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333809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XXXX年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高考模拟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改革或变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回答12题。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周王室的衰微B诸侯称霸天下的欲望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阶级斗争十分尖锐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3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

2、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人口现象都是直接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人口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能起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回答45题。4秦朝、唐末、元朝时我国古代居民迁称的共同特点是( )A大批北方农民迁居江南B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C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D中原人民迁往西北边疆地区5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导致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管辖的疆域扩大,拓展了人口来源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粮食总增加C地丁银制在全国执行,隐瞒人口现象

3、减轻D多民族国家得地巩固,人口繁衍快6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7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强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BCD8下表所示的是19021930年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各类资本统计表,此表说明20世纪之后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资本总额 企业财产 房地产 借款1902年 812.7 478.3 50.0 284.41914

4、年 1171.1 1000.3134.3 576.01930年 3314.7 1977.1440.4 897.2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资本输出 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占居主导地位中国民族工业既获得资本保障,也面临外来列强竞争 列强在华政治势力日趋增强ABCD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即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化为现代工业文明,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发展至重工业 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领导权始终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BCD10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

5、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民主和共和11下列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C两者的指导思想与革命任务断承与发展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与领导阶级不同12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在外交领域里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是( )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议ABCD重视经济工作,是我党的一贯方针。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16题。13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实行过的经

6、济措施不包括( )A兴办根据地的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B30年代中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D确定土改总路线积极发展农业生产14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15建国初期对私人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与后来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共同点是( )A都触及了所有制形式问题B都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C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

7、情决定的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ABCD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据此回答1718题。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年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底18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19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一段话理解正确的

8、是( )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工场手工业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ABCD201718世纪,先后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C都处死了国王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1历史上英国曾先后荷兰、法国、美国发生战争,这些战争的共同点是( )A争取殖民地、势力范围B英国联合荷兰、法国、美国作战C均以英国胜利告终D英国为维护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优势22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

9、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2319世纪中期,俄国的扩张以抢占土地为主,而英国以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导致其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而英国具有民主传统B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两国政治体制不同D英国版图大,而俄国版图小德日的殖民扩张政策与封建残余有重大关系。回答2425题。24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 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因为(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

10、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25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扩张侵略。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度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26“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增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殖民体系的兴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是世

11、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结合有关史实,回答2728题。27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情况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ABCD28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ABCD两次工业革命各有特点。据此回答2931题。29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

12、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30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主要表现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ABCD31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由国家主导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基本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ABCD32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法、美和德、俄、日政治体制形成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前者商品经济发达,后者商品经济不发达B前者通过革命,后者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C前者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后者是资产阶级立宪政体D前者通过人民直接选

13、举成员,后者是帝王任命第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34题各7分,35题6分,共20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材料2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XXXX多亿元,兴建XXXX多个大中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