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4-4.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99427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4-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考能达标训练 4-41(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则材料的内容是关于“家书”的讨论,涉及到的是“传统媒介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问题:学生乙是科技信徒的代表,认为“邮件”“电话”必然会取代“书信”;学生甲、丙显然是支持传统文化的代表,感叹传统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引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学生丁从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联想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科技与道德”“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应该来说,这个题目的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就甲、乙、丙、丁四人的看法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展开,也可综合归纳、提取自己的观点。该作文题不限体裁,学生可写记叙文、议论文

3、、散文甚至小小说、故事新编等。比如,写议论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追问。从立意创新的角度,从“为什么需要文化创新”“怎么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出发进行阐述。如果学生要写记叙文,可以以“书信”为载体,写一个与“亲情”有关的故事,凸显“书信”在人与人的沟通上的重要性。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1.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科技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考生可以从书信的式微入手,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讨论,指出科技不是万能的,最终得出“应该理性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影响”的结论。2.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系考生可以从正视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入手,理性地对最近人

4、们热议的话题展开探讨,例如“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与纸书”等,最终得出结论: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3.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此消彼长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提升,新事物纷纷涌现,但是这并不代表旧事物就失去了价值。考生可以写由旧书信、旧居、旧物件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另外:还需要在语言上多下一些功夫,使语言尽量生动、富有文采。【佳作示例】追寻传承发扬湖北考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一种文化历久弥新,那就是书信文化。常言道:家有良田,可能会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会被火烧掉;肚子里的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而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的入侵敲响了警钟

5、,在“网络书写”之外,如何“书写”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于是,我们的目光不得不投向那些遥远的年代。书信勾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面对破碎的山河,诗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诗人将万两黄金与家书相比,可见在诗人的心中,家书是珍贵的,是一切物质都无法取代的。书信唤起了人们对亲人的牵挂。边塞诗人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诗句,我料想这个口信,定然弥足珍贵,因为它寄寓着远在他乡的人们对亲人的牵挂之情。书信架起了臣子与君王沟通的桥梁。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以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后主刘禅的决

6、心,一腔忠贞字字可见。忠孝不能两全的李密写下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寥寥数语,感动了君王,也达成了自己不出仕的愿望。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充满了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网络虽快,但替代不了丝丝情意;电脑虽好,却缺乏书信散发的缕缕清香。朋友,在网络文化泛滥的今天,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为传承和发扬书信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名师点评】一、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开门见山,很自然地从作文题的材料说开去,亮出自己的观点,结尾处又以作者的呼吁升华主题。中间各个段落以递进的方式行文,一步步论证了作者的观点,结构严谨。二、文采

7、斐然,饱含诗意。文章引用了诸葛亮、李密等名人的言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也使文章更具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书信文化娓娓道来,为文章增色不少。文中许多句子前后对仗工整,如“网络虽快,但替代不了丝丝情意;电脑虽好,却缺乏书信散发的缕缕清香”,语言极富文采。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天,小松鼠正快活地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玩耍着,树下一只狐狸看见了。说:“你那么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你的父亲要比你能干得多。它可以闭着眼睛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从不会掉下来。”小松鼠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它马上闭起眼睛,往最近的一棵树上跳去。可是,它没跳在树枝上,掉了下去。狐狸一个箭步

8、跳上去,抓住了小松鼠,就想往嘴里送。小松鼠知道中了狐狸的诡计,便说:“呵,亲爱的狐狸,你这么做,也太不像你父亲以前的样子。从前,你父亲只要抓到吃的东西,在开始吃之前,总要先向上帝祷告一番。”狐狸答道:“我也是能做到的。”它放开松鼠,用后脚坐着立起身来,开始赞美起上帝来了。小松鼠乘机飞似的跳回树上。请以“欺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材料很简单,狐狸和松鼠都很聪明,都会用欺骗的方法。“欺骗”,也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话题,写作难度不是很大。这样,我们在立意时,就可以围绕欺骗的各个角度进行。如,我们可以选择“欺骗的什么”“欺骗怎么样”“什么样的欺骗”这些运用方向展示思路。当然,

9、这些材料的选取也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素材或所擅长的风格而定,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选材上,可以从那些名人名著上面去挖掘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素材,进行深入剖析;也可以从一些小人物身上捕捉其闪光点,通过以小见大手法表现写作中心。无论选取哪种素材,都要注意其与写作中心的关系,不能脱离了题意。在材料的组织上,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要将各个材料平均分配笔墨。所谓点例要写出深度,繁例要体现广度,这样就能使整个文章显得更加灵活。语言表达方面,是此类话题作文的一个很能体现文采的地方,我们可以尽量地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谐灵动的句式和贴切的修辞,写出自己的个性。另外,如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还可以通过饱含情感的语言表

10、达丰富的内心思想,进而展示出语言的魅力。【佳作示例】谎言咏叹调刘璐可曾忆起月光下独舞的那个女孩?任清辉漫洒,树影荡漾也不能盈满这斑斓午夜的芳香,待到一曲终了,幻境破灭,才发觉,在谎言的包围中,红袖舞出的不是柔情,而是落红凝泪般的凄凉。人,有时很傻,活在别人的谎言中,陶醉在自我编织的童话里,于是人性的力量便在岁月的蹉跎下被消磨殆尽,徒留一副躯壳与呆滞的眼神,周而复始的机械运动中,再凝重的真言也会化作一声无奈的长叹。欺骗,有时很诱人。天使迷梦的绚烂,挣扎着冲破人们的道德底线,于是漫天飞舞的谎言肆意地模糊着山水的界限,那一望无际的天蓝却愈发妖艳愈发苍白,然后悲伤地化作自嘲的河。欺骗,有时很可怕,细密

11、的樱花幽幽地旋转,湮没了一地的现实的杂乱,幻想者的天堂却开满了绝望到窒息的彼岸花,自欺欺人的落魄影像,在他们狂笑的声浪中透露着死亡的讯息,那些颠狂的背影与炫彩的泡沫交相响应,竟显出一种身不由己的伤,因为,习惯了欺骗的美妙后,与死亡相比,现实更为可怕。人生如梦,生命征途如此坎坷,善意的欺骗,是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他人的释怀,没有人是永远的诚实者,但可能会有人是一辈子的说谎者,多舛的奋斗之路,没有谁对不起谁,也不需要用欺骗来获取进职的契机。要记得,多一个无心的谎言,你的罪孽就会加深一分。为获名利,徒增污浊,何必呢!背负了太多的罪责的谎言,也是不无好处的,它可以是漫洒人生的清辉,可以是滴入心灵深处的

12、甘露,也可以是唤醒希望的天籁。在谎言的海浪上航行,依然可以行出一身澄澈,即使无意间搁浅,也请铭记,虽然原则可以适当改变,虽然美丽也可以形容谎言,但是它的根基必须是绝对不可以泯灭人性!“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撷取几分宁静,收藏几分淡泊,再坚固的谎言之城也会瓦崩土解,路漫漫可以零乱我们的脚步,但不能阻止我们眺望下一个天亮的目光。在樱花的飞舞中我们坚守诚实,与风浪相争我们会给予弱者一份安定;在欺与骗的相互排斥中,我们会用最虔诚的信仰谱出一首夹杂着爱与原则、温柔与坚毅的咏叹调,让人性咏出了神圣,让人性叹出了感动。【名师点评】写作最终体现的是语言的功底,而这篇优美的散文正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种高度。简简单单的思路,平平常常的内容,布局谋篇上并没有刻意求新的安排。然而,作者却能够紧紧围绕着写作的中心欺骗,调动起丰富的想象思维,以清晰的思路将各个素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示着鲜明的层次,以一种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欺骗所带来的点点滴滴,一种诗意的美感将读者感染。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