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366091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0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5页
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5页
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5页
亲,该文档总共3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2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3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考查是重点。,考查形式主要有: 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

2、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考点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例1】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名望、名声)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

3、出、说明白)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闻名) D.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字)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多义实词在句子中含义的理解。通过将提供的义项分别代入原句中判断分析,只有D项“名”解释成“名字”这一名词意义不对,因为句中“名”的后面有宾语“之”,所以D项的“名”应解释为“命名”。,【例2】(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4、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于是天子心贤公。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

5、:安定,顺从。,设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 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 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 争:强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A项中“薄”,作“迫近”解,引申为“进攻”。,【参考译文】 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的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

6、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求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

7、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道:“军人敢于依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而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考点二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例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

8、一项()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C. 赢得仓皇北顾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做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而曲解文意。绝对不能从字面来猜测,应该根据不同语境来推断词义。A项“亲戚”古义:父母、兄弟及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项“初一”古义:刚开始。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和猪等牲口。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C项“仓皇”一词不能拆开,将现代汉语“仓促而慌张”的意思带入,亦能讲通。,考点三通假字,【例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

9、字的一项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 D 解析:A项中“颁”同“斑”, “斑白”的意思;B项中的“涂”同“途”,意思是“道路”;C项中“直”同“只”,意思是“只不过”。,【例5】(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10、。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设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予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解析:A“禀”的意思应是“秉性、天性”,现代汉语中有“禀赋”一词;B“闲”字意思与“娴熟”的“娴”相同,解作“熟习”;C“直”通“值”,解作“价格、报酬”;D“爨”,灶,烧火做饭。如“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宽厚,赡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11、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郭原平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当作祠堂。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哀思父亲,不进饮食。,考点四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

12、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公姥:偏指“姥”,“婆婆”),【例6】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其日牛马嘶贵贱情何薄我有亲父兄否泰如天地昼夜勤作息女行无偏斜死生,昼夜事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 B. C. D. 答案:A 解析:偏指马嘶,没有牛,牛叫也不是“嘶”; 父亲已去世,自然偏指兄长; 在这里强调勤劳,自然偏指“作”而不是“息”; 只有“死”才是“昼夜事也”,偏指“死”; 偏

13、指“异”; 在这里强调“成功”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机会,偏指“成”。,【例7】(2010重庆市万州高中考试)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

14、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设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为之避易 避易:退却 B. 自分恐不可免 分:分析 C. 心识之 识:记住 D. 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绐:欺骗 答案:B 解析:B项的“分”是“料想”的意思,此项错,A项“避易”属于偏义复词,作“退却”讲,“易”的意思已消失。,【参考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

15、,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隐隐约约的山,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道路深远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

16、。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过来一样。,指点迷津 辨别偏义复词的方法 1. 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 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 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