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312714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_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教学要求,1.掌握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黏度计性能评价 2.熟悉黏度计调校与红细胞变形仪测定原理 3.了解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性能指标、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红细胞变形仪基本结构和评价及血液流变分析仪进展,本节目录,第三节 目录,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一、血液黏度计 分类 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仪器评价 主要技术指标 调校与维护 常见故障及排除 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 分类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仪器评价 主要技术指标 仪器的维护 三、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 思考题,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2、analy-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本节就前两种常用仪器做一简要介绍。,返回本节目录,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发 展 史 1931年Fahraeus等发现Fahraeus-Lindquist效应,毛细管式血液黏度计随之诞生 1954年Michson等用微管吸吮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 1961年Wells等研制成功了锥板旋转式黏度计 1975年Bessis等发明了激光衍射法测定仪,返回本节目录,一、血液黏度计,血液黏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中阻力的大小,必然影响组织血液灌流量。对血液黏度测定有十分重要的

3、临床意义。能否准确测量血液黏度依赖于黏度计性能的好坏。,返回本节目录,(一)黏度计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 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黏度计。前者按结构分为奥氏黏度计和乌氏黏度计,后者按结构可分为筒-筒式、锥-板式、锥-锥式以及棱球式黏度计等 2按自动化程度 分半自动黏度计和全自动黏度计,返回本节目录,(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1.毛细管黏度计 检测原理: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 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返回本节目录,(二)黏度计

4、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毛细管黏度计基本结构: 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时装置等。,毛细管 黏度计,返回本节目录,(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2旋转式黏度计 2.1工作原理: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的锥板式(又称Weissenberg黏度计)黏度计。,返回本节目录,(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2.2锥板式黏度计工作原理: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通过被

5、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返回本节目录,锥-板式粘度计,(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返回本节目录,(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2.3基本结构: 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 力矩测量系统 恒温系统,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 1.1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 1.2 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1.3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 1.4不利于研究RBC、WBC的

6、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三)仪器的评价与鉴定,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 2.1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 2.2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2.3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 2.4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 2.5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3仪器性能评价 3.1 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准,在剪切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

7、(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3%,一、血液黏度计,很重要哦!,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3.2 分辨率:是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0.45全血测试 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返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3.3 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 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 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返

8、回本节目录,(三)黏度计的评价,3.4 灵敏度与量程: 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测定1s-1的血液黏度 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包括100mPa1000mPa,太重要了!,返回本节目录,(四)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1.性能指标 黏度测试范围剪切率变化范围黏度值重复性CV3准确度3%等 2.测试参数 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返回本节目录,(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1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1 仪器调校: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时间比D=(t- t。)/ t。,要求D1% 1.2 仪器维护:残留液处理,毛细管污染处理温度控制,返回本节目录,(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9、,2.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1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牛顿油,按仪器说明进行标定。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否为0.69mPa.s(37) 2.2 仪器维护:电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返回本节目录,(六)操作中常见故障及排除,1.“不能测试”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 2.“突然停机”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3.测试数据与平时相差太大 4.“自动冲洗仪不进水” 和“不排水”,返回本节目录,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一)红细胞变形测定仪分类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或评价红细胞群体变形能力的方法,如:黏度测量法、激光衍射法等。另一类是测定单

10、个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的力学性质的方法,如微管吸吮法、表面附着或纤维拦截法等。,返回本节目录,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二)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1.黏度测量法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用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同一剪切率(100s-1或200s-1 )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然后按下式计算红细胞刚性指数: TK=(1-b-0.4/p)/HCT 基本结构:同前旋转式黏度计,返回本节目录,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2.锥板式激光衍射法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2.1 工作原理:根据红细胞被激光照射时发生衍射,产生反映细胞几何状态的衍射图像,当有剪切应力作用于红细胞时,红细胞发生形变,衍射图也随之变化,测定该作

11、用力前后红细胞形变率的大小来反映其变形性,返回本节目录,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2.2 基本结构:主要由能提供可变剪切场的透明锥板结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和三棱镜)、摄像系统、控温装置、光电转换器、处理器及显示打印装置组成,返回本节目录,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三)仪器评价: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真正全面反映血细胞的流变特性 (四)主要技术指标:性能指标、测试参数及功能 (五)仪器的维护:电压稳定、远离磁场、防止受潮、及时清洗、合理抗凝,返回本节目录,三、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 新技术不断涌现、 仪器自动化程度提高、 功能多、随机性、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返回本节目录,思 考 题,1.简述毛细管黏度计的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简述旋转式黏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3.毛细管黏度计有何特点? 4.旋转式黏度计的有何特点? 5.如对黏度计进行技术性能评价? 6.简述锥板式激光衍射法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返回本节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