前者属于纵向管理分工,后者属于横向管理分工。有分工就必然需要协调;分工越细,协调要求越高。(1)各管理层次或部门在既定工作任务、工作范围之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仍需其他层次或部门的配合、支持。这在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能范围不清楚的条件下尤显突出。(2)管理实践中常有跨范围、跨专业的综合性事务,对此,任何单一的层级或部门都无能为力,要求上下左右间互相协调。(3)各层次部门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且为了完成职能任务,平衡这些利益关系,确保管理政策与管理制度的统一性,需要协调。(4)管理组织,无论其设置

10、多少层级和部门,必须从属于组织整体,层次、部门间需要加强协调,互相合作。2协调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是群体管理,是众多人参与的活动。形成管理合力离不开协调活动。 (二)可能性现代管理活动的社会性使协调成为可能:1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在管理活动中,人与人、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使管理协调成为可能。2为什么有这种可能性?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而且在于那些隐藏在共同特征背后的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共同之处,即需要的相互满足。彼此不可分离。3怎样促成这种可能性?不同管理主体之间能够协调的范围和程

11、度,取决于需要相互满足的范围和程度。这种需要满足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能够协调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愈广愈深;反之则愈小愈浅。在协调时要把握好协调对象需要的量与度:(1)当协调对象没有需要或需要不足时,要想方设法促使他们产生需要,扩大需要范围,强化需要程度,提高其接受协调的自觉性;(2)当协调对象需要的范围过大,程度过深时,要设法在“不伤害”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其需要的范围和程度。 第二节 协调的内容与过程()本节学习要求了解:目标协调、利益协调、思想与行为协调、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的内容。领会:(1)思想协调与行为协调的关系;(2)协调的过程。应用:分析协调各环节在协调中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本节教学纲

12、要(一)协调的内容协调的内容包括:目标协调;利益协调;思想与行为协调;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等。 (二)协调的过程 管理协调过程的主要环节。()本节教学内容一、协调的内容 (一)目标协调目标是管理活动将要达到的境地,是一切管理组织的最终归宿,也是组织其他方面保持协调、组织一切职能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目标导引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组织目标涉及的多方面关系保持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1目标协调的内容包括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协调、局部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组织目标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等。2实现目标协调的条件(1)目标的确定要适应外部环境,要考虑外部环境诸因素对组织的要求及影响。

13、(2)目标的确定要从组织的资源状况出发,要考虑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和潜力。(3)目标的确定要从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个人目标出发,最大限度满足组织成员的要求,尽可能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4)从有效实现目标出发,对组织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3实现目标协调的方法与原则(1)适应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适度调整组织目标或目标结构,克服目标与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间的不协调现象。(2)通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社会各方面对组织目标的认可、授受与支持,使组织成员充分认识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意义。同时,使组织成员认识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存在的直接与间接、现实与潜在的

14、统一。 (二)利益协调主要是指存在于部门资源配置、人员利益分配方面的利益协调。利益分配问题是组织内部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到相关部门或人员的积极性。利益的动力。利益协调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尤为重要。1紧紧围绕职能目标的需要配置资源,实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1)某一部门是否获得资源或得到多少资源,取决于它们是否承担组织目标和承担多少组织目标;(2)一个部门获取资源的多少与其承担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实施目标的困难程度成正比,同等目标享有同等资源,不同目标享有数量不等的资源;(3)资源配置应以各部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同样贡献享有同等资源,贡献突出者在资源上可享有相应的“特权”。2从调动组织全员积极性出发确定利益关系,实现组织与人员、人员与人员间的利益协调(1)从利益协调角度出发,能否激发并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取决于组织成员对获取利益绝对量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对组织利益分配关系所持的态度,即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