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305779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效率管理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 C20000032000-02-28我国棉花对外贸易为何“贱卖贵买”?棉花价格干预,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NO. C2000003; 日期:2000年2月28日内容简介本文研究了我国棉花对外贸易缺乏效率现象及根源,有三点发现:第一,比较研究世界10个最大棉花贸易实体1978年以来棉花进出口贸易与国际棉价变化的关系,发现我国棉花对外贸易具有最为显著的“贱卖贵买”特征。第二,棉花流通和价格管制政策放大供求波动是导致棉花贸易“贱卖贵买”现象的关键原因,因而,国内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是问题的深层体制根源。第三,“松时放,紧时收”和“计划观念建市场”思维模式

2、对推进棉花市场化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进行反思调整是新一轮棉改成功的关键。棉花政策个案经验有两点超出棉花领域的启示含义:一是在经济政策指导思路上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控制经济”的理念;二是应当改进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研究的方法和体制。关键词:棉花贸易,棉花流通改革,价格干预,政策研究体制Why does Chinas cotton trade buy dear and sell cheap - Price regulation, market fluctuation and trade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on the Chinese cotton policy Sum

3、maryThis paper studies Chinas cotton trade performance and investigates why has the Chinese cotton trade been inefficient. It yields three major findings. (1)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tton trade performance for 10 biggest cotton trad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or so p

4、rovides strong evidences indicating that Chinas cotton trade sells cheap and buys dear. A clear pattern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hina usually takes a position as a net cotton exporter and exports more while the world market cotton price is relatively low and takes a position as a net importer and imp

5、ort more while the price is high. (2) This inefficient trade pattern is mainly caused by a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 system of state monopoly and price intervention on cotton amplifies the fluctuation of domestic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cotton, leading to the unusual large fluctuation in cotton s

6、tocks and trade for China. The problem in the trade area is therefore deeply rooted in the long delay i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in the domestic cotton distribution system. (3) Two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cotton reform strategy have been mainly responsible to the delay in the market-oriented

7、reform in the domestic cotton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story of cotton policy implies two lessons: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controlling economy” that is an element of the widely accepted paradigm of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 in the Chinese economic policy fo

8、rmation in the 1990s. Secondly, there is need to overhaul and reform the current system of policy research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ct tha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resources in policy research is directly affiliated to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Key Words:Cotton distribution and

9、trade policy, price intervention, policy research system. 章节目录引言1 我国棉花贸易的易位与波动2 棉花贸易的“贱卖贵买”现象3 贸易数量与价格变化的因果关系4价格干预与供求波动:棉花“贱卖贵买”现象深层根源41棉业经济买方市场的结构转变42价格干预与供求波动关系的一般讨论43价格干预与供求波动关系的简单模型分析5棉花行政定价非均衡属性的经验观察和检验51从国内与国际价格比较角度检验52从棉花收购品级变化规律角度检验53价格差别与收购品级观察结果的关系6我国棉花市场化改革为何长期滞后?61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简述611计划经济时期棉花

10、统购统销体制61285棉改初次反复61392棉改再次反复61499棉改:新一轮市场化改革6290年代初棉花改革的背景和原因6390年代中期放弃棉改的背景和原因6490年代末再次进行棉改的背景和原因7传统棉改思维模式的探讨和批评71“松时放,紧时收”的棉改思维模式72“计划观念建市场”的棉改思维模式8我国棉改政策的经验教训与启示:结论与评论图表:图1:我国棉花净出口数量的年际波动(1953-99)图2:我国棉花净出口与国际棉价波动(1978-99)图3:棉花贸易效率水平分析框架图4:棉花进出口效率的国际比较(1978-98)图5:棉花纺织品两阶段模型图6:棉花收购价过低的经济效果图7:棉花收购价

11、过高的经济效果图8:我国国内棉花供应价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1981年1月-1999年9月)图9:我国棉花收购平均品级(1950-98)图10:国内外棉花价差与国内棉花收购品级偏差(1981-98)表1:我国不同时期棉花贸易波动表2:不同国家和地区棉花贸易波动比较表3:世界十大棉花实体进出口效率比较(1978-98)表4:世界十大棉花实体净出口量与国际棉价的数量关系估计(1978-98)表5,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棉花库存及其波动(1978-98)表6:我国棉花收购价格(1950-99)表7:不同时期棉花收购品级波动表8: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及其波动(1952-98若干年份)附录:附录1:棉

12、花储备政策国际比较经验及启示附录2:人民币市场汇率估计参考文献我国棉花对外贸易为何“贱卖贵买”?棉花价格干预,供求波动与贸易效率的关系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棉花经济和政策”课题组一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该课题组由林毅夫教授(课题负责人),卢锋教授(主要研究员和执笔人),硕士生梅孝峰(研究助理)组成。感谢英国“棉花展望”杂志编辑RAY BUTLER先生提供的全套棉花A指数月度数据以及溢达公司提供的专项课题研究资助;梅孝峰同学很好地完成了本文制作图表,统计分析等方面助研工作。笔者对本文可能发生的分析失误负全部责任。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一个重要的棉花贸易国。80年

13、代以来我国棉花贸易出现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在历史比较还是国际比较意义上,进出口数量年际波动都很大,并且出现净进口和净出口国地位频繁变换的情况。另一方面,受各国棉花供求关系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也一直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于是就提出一个问题:我国棉花贸易地位和数量变化与国际棉价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性联系?具体地说,我国棉花贸易是在国际棉价较低时较多处于净进口国地位并进口较多,在棉价较高时较多处于净出口地位并出口较多呢?还是相反,在国际棉价较低时较多处于净出口国地位并出口较多,在棉价较高时较多处于净进口地位并进口较多?显然,进出口与价格变化之间前一种联系是“贱买贵卖”的有效率状态,后一种则是“贱

14、卖贵买”的缺乏效率形态。如果将一国棉花贸易波动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关系作为界定贸易效率水平的一个指标,那么立刻可以提出一点先验性判断:任何一国棉花贸易很难做到绝对有效率。因为未来市场棉价信息对于任何贸易者都具有外生性,人们只能通过经验和分析形成价格预期并指导决策,而任何预期都难免发生偏差或失误。另外,由于贸易数量调节具有滞后性,即便价格预期大体准确,仍然可能出现缺乏效率状态。因而,孤立地观察某个国家或地区贸易数量与价格变化的关系,难以形成具有比较意义的效率水平判断以及政策层面的评价。然而,如果我们有可能同时观察主要贸易国有关表现,则可以对上述效率水平作出比较判断,并可能获得具有政策含义的发现。

15、依据这一思路,本文对世界上最大的十个贸易实体 本文所谓“贸易实体”指参与国际贸易的独立关税区,包含主权国家,区域(如欧盟)和地区(如我国台湾,香港等)。过去约二十年间棉花贸易量与国际棉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唯有我国棉花贸易净出口与棉花价格存在最为显著的反向关系:我国棉花贸易通常在国际棉价较低时处于净出口国地位并出口较多,棉价较高时处于净进口地位并进口较多。比较观察,其它主要贸易实体几乎没有这类情况。因而,存在很强的国际比较意义上的经验性证据,说明我国棉花贸易在操作层面上具有极为反常的“贱卖贵买”特征。通过适当的度量和比较来描述上述“贱卖贵买”现象,并侧重从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角度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是本文研究主题。本文以下部分共分8节:第1节观察我国棉花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过去20年间我国棉花进出口波动幅度加以度量,并与其它主要棉花贸易实体的情况进行比较。第2节建立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统计回归技术,观察和度量主要棉花贸易实体进出口数量变化与国际棉价之间关系,说明惟有我国棉花贸易最具有“贱卖贵买”特征。第3节从现货贸易数量变化以及预期作用角度,提出有关我国棉花贸易数量波动过大可能对国际棉价产生显著影响的因果分析假设。第4,5节以国内库存波动为中介,分析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