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139333940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与县经济运行分析(共5则)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5篇)(篇一)前三季度,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的工作主题,成功扭转工业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出平稳回暖的态势。一、经济运行现状(一)经济质量越来越提高。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62.1亿元,同比增长7.0%,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了0.4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2.2%,比上半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6.6%。其中:税收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8.9%,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0%,比一季

2、度和上半年提高了3.8和3.3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2亿元,同比增长14.0%。(二)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化。前三季度,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9亿元、133.9亿元和*.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7%和10.2%;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2.5:51.9:35.6调整为11.8:51.1:37.1,农业占比进一步降低,三产业占比大幅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发展后劲越来越充足。前三季度,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3.6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67个,完成投资额75.5亿元,同比增长9.9%;房地产

3、投资额18.7亿元,同比减少4.6%;工业投资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11.7%。(四)收入水平越来越提升。前三季度,全县城乡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733元、26770元和18285元,分别增长8.5%、8.2%和8.6%,比上半年分别提高0.4、0.2和0.6个百分点。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23.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1.1亿元,同期增长19.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92.3亿元,同比增长19.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支柱产业前景堪忧。按我县前三季度GDP总

4、量计算,行业增加值要能够达到13.1亿元以上的,才能够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按行业标准分类,全县仅有第一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5个行业可以称为攸县的支柱产业。当前,全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长期停产整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花行业)7-9月政策性停产、第一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过大,全县5大支柱产业中仅有医药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县域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二)经济质量有待提升。一方面产业结构待优化。从近几年攸县产业结构来看,一产比重过大、二产持续下行、三产发展滞后。另一方面经济质量待

5、提高。近几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明显低于GDP的增长。*年,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41.6%,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县市区。差距大、增速慢,经济结构不优,我县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亟待提高。(三)融资难题制约发展。当前,全县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十分突出。银行存款增幅较大,放贷偏少,导致部分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我县的存贷差由*年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139.1亿元扩大到今年三季度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162.2亿元,存贷比由*年的43.9%下降至42.3%。在激烈的竞争中,大部分中小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效益逐步下滑、举步维艰,丧失了竞争力,我县传统财源陆续

6、丧失,后续财源培植跟不上,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四)三产企业亟需培育。从当前全县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非营利服务业占比36.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比18.9%,交通运输业占比12.6%,营利服务业占比为19.5%。在营利服务业中,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普遍偏小,信息传输、金融保险业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网络、传媒、咨询等新兴行业发展相对较慢,总量偏小。三、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一直以来,全县农业主要以水稻和生猪为主,水稻种植一直是微利行业,生猪养殖行情波动加大,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养殖规模。要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生猪出栏量,合理调整农业种养结构,扩大中药材、苗木、花卉、水果等特色种植面积和麻鸭、黑山羊等特色养殖数量,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倍增工程,使全县的主导、特色产业鲜明,做到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收入有保障。(二)促进工业持续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要加大对入园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每个项目和企业制定具体措施,做到一企一策,促使项目快速建成、快速见效。二要加大力度抓好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从而带动全县工业生产早日摆脱煤炭开采一支独大的现状。三要尽快恢复煤矿企业复工。短期内,煤炭开采行业仍是我县工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工业快

8、速增长的关键,在县域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及所在乡镇要共同参与,努力使企业早日复工。(三)加快培育三产企业。一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从上游来看,房地产行业可以拉动钢铁、水泥、其它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而在装修过程中又带动包括建筑、金融、家电、家具、陶瓷、纺织等行业。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信息、教育、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需求旺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意义重大。三是继续发展传统商贸业。要打造品牌效应,促使我县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业的持续增长。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扶持和引导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共同的成长,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9、(篇二)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15355”发展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呈现出“一产健康发展、二产持续低迷、三产快速提升”的发展态势。一、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9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40亿元,同比增长7.41%,其中:一产增加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6.26%,占年计划17.86亿元的92.44%;二产增加值15亿元,同比下降8.51%,占年计划21.46亿元的69.9%;三产增加值42.88亿元,同比增长16.69%,占年计划58.34亿元的73.5%。三产比重调整

10、为22:20:58。完成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同比下降13.6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5.64亿元,同比下降17.5%。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48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49亿元,同比增长21.6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3亿元,同比增长8.21%。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2.13%,完成县级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54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11元,同比增长8.9%。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1-9月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6.51亿元,同比增速为6

11、.26%。一是夏粮面积减少产量增加。夏粮总产量完成4.6万吨,同比增长2.42%;夏粮播种面积17.88万亩,同比下降3.79%。秋粮播种面积51.7万亩,同比下降3.83,产量预计11.45万吨,同比下降1.29%。粮食总产量预计16.05万吨,同比下降0.25%,影响一产增加值下跌0.94个百分点。二是蔬菜生产增产增效显著。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42.23万亩,较去年同期39.79万亩新增2.45万亩,前三季度全县上市蔬菜总产量预计达到79.46万吨。以榆兴农庄、康源合作社、鹏程公司、梦泰农休闲园为代表的一大批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产业园异军突起,农产品价格成倍增长,给经营性净收入提高提供了新

12、增长点。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拉动一产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三是中药材生产特色鲜明。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2.43万亩,较去年17.68万亩新增4.76万亩,新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0.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2.9万吨,同比增长23.26%。中药材种植基本辐射北山地区65%的农户,引领扶贫攻坚,推动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拉动一产增加值增长0.47个百分点。四是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各类动物饲养量达到134.62万头只,猪、牛、羊、鸡出栏量分别达到10.03万头、0.34万头、7.24万只、32.84万只,禽蛋产量2695.04吨、牛奶产量7530.15吨,同比增长6.16%、10.69%、-0.

13、12%、-6.25%、-0.75%、-1.38%。随着我县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前三季度拉动一产增加值增长0.65个百分点。(二)工业生产持续低迷。1-9月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4亿元,下降17.5%。全县26家规模以上工业, 1-9月累计产值完成50.44亿元,同比下降8.29%。一是从行业发展看,1-9月全县统计的9个行业增加值中,有3个行业增长,6个行业下降,增长的行业增速趋缓。重点行业中黑色金属加工业和塑料制品分别下降64.9%和23%,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二是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榆钢公司产值下降73.88%;甘草水泥、京兰水泥产值也大幅度下降。三是从产品产量看,1-9月全县8

14、种规上工业产品中,7种产品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乳制品下降4.32%、中成药下降6.66%、塑料制品下降33.55%、水泥熟料下降27.66%、水泥下降33.95%、防水卷材下降43.37%、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下降55.79%,仅商品混凝土上升18.02%。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9月完成三产增加值42.88亿元,同比增长16.6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24:55调整为22:20:5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七大行业增幅“二增五降”。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8.88%;营利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7亿元,增长93.29%,二大行业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提

15、升13.58个和65.89个百分点,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79亿元,增长5%;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7.16%;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增长19.4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17亿元,增长7.62%;非营利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13%。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回落,分别回落5个、5.34个、1.08个、2.88个和11.07个百分点。2、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总量稳步提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3亿元,同比增长8.21%。一是从分行业看:全县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12.63%

1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58亿元,同比增长11.1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16亿元,同比增长12.1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82亿元,同比增长16.90%。二是从规模看:全县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18.09%,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3.72%;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0.90亿元,同比增长3.78%,占66.28%,仍然是推动消费市场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从消费形态看:全县实现餐饮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4.9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6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79%;实现商品零售收入26.55亿元,同比增长8.84%,占全县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84.21%。3、商品房销售持续增长。1-9月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48.71%。房屋施工面积511.34万平方米,增长40.69%,其中新开工面积174.91万平方米,增长112.19%;房屋竣工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