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34530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之穴位贴敷疗法课件培训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未病 之 穴位贴敷疗法,2014.04.19,淮安市中医院 刘永涛,1、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 金匮要略一书中体现治未病思想的内容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已病防传 、病盛防危 、新愈防复”五个方面。,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

2、处(阿是穴),使皮肤局部充血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轻微创痛穴位疗法。,2、穴位贴敷疗法,2、穴位贴敷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3、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穴位作用: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药效作用: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

3、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其作用不仅仅是两者功效简单的叠加,而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4、历史沿革,五十二病方: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灵枢经脉篇:局部涂马膏疗口僻。 伤寒杂病论:以五养膏、玉泉膏治劳损。 华佗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肘后备急方:“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另有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 本草纲目:吴茱

4、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5、主要药物选择,可以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 主药(君药)多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多为厚味力猛、有毒之品白芥子、蒜、细辛、南星、斑蝥、巴豆,5、主要药物选择,其他常用药物还有:生半夏、生草乌、生附子、甘遂、吴茱萸、皂角、威灵仙、毛茛等。 有些需用鲜品,如旱莲草、透骨草、毛茛等。 勿轻易使用蟾 酥、大戟等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以防引起组织坏死。,6、常用单味处方,蒜泥贴敷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贴敷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贴敷鱼际穴可治喉痹 白芥子贴敷患部或腧穴可治疗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 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

5、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肾脏病患者禁用) 甘遂粉敷贴中极穴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 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6、常用单味处方,1、符合辨证论治的特点,也可一方多用;即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 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

6、理通则治自通”。,7、药物配伍处方,2、芳香味厚之品居多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穿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7、药物配伍处方组方特点,2、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 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 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如复方洋金花止咳平

7、喘膏等。 溶剂:生姜汁、醋、黄酒、水、油; 赋形剂:凡士林、氧化锌作为基质。,7、药物配伍处方,8、穴位的选择,局部选穴; 远道选穴: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辨证选穴; 辨病选穴(结合现代医学神经节段); 原则:精炼,易于贴敷固定,不影响美观和关节活动多取背部、四肢部。,9、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

8、效腧穴交替贴敷。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难忍、疼痛者,或较大水疱应即刻取下。,10、注意事项,避免大量出汗,对于贴敷药物部位要用胶布固定牢固,以免膏药滑脱。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膏药,先用干净棉布尽量擦除,再用清水洗涤,不宜使用酒精、肥皂水等刺激性物品。 治疗期间避免食生冷、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起居要有规律,早起早睡,避免过度运动、过度疲劳。,11、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呼吸疾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胃

9、肠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等; 骨科疾病: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寻常疣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 五官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等。,12、禁忌症,严重心、脑、血液、肿瘤、精神及其他系统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孕妇; 发热;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 严重过敏体质,有过敏性休克病史者; 疤痕体质患者。,12、禁忌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 对敷贴药物、辅料或敷料过敏者; 3岁以下儿童; 贴敷部位有皮肤溃疡或破溃者; 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其他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10、的情况。,13、不良反应处理,敷贴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疼痛、溃烂、发热,全身皮肤瘙痒、皮疹或原有疾病加重,应立即去除膏药,及时到贴敷诊室就诊。 局部涂擦烫伤药水、百多邦软膏、皮炎灵等,口服开瑞坦、消风冲剂等抗过敏药物。 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或原有病情加重者应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激素治疗。,13、不良反应处理,同时针对原有疾病进行治疗。 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冬病夏治三伏灸,1、冬病夏治三伏灸,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

11、候进行穴位贴敷以防治疾病。 主要用于在秋冬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迁延性疾病。 来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 具体方法源于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2、三伏灸适应病症,最适宜的病症以慢性肺系疾病为主,包括: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表现阳虚寒甚者; 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面瘫、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表现阳虚寒甚者。,2、三伏灸适应病症,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小儿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疳积)、遗

12、尿、慢性泄泻等; 慢性寒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 其它如体质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3、三伏灸贴敷时机,于农历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第一天分别敷贴一次(肺系疾病多取庚日,以天气晴热者为佳); 一般为每10天敷贴一次(如果中伏为20天,中伏的第10天可加贴一次); 连续3年以上。,4、三伏灸(肺系疾病)药物组成,以清张璐张氏医通处方为基本方: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 另选用丁香、肉桂、麻黄、葶苈子、牙皂等中药 按固定比例用生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制成直径约1cm,厚约3-4mm

13、,重约2g的药丸,供敷贴用。,【性味归经】性味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 。,(1)白芥子,为君药,【性味归经】性味辛温,入肺、肾经, 【功效】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2)细辛,(3)元胡,【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利气,止痛。,(4)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入肾、肺、大肠经。 功能:逐水,消肿散结。 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之功效。,(5)麝香,(6)生姜,【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14、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5、三伏灸-肺系疾病选穴,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故取肺俞、心俞、膈俞、肾俞, 定喘(C7棘突下旁开0.5寸) 肺俞(T3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T5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T7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L2棘突下旁开1.5寸) 双侧取穴 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加减调整穴位,如:膏肓、大椎;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会穴,可振奋阳气,祛邪扶正。,6、三伏灸贴敷时间,敷贴完成后,嘱患者静坐5分钟,然后离开。每次成人敷贴时间为2小时,儿童为30分钟。 如果敷贴部位皮肤瘙痒明显或出现明显疼痛,或较大水疱,可自行提前将膏药去除。,1抓住有利时机。

15、有利时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病的有利时机。对于儿童来说,治疗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一旦体内的激素、免疫水平稳定下来,就很难进行调治。,7、时机,2. 是贴药的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因此用药后吸收得最为彻底。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医“治本”

16、的外治疗法之一。,7、时机,8、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8、基本操作,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9、现代研究,1、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为气道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而IL-5是嗜酸性粒细胞后期成熟、分化、趋化及活化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EOS活化后产生和释放的最重要的一种毒性蛋白颗粒,ECP水平随着IL-5的增高而增高,随着血中IL-5含量的升高,EOS被激活并释放出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