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33534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64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酒与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李晓敏,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

2、气。”,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之一,历来以其高洁的品质为后人所推崇。但是,我们在千百年来的文化偶像塑造过程中,似乎已经把他神化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又为何在其诗歌中如此多的提到饮酒的问题?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我们今天就此问题来和大家作一探讨。,陶渊明自言“酒”:,“性嗜酒”。五柳先生传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五 生前“家贫不能常得”, 五柳先生传 死后“饮酒不得足”挽歌辞三首,陶渊明自言“酒”:,据说他在做彭泽令时,将“公田奚令吏种秫(shu),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jing),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他现存的一

3、百四十二首诗文中,有近六十篇直接或间接的涉及饮酒,颜延之在给他做的诔文中曾称他的诗歌是“篇篇有酒。”,陶渊明为什么如此爱饮酒呢?,梁代萧统说: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那如何理解这种酒中深意呢?,一种观点:以酒躲避政治灾祸,清代马墣说:“诚见世事之不足问,不足校论,惟当以昏昏处之耳。” 陈寅恪先生也说:“嗜酒非仅实录,如见于诗中饮酒等关涉酒之文字,乃远承阮、刘之遗风,实一种与当时政治不合作态度之表示。”,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 :“敬闻

4、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世说新语任诞: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另外,阮籍身当司马氏篡魏之际。司马氏想拉拢他,他则在司马氏的宴席上装傻卖醉,大醉六十日逃避司马氏的政治联姻,他以此逃避政治上的灾祸。 在阮籍和刘伶那里,酒变成了他们全身远害的工具。,陶渊明则不然,他一生中虽然多次出仕,但从未担任要职,并未进入当时的政治漩涡,所以酒并不是他全身远祸的工具。而且,陶渊明还慨叹自己死后“饮酒不得足”,死后和政治并无关联,那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结论: 酒并不是陶渊明作

5、为逃避政治的工具,而是关涉到诗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因此他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二十四,陶渊明的形影神并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而。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苦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

6、消忧,方此诅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个体生命在世界上存在,必须有其存在的根基。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可能主要是希望摆脱生命有限性对自身的束缚。那摆脱生命的有限性该如何呢?,儒家:三不朽。 朝闻道,夕死可矣。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道教:得道成仙,长生不朽。,陶渊明所打交道的世界,儒家

7、思想完全失去了理论的活力,名教早已蜕化为一具僵硬的躯壳。现实世界分崩离析,精神世界也裂为深渊,造成政治的腐朽黑暗和伦理价值的真空,社会失去了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个体也难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样,个人脱离了社会的有机体而成为了独立的精神个体。对这样的个体来说,除了自己的生命属于自己外,现实中的一切都是异在的。于是,对自己生命的依恋和珍视就上升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感。也就是说,唯有“得此生”才是生命存在的根基。,生命有限,死亡威胁,陶渊明面临的生存困境:,年华易逝,功业难就,信仰缺失,道德真空,归隐田园,洁身自好,生活贫困,衣食堪忧,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下,个体找不到形而上根基以获得死亡慰藉,又

8、不能在现实世界通过个人才智建立功名、实现自身价值以求永恒,人生似乎只有与琐细、平庸、潦倒、饥寒作伴,只有在死亡恐惧中偷生,价值世界的瓦解在使人意识到生命有限性的同时,又使人领略到人生的无谓。“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唯一可抚慰人生且称我之情的只有酒,酒引开了我们对个体死亡和人生惨象的视线,它成了无谓人生的“有谓”。,酒之所以悲剧性地成为没有根基的人生的根基,成为没有目的的人生的目的,使无谓的人生变得“有谓”,落脚点就在于它能让个体在精神上超越死亡,使得有限的个体得以体验刹那的永恒。,陶渊明诗中的酒与生死密切相连:,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还

9、旧居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之一,这种刹那的永恒就是陶渊明借酒得到的自己的“真”,这种“真”他在饮酒诗中一再强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五)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之十一)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之十四)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之二十),这里的“真”实际上就是希望回归自然的“本心”,返回到自己内在的自然,即展露自己生命的真性。也就是所谓内在的“自然”。,这种“真”,自然是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它的表现还有一个突出的例证: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七,秋

10、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正是因为陶渊明在畅饮时“任怀自得”袒露真性,才有可能在酒中臻于“融然远寄”同流大化的生命境界,魏晋饮者中只有他才深得酒中真趣。,细观陶渊明的一生行迹,“神”理想化的人生境界并没有贯穿他的整个生命。相反,形、影、神之间对于生死思考的论争倒是陶渊明终身未能摆脱的困惑。渊明只是在生命的某些时刻,达到了这种理想的生命境界。正如日本学者兴膳宏在陶渊明一文中就指出: “神的说法只是陶渊明的一种理想而已。不论神的主张如何达观,形和影的意见仍然存在于陶渊明内心之中,三者的对话几乎可以

11、无尽期地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无论我们后世如何评价一位作家,永远不变的道理是,文学就是人学。而人都有其在世界上存在的共性特征,比如人性的弱点。我们想全面了解一位作家,就必须从人的本质存在上对他(她)进行解读和体认。,最后荐书: 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或中华书局。,谢谢大家!,陶渊明生活的现实世界将儒家的“仁”、“道”嘲讽的一钱不值。他迷惘的说: 承前王之清海,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儒家价值观念的动摇加剧了个体的死亡恐惧,死亡回过头来又嘲笑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仁义、道德、操守、功业、荣华,统统在死亡中化为过眼云烟,死亡抽空了人生存在的形而上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