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931337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单位:常德市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将符合要求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涂好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得0分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假设法C在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

2、,使用的是微元法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很小时,加速度一定很小 B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C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能为零 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4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发表声明一周年纪念日。

3、当天,中国海警7艘舰船编队在我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编队分为两个组,一组顺时针,一组逆时针,从9点18分开始绕岛巡航,假设每个小组的巡航时间为4个小时,航程为60海里。其中海警“2112”号和海警“2350”号被编在同一个组。若所有舰船行驶速度大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作质点B以海警“2112”为参考系,海警“2350”一定是静止的C“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位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D“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5如图所示,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弹簧弹力作用,与该弹力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发生拉伸形变B弹簧发生压缩形变C该弹力是小车形变引

4、起的D该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车6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运动方向相反B04 s内,A、B的位移相同C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Dt4 s时,A、B的速度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小明在做双脚跳台阶的健身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小明落地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重力 D起跳过程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就是他对地面的作用力8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5、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9下列哪些物理量的单位是导出单位A力的单位NB时间的单位sC长度的单位mD加速度的单位 m/s210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 N F210 NBF120 N F220 NCF12 N F26 NDF120 N F240 N11“复兴号”高铁在某段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假设高铁上固定着盛满水的水杯。若突然发现水杯中的水向右洒出,如图所示,则关于高铁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高铁一

6、定匀速向左运动B高铁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C高铁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D高铁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12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速度/(ms-1)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7.515.022.530.02010.020.036.746.72512.525.054.266.7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驾驶员

7、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二、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只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答题栏横线上方的空白处13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多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8、再放开木块(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14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方向的是_。(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

9、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_15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

10、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_。电火花计时器 220 V交流电源 低压交流电源 细绳和纸带砝码、托盘和小车刻度尺 秒表 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2)如图所示的纸带上,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 s,则纸带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小车的加速度a_m/s2。三、本题共四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8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共3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为1.6m,一个苹果

11、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冠所用的时间为0.7s,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大小17 横梁BC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轻绳AC拴接在C端,且与水平杆的夹角为300,现在C端挂一重为100N的重物M。求: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FBC的大小。18一隧道限速72km/h。一列火车长100 m,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当火车头驶至距隧道50 m 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不高于限速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若隧道长400 m。求:(1)火车做匀减速运

12、动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19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1=0.25变为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L=26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

13、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2)ABC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物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C C A A D A B题号 9 10 11 12答案AD CD BD ABD13.(1)AD (2)远小于 14.(1)F(2)C E 15.(1 ) (2)0.26m/s 0.4m/s216解析:(1)设树冠高度为h1,树干高度为h2,则h1gt2 2 分 得h12.45m 2分(2)设树的总高度为H,苹果落地的速度为v1Hh1h24.05m 1分v2gH 2分得v19m/s 1分17.解析(1)由FACsin 30Mg, 2分得FAC200N。 2分(2) FBCcos 30FAC, 2分所以FBC100N或173 N 2分18.解析(1)72 km/h20 m/s, 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