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318368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经济增长和发展 计量经济学课件(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广,则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既包含经济因素又包含非经济因素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则是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

2、等等在内的变化。,二、经济发展观的演变,1、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上个世纪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类文明福利。 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核心,成为评价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和衡量国民生活水准的象征。 W.A.刘易斯(W.Arthur Lewis)把增长和发展看作同义词,他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口平均的产值问题。 W.罗斯托(W.Rostow)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书,按照经济增长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来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 可以看出经

3、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加人均产出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使每一个人都能消费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 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家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加速落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这一主题上。认为资本积累和工业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促进资本积累和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战略,2、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包含增长加结构变化 在发展文献中对发展含义的解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并把增长与发展这两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对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式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它的居民提供种类日益增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

4、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定义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必要条件,经济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包括了产品结构、经济结构以及非经济结构的变化。 3、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强调分配不公、失业和贫困问题的改善 英国发展经济学家达德利西尔斯l969年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发展协会第ll届世界大会上的演讲,明确地反对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目标,指出:“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来说,应该提出的问题是:贫困发生了什么变化?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平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变得较不严重,无疑这个国家就经历了发展。如果这

5、三个中心问题中一个或两个恶化了,特别是三个问题都恶化了,那么,即使人均收入成倍增长,把这种结果称为是发展也是不可思议的。,4、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膨胀、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范式提出了挑战。 (1)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环境资源基础是可以随意利用的资本库,并据此向政策决策者提出宏观经济政策,不断鼓励人们提高消费水平,似乎物质产品的增长可以是无限的。关于长期生产和消费的宏观经济模型很少提及环境资源,其隐含的假定为自然资源是不稀缺的,而且在将来也不会稀缺。 (2)新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主要在以下几

6、个方面不同于旧的理论范式: 改变经济行为模式 新的理论范式则认为经济系统只是有限生态系统的子系统,随着经济子系统的不断增长,生态系统从一个“空的世界”转变为一个“满的世界”,这时候自然资本代替人造资本成为稀缺要素(图1-1)。在新的理论范式下,人类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改变。图1-1,转变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新的经济学范式认为,经济增长实际上是将自然资本转化为人造资本的过程。但是,随着这种转化的进行,自然资本日益从相对丰裕变得稀缺,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因此,经济政策的重点应是充分利用并投资于自然资本。要投资于自然资本,就必须改变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首先,要取消各种对资源消费补贴的政策,加大对

7、自然资源流量和环境征税,提高自然资源的价格。其次,为了保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人类需要放弃美国式的“奢侈性高消费模式”,而转向一种新的适度消费模式,不能为消费而消费。 修正度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将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及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考虑在内,也就是说,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反映经济增长的真正成本,也不能衡量社会福利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兴起,经济学家开始对度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纷纷进行修正。把污染、交通堵塞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NP中扣除,产品价格应反映环境成本,1993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出版了

8、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将环境资源核算正式列入了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进行绿色GNP的核算的实践。 5、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人类发展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当然需要有社会总产品的增加需要有经济增长。只有经济持续增长,才有可能不断增加生产性就业和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

9、活条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一般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没有经济增长,这些能力的扩大是有限的。但是,有了经济增长,不等于就自动地导致人类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内涵不同: 经济增长: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发展:除了指现在的GDP或GNP的增外,还包括了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有关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等制度的变迁,不仅是量的概念还是一个质的概念。,2、 包容的关系(一致性)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的内容,没有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经济增

10、长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则包含经济增长,有发展肯定有增长,而且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增长速度。,3、有区别或矛盾性 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在比例失调情况下,加快增长速度,只会使比例更失调。经济结构恶化,注意:,1都是描述长期过程,增长和发展是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2增长是可以明确可度量标准,通常可以用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它是一个量的概念,GNP、GDP指标 3发展则不仅仅包括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它反映了质的概念。 4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转折点来

11、度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即一个国家国民总产出的增长速度稳定地超过了该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即稳定地超过。,第二章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 展的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关系、信息关系等。 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区位条件中,地缘因素作用不可低估。,二、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可大致划分为两类:

12、 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等; 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的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则包括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等。,二、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区域发展中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二)区域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三)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 (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一)区域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几个判断,资源的约束作用与日俱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PERD间的矛盾: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未得到缓和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人均量较少的国家:地大物(博)薄 资源安全是重要的非传

13、统安全: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几个相关动态,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金融+土地 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核心内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以及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绿色核算试点,资源问题,量的问题:多与少 质的问题:好与坏 结构问题:合理与不合理 分布问题:均衡与不均衡,1、自然资源的一般界定,什么是自然资源? 定义不少,在此仅仅给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1、自然资源的一般界定,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及其生成源泉的环境能力。 前者为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积聚的森林

14、、草场、矿床、陆地与海洋等; 后者为太阳能、地球物理的循环机能(气象、海象、水文、地理现象)、生态学的循环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败分解作用等)、地球化学的循环机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燃料矿物生成作用等) 不列颠国际大百科事典,1、自然资源的一般界定,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UNEP,2、自然资源的经济界定,什么是资源? 顾名思义,资是资产、资财的含义,源是来源、源泉的含义。 英语的释义:re+sourceresource 联想到“三R”经济:resource/reuse/re

15、cycle/ 资源就是资财的来源:source or sources 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恩格斯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 资源是一个历史概念。 资源的有形与无形。,3、我国统计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我国统计口径的相关资源定义 国土: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

16、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3、我国统计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我国统计口径的相关资源定义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我国统计口径的相关资源定义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3、我国统计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我国统计口径的相关资源定义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