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358307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十一五计划和某某某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DOC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制“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佳木斯大学“十一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向和谐社会迈进的重要计划。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的状况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作为高等院校,今后510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稳定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抓紧完成并不断深化各项重大教育改革,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把人力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千方百计缩小与发达国

2、家的差距,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因此,我校在编制“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以下战略思考:一、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我们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标是争创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一流大学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必然有不同的一流标准,关键要体现办学的特色。特色出质量,特色出效益,特色出水平,特色创一流。特色问题必然要涉及到学校定位,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科学定位是学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的前提。地方综合大学大多是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而建立

3、的,它们适应需要而产生,适应需要而发展。它们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紧密,覆盖地方上绝大多数支柱产业,而且人才培养的层次、数量乃至就业去向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因此,地方大学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有明显差距,但在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上却有自己鲜明特色和优势。佳木斯大学是在四所地方院校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合并伊始,我们就提出了“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办学思路,明确了“立足黑龙江、依托黑龙江、服务黑龙江”的定位指导思想,主要为本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把佳木斯大学办成黑龙江省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开发基地,每年向黑龙江省输送几千名人才和众多

4、的研究成果。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地方综合性大学要科学定位,首先必须区域定位。要时时刻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地方政府办的大学,如果不高质量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就会失去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会失去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以及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生源。我校每年在黑龙江省招生近5000人,是黑龙江省招生数量最多的院校之一,显示了它的不可替代作用。目前为止,已有5万多毕业生活跃在黑龙江省的各条战线,许多人已经成为各级部门的领导和骨干力量。其次,要考虑到学科定位。经过学科群调整,目前我校已有80个本专科专业,专业设置覆盖了文、理、工、医、经济、教育、法学、历史、管理、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几乎覆盖了黑龙江省所有的

5、支柱产业。本着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出发点,我校的各个专业从培养目标到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去向,都突出了地方特色,即在专业定位上强调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办宽口径学科,不办过窄的专业性学科。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复合型的学科,我们按一级学科的要求来培养学生,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等都学,保证学生毕业后有较强的适应性。第三,要考虑到层次定位。在办学层次上,我们提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不仅是黑龙江省人力市场需求的主体,而且本科教育是办好各类大学,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我们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战略,立足于本科生教育为主体

6、,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扎扎实实地创造自身条件,积极争取新的硕士点,争上博士点。目前,我校已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力争2005年成为博士点授予权单位。二、注意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 构建教学科研新体系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十一五”期间乃至2010年发展规划中重点加强八大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专业培养体系。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体系化变革,逐步建立健全开放的、有效的、共性与个性协调统一的专业培养机制。1、形成专业类

7、。在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力”的原则,重新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专业类,按类招生。2、实行双学位双专业制。“十一五”期间全面开设辅修课和第二专业,实行“双学位”制和“双专业”制。3、加强课程设置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将不必要的课程大幅度削减,增加基础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前沿性课程。选修课由目前的10%增加到2025%左右。设立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给予重点投入。4、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在师资、教学设备、管理方法上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要建立学科

8、建设体系。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全面激发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加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来推进、带动一般学科的发展。计划2006年到2010年,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0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30个,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学科建设和发展。鼓励优势学科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2、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学科点的软、硬件建设。3、加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创造出使学科带头人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无后顾之忧的环境和条件。如在住房、晋级、国内访问、出国留学等方面给予优惠。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我校各学科的

9、带头人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前沿,保持先进性。同时要注重及时选拔培养有前途、有能力、高学历、高水平的后备学科带头人。三是要建立师资提高体系。实施“1812工程”,即: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使我校博士学位人才达到100名,遴选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作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批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创新团队;硕士研究生人才达到800名,作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使我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质的提高;培养、支持100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名师队伍;安排专兼职教师2000人次的培训和提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使我校教

10、师队伍的知识含量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口径投入5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三支队伍。四是要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的两个委员会的基础上(教学督导、专业评估)建立校、院、系、教研室各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结合佳木斯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加强各种教学科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信息库,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对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评估。1、要建立健全教师的业务档案,加强考核、评估制度,把各种质量评估纳入一个科学监控体系之中,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能够进行量化分析,有操作性,随时可以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11、状况,以利于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提高。2、要充分发挥督学、督导员的作用,建立校级领导定期检查、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校领导至少听课10学时以上,督学、督导员至少听课3050学时,并写出分析意见。五是要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为了真正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科研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支持保障体系。1、除了每年的正常经费财务预算保证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教学科研的发展规模和要求,用政策来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相继出台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改革方案等,修订相关吸引人才的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逐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建立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政策等等。2、加大对教学、科研投入力度。学校将

12、重点对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方面给予倾斜投入。计划从2006年到2010年,在现有6个省级重点专业基础上努力建成35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日语等10个校级重点专业努力建成省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努力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职专业。到2010年,在现有13门省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力争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成2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建成50门校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拟建成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立10个。“十一五”期间在保证基础教学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每年对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投入500万元,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

13、学质量。六是要建立学生指导体系。要建立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管理体制相协调的新机制,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体制上的保证。1、继续完善学分制。进一步搞好“本科导师制”的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在全校本科专业中全面推行“导师制”。2、实行学生选优制。将入学成绩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13%)组成“特别培养小组”,因材施教,在专业选择、攻读硕士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3、实行专兼职辅导员制。将一批品德兼优、学识渊博的教师和管理干部充实到学生管理队伍做兼职辅导员。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做人、做事的适应能力。七是要建立校园文化

14、体系。将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学术文化活动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1、 要组织校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2、要在全校范围内号召中青年学者组织各种论坛、学术讲座,鼓励学团、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学术修养、文化品位,促进他们进一步完善人格,锻炼能力。3、要加强科技文化小组的组织和领导,提高各种活动的科技文化含量,设立文化素质自修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4、要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新,营造大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八是要建立科研创新体系。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

15、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我们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应树立创新意识、创业精神。1、要结合我校的学术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具有科研前途的高科技创新人才,搞好我校科研方面的调整和定位。在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上下功夫。如在康复医学、医学材料、制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应有所突破。对医学、人文、体育、艺术等学科应注重其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对工学、药学应注重其经济效益。学校鼓励科技工作者对应用科学的研究,鼓励他们申报专利,转让成果乃至用自己的高新技术成果开办企业,即当专家又当老板。2、广开渠道,积极争取课题,扩大经费来源。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和

16、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十五”期间争取到国家科研项目的,学校给予1:1的资金资助;对争取到省部级项目的,学校给予1:0.5资金资助;对在世界四大著名检索,即科学引文索引、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科学评估索引和美国工程索引收录的论文,学校给予重奖。3、进一步加强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步伐,加强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增进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着力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水平。学校加强课题的立项、实施、鉴定和成果转化工作。加大纵向课题的申请力度,扩大横向课题的来源,使在研的科研课题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每年的科研立项要达到200项左右,其中国家和省厅级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