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39357 上传时间:2016-11-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治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一)临床病状某兔场 105 只肉兔宰杀后发现,有 86 只肉兔的肝脏表面和切面有许多灰白色或黄白色弯曲的条纹状病灶,即六钩蚴在肝脏移行形成的“嵌花斑”,其中有 25 只病兔在肝脏表面、肠系膜、胃网膜以及隔肌处有豌豆大小灰白色透明的囊泡,内含 1 个白色头节,刺破囊泡后流出透明液体。(二)治疗用吸绦灵缓释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组研制)治疗。每瓶吸绦灵缓释剂加入 20 毫升生理盐水,充分摇匀后,按 升/公斤体重颈部皮下注射后,肉兔膘情好转,兔毛光亮,体重明显增加;或用吡喹酮口服剂型治疗(25 毫克/公斤体重),每天 1 次,连用 5 天;也可用甲苯咪唑口服剂型治疗(35 毫克/公斤体重),每天 1 次,连用 3 天。但是口服剂型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防治费用大,且费时费力。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