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

上传人:&****#160; 文档编号:139356839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1-3篇(教学反思参考1)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等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吗?”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平时对话

2、一样,内容很简单”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行文完全口语化。我原以为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自学的能力,于是就让孩子们自由读,找一找“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我突然感悟到: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

3、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时候,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因材施教是不变的真理啊!(教学反思参考2)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文中的两个人物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等

4、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平时对话一样,内容很简单” 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四类,如下:1.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2.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3.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4.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以上四点,既是文章的骨架,理清了条理,也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我接着问学生:你们喜欢

5、看闲书吗?有的说喜欢;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平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是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我希望经过我不间断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积钱买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简洁、高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后来,我又翻阅了

6、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他们的教学设计得很生动,比如从艺术人生小崔说事等一些访谈节目入手,让学生了解访谈录的特点,在“主张看闲书”这个观点教学时,通过“闲书不闲”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体现季老先生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对下一代的关怀,也挺好的。(教学反思参考3)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

7、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