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379593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知识明清小说期末整理范本(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小说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进程中国古典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唐代是文言小说的成熟期,宋元话本是白话小说的定型。起源:1、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表现了古代人民向自然和社会作斗争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丰富天真的想象才能,为古典小说的孕育和产生作了最初的准备。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故事。3、先秦两汉历史著作中具有较高文学性的篇章,在写人、叙事反面所取得的艺术经验,对古典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和动荡的时代。这时期的小说作品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传奇”:唐代用文言文写成的、虚构故事以显示文采的短篇小说。“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开始了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历史时期,标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俗讲和变文从宋代开始,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白话小说(短篇和长篇)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的历史局面业已形成。“话本”:说话的底本。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大类。小说,又名银字儿,专门演述短篇故事,内容大多是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心理。平话,就是专门讲说历史故事的话本,主要演述长篇历史情节,内容相当丰富。讲史话本已初具长篇小说规模,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明清时代,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

3、人们的社会生活亦愈趋复杂丰富,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也进入了它的繁盛时代,其局面蔚为壮观。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划时代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明代中叶以后,城市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长篇小说领域,盛况空前。神魔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最有代表性。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各种体裁的小说蓬勃发展,富有总结性。吴敬梓

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文言短篇 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古典小说已尽黄昏。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三侠五义、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等,可算是古典小说的余绪。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鲁迅狂人日记等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历史结束,现代小说体制的诞生。(二)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风貌中国古典小说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创造。比起属于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来,古典小说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人民的思想心理、爱憎感情、道德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对我国古典小说民族风格的形

5、成和艺术上的成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创作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经验,往往为文人创作所继承,文人作家与民间艺人的共同创作,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从民间创作到文人的润色和写定,其过程纷繁复杂,而小说在流传过程中又增大了其不确定性,深刻反映了不同时期读者的趣味,所以,版本问题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古典小说由粗到细,由丛残小语到长篇巨制的发展,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和文人作家的艺术心血。不断地继承和出现创新,开辟新的小说天地,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上是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用理想化

6、的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认识生活。我们对古典小说所叙写的人物和事件很难指实,尤其是对那些历史现实和英雄传奇作品。由于讲说形式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在刻划环境和人物时,很少用静态描写的笔法,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状物写景、刻划人物性格。在叙事观点上,古典小说很难用第一或第三的叙事人称来限定,使用的是一种模糊叙事的手法,不同于现当代西方小说。而这能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内涵与思想含量。讲求情节的奇险和完整,在风口浪尖上塑造人物,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也是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受到封

7、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古典小说的思想内容,往往是精华与糟粕杂揉在一起,需要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鉴别。在艺术上,我们也要看到古典小说的局限性。比如在塑造人物上存在着类型化、程式化乃至简单化的倾向,这是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所应该摒弃的。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主要来自三大系统:正史系统;讲史系统;杂剧系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征文科

8、,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出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 三国志演义主要是写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记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4),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全书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群雄并起以及曹操平定北方、势力壮大的过程。第二部分(3485回)写刘备集团的崛起以及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历史。第三部分(86120)写三国归晋的过程。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一、三国志演义倡导

9、“仁政”的政治观念,意主“忠义”的人格观念,推尚“智勇”的人才观念。三国志演义在人格建构上的价值取向,是以恪守“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二、“拥刘反曹”倾向的实质1、历史回顾: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1)西晋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2)东晋人习凿齿汉晋春秋首次以蜀汉为正统;(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4)南宋朱熹著通鉴纲目又以蜀为正统。罗贯中接受朱熹通鉴纲目的观点,以蜀汉为正统,与他所处的元末“人心思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三、深沉的道德悲剧色彩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道德的悲剧三国志演义把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

10、、良将的典范而大加称扬,然而历史的发展恰恰事与愿违,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竟连超凡入圣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不得不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浩叹,无可奈何地将一切归之于“天命”或“天数”,流露出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与痛苦。杨慎的一首临江仙词之所以被后来用于篇首词,正乃添加者对罗贯中内心困惑与迷惘的窥探与展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志演义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呼唤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四、人物形象刘备是“仁君”典型。他礼贤下士,知人

11、善任;处友以诚,待人以宽,爱民如子,推行仁政,胸有大志,躬行仁义,以至“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鲁迅)诸葛亮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以此更显示这一人物形象的高大。他是古代“贤相”的典范,又是忠贞与智慧的化身,他是作者根据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愿望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尽管以悲剧结局,却更显示其崇高的地位。“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智绝)关羽是“义”与“勇”的理想化身。(义绝)曹操是“奸雄”的典型。(奸绝)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色一、虚实结合的创作原则1对历史事件采取移花接木之法:如斩华雄史为孙坚,改为关羽;“草船借箭”本孙权所为,改为孔明;“怒鞭督邮”本为刘备,改为张飞

12、。2借历史的影子来想象铺排: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十二字记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罗却将此敷演得曲折生动,形象逼真。3采录民间故事:4改动史实,重新构思二、人物形象塑造全书出场人物为1一八3人,具有鲜明个性的有四五十人。其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其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了次要的方面,从而创造出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其采用的手法主要有:1、 出场定型。2、 反复皴染。3、 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 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5、 在类型化中,力避简单化,写出性格的不同侧面,以丰富

13、人物。但人物塑造方面的不足,也较明显: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和发展;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在运用想象夸张手法上,有时不免过分,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三、战争描写三国志演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共写大小战役四十余次,其中以“三大战役”为最有名。1、 斗智为主,智勇结合。2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起来。3、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四、宏伟壮阔、完整严密的艺术结构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经线,蜀魏之争为重点,蜀汉发展为中心开展情节,结构全书,呈现出网状型结构。五、语言艺术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

14、文言。这有利于营造历史气氛,并形成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的语体风格,简洁明快,内蕴丰厚,收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水浒传一、 成书过程与作者水浒传一般被称为英雄传奇。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关于作者有四种说法。二、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二、思想倾向: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忠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