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9332697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隧道监控量测是在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其目的是实时了解和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程度,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可为隧道施工中围岩级别的变更、初支和二衬结构参数的调整、施工工法和工序的完善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即隧道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衬砌是否稳定、工法工序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依据,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可知,目前欧美国家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技术标准尚未发

2、布,国内也无国家及行业标准发布,仅中国铁道总公司于2015年制定发行的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企业标准),交通运输部于2009年制定发行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行业标准)中有“监控量测”章节对该工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地方标准方面,福建省、湖北省、河北省于2010年、2013年、2015年分别制定发布了编号为DB 42/T 900-2013、DB 35/T 1067-2010、DB 13T 2177-2015的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迄今为止,我省尚未进行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技术规程的编制和发行工作。 然我省的地质水文状况、隧道长度与埋

3、深、隧道间距等因素与湖北省、福建省、河北省明显不同,编号DB 42/T 900-2013、DB 35/T 067-2010、DB 13T 2177-2015的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对于河南省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的适应性存在诸多问题。故而,为改进我省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的诸多技术疑点,弥补我省该方向技术标准规范的空白,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与规范施工、做到隧道施工的信息化控制与管理,结合行业和外省的相关法规、规范,根据我省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新建的豫西山区高速公路/地方公路需新建诸多特长、大跨径隧道如济阳高速公路的太行隧道,特申请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通过

4、该规程的制定,可望显著提高我省在建/改扩建公路隧道的施工与监控量测技术,对于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均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2019年8月,按照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要求,提交了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立项申请和标准草案。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的通知,我单位申请修订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获立项批准,立项编号20193110033。本标准归口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由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

5、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二)编制原则编制组坚持以公路隧道支护理论为指导,以长期的监控量测试验数据为基础,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文献资料和论文论著,使标准的每一项措施每一个数据都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做支撑,充分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同时,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以可行性为核心,力求内容明确、指标量化,既措施详细、层次分明,又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使标准更接地气,在实际现场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便于现场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三)编制依据本标准严格遵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规定起草,以GB 50497-200

6、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为主要依据,同时参阅JTG/T 3660-202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等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标准编制依据。三、编制过程(一)编制背景和前期准备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为建设济阳高速公路组建的项目公司。该项目位于太行山南麓,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高差大,隧线比达60%以上。标准协作单位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隧道群部分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该项工

7、作的开展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测数据资料与工作经验。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了将宝贵的生产经验总结升华,指导河南省其他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河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在2018年8月成立了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组,聘请了省内外相关方面的资深专家做技术顾问,制定了地方标准编写计划,并最终于2019年11月得到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立项批准。(二)标准草案形成阶段资料收集:编制小组成员广泛收集河南省内豫西伏牛山系、豫北太行山系、豫南大别山系等不同地质条件,以及济阳高速、尧栾西高速、G310改扩建工程

8、、S230改建工程等国省道干线公路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数据数十份,对河南省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分析与研究,确保该地方标准的全面性和适用性。调研:编制小组成员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远赴浙江、新疆等地,结合当地在建项目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就断面布置、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对规范编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其他先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对本规范的编写思路进行调整,确立了标准的最终框架。规范编制:2019年8月,编制组召开了内部会议,最终确定标准的标准草案框架和内容,根据草案内容要求,小组成员按各自分工分头按照标准草案框架

9、着手编写,于2019年8月初完成标准草案初稿,召开小组会议多次对草案认真研究和讨论,8月底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三)征求意见稿形成阶段2019年12月,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会,邀请了河南省收费还贷中心、河南省交院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建设、检测、施工等单位的数名专家,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热烈的研讨,在标准的技术指标、措施的可行性和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了11条意见和建议。工作组通过认真研究和消化吸收,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2020年3月份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同时将征求意见稿分别发给省内外科研、建设、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征求意见。

10、四、主要内容的确定(一)关于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在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中对监控量测项目进行了规定。根据河南省目前隧道支护设计与变形特点,富水软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段隧道拱脚的沉降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巩义、洛阳、三门峡等地区的土质隧道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此次标准中将“拱脚下沉”在“富水软弱破碎围岩、流沙、软岩大变形、含水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段”增列为必测项目,这与已发布但暂未实施的新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T 3660-2020)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二)关于监控量测选测项目随着河南省公路隧道修建数量的增多,

11、洞口段高边坡出现滑移、进而导致洞口冒顶塌方的情况屡见不鲜。编制组通过调研,也有较多建设单位对洞顶边坡的水平位移提出过监测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T 3660-2020),本地方标准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新增加“地表水平位移”监测项目。(三)关于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作为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是围岩变形的主要反映指标。然而,目前对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没有明确的规定,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中仅给“550m”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参考区间。根据多方查找资料与现场调研,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本标准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制定了断面间距的取值范围,

12、方便现场根据实际的围岩条件选取断面间距。(四)关于变形量测的方法选择随着全站仪等仪器量测精度的提高,目前已有较多品种的全站仪可应用在变形量测技术领域。结合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非接触量测技术在隧道变形量测中的应用愈来愈多,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在非接触量测的应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标准在“7.2监控量测方法”一章中对“全站仪量测”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应用范围、量测方法、仪器精度等方面。(五)关于有害气体监测结合新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T 3660-2020),并参考其他省份地区相关标准,本标准将“有害气体监测”做为独立一节编入“8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技术要求”

13、一章中,并对监测主体、监测报告内容、监测气体等有明确的要求,方便现场工作。(六)关于建(构)筑物监测目前,河南省临近建筑物新建或改扩建隧道的工程项目已有多例,各种路线交叉、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下穿铁路等情况屡见不鲜。在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同时,对临近建(构)筑物的正常运营影响的变形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以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河南省内目前类似项目的监测经验总结,本标准将“建(构)筑物监测”作为独立一节编入“8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技术要求”一章中。五、采标情况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六、重大

14、意见分歧的处理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和分歧。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内容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符合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 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目前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不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地方标准核心内容参考和引用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中涉及到“监控量测”的部分内容,在不违背这些现行标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河南省公路隧道的地质地形、目前的施工工艺特点等,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化。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八、标准实施的建议河南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公路建设往纵深方向的发展,在豫西、豫北、豫南山区修建了大量的山岭隧道,对河南省公路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本标准通过审查发布后,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隧道工程各参建单位,积极组织对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加大标准培训力度,印发标准文稿,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使一线技术人员尽早掌握和应用,提高我省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水平,降低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快隧道信息化施工的步伐。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河南省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2020年6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