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8509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运营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三篇 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无论是资产阶级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还是管理学家如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追求的只是高Y-资,企业主追求的只是高利润。由于企业纯收益在工资和利润的分配上有矛盾,工人同企业主经常发生冲突,工人或者采取磨洋工的办法,或者采取罢工手段进行反抗,而企业主则采用各种手段对工人进行压制,致使劳资关系紧张。而且,管理又没有科学的依据,只是凭经验办事,这些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此,古典管理理论认为。解决的办法是严格地用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

2、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具,严格地照章执行,通过这种办法来提高生产率;法约尔则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推行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方法,提出了一套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则是有关科学地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科学性、精密性和纪律性,把工人主要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对人的因素关注较少。古典管理理论虽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有其长处,但难以解决涉及工人心理方面的众多矛盾。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科学管理理论弊端日显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科学的产生以梅奥等人所进行的霍桑实验为标志,其理论有前、后期之分。早期的行为科学侧重于社会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的社会需要的

3、满足;后期的行为科学则侧重于自我实现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在工作中能否自我实现、有成就感和自我满足。第六章 行为科学的产生及人际关系理论 我们时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它成功地一个接一个地摧毁了社会内在的固有联系,但却没有能够建立起任何可以作为替代的新东西.现代文明要求工业化的水平越高,社会的组织程度也越高。 -梅奥第一节 行为科学和梅奥的霍桑实验 (一)行为科学的兴起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被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讨论有无可能利用现成的科学知识,来发展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理论。经过与会者的讨论,认同了这种可能性。于是,就有了关于行

4、为科学的命名。 行为科学的产生,既反映了社会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新形势下控制和管理工人的需要。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工人日益觉醒,工会组织日益发展,工人组织起来对雇主进行反抗和斗争;同时,经济的发展和周期性危机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由此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要求,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行为科学家是人道主义者,重视人力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工人阶级和社会生产;资本主义社

5、会以前的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总的来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重视的。原始共产社会的战俘,如果不被战胜者吸收作为平等的成员,一般是杀掉了事,并没有被当作一种资源。奴隶主和封建主关心的是尽快地从劳动者身上榨取最大的剩余劳动,而不顾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很少关心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这是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和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当时资本家把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尽量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工人的劳动日不仅突破了道德的界限,而且超过了纯自然的生理界限,以致劳动力本身只能在

6、萎缩的形态下再生产。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等著作对此均有详尽的描述。美国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一匹马要值二百美元,招一个工人每天只需五角美金。可见当时并没有把人力作为一种值得重视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以致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运动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定的贡献。但它主要侧重在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而对劳动者本身,特别是劳动者的社会和心理方面却注意不够。而且,虽然从泰罗的本意来说,科学管理运动并不是以加大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持很长年限的速度,能使他更愉快而健壮的速度为准则的。但在实际应用上,却往往加强了工人的劳动

7、强度,因而激起了工人的反抗,使人力资源的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行为科学。 许多行为科学家是人道主义者,主张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工人,改进劳动条件,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如行为科学的先驱者之一,雨果芒斯特伯格认为不能通过驱使工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只能通过对工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整来提高生产率,并使工人得到内心的和谐。亨利甘特呼吁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工人,并在1908年的一篇论文中号召对工人采取一种教育和指导的方针,而不是驱使的方针。玛丽福莱特和奥利佛谢尔登都强调人是第一位的。福莱特强调管理人员的职责是使

8、企业中的职工和谐地进行工作,而不是用强迫和驱使的方法来使职工工作。谢尔登则强调不能把工厂企业看成是机器的堆积,而必须看成是人的组织。要努力把科学管理和社会伦理结合起来。埃尔顿梅奥等人则强调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进行工作,必须认识到职工有着自己的需要、动机、动力和个人目标。许多行为科学家对工人都抱有一定程度的人道主义同情心,并由此出发研究如何使工人更好地工作,改善处境,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在行为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人曾经为此做出过重要贡献。如美国管理学家玛丽福莱特就提出,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可以用压服的办法、妥协的办法和利益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冲突;为了充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

9、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为来代替造成和压制(参考文献2,第245页)。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曾指出,心理学能够应用于工业以提高生产率;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发展最适合于某项工作的人;决定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每个人才能达到最高产量;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影响(参考文献2,第249页)。英国企业家、管理学家本杰明西博姆朗特里曾就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定要重视人的因素,不管某一个人从事工业的动机是什么,其真正的基本目的必须是为社会服务;要关心工人的福利,改革工人的教育、工时和工资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

10、。 这些企业家、管理学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开拓,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开拓作用。 行为科学基本上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时期,侧重点各不相同。早期的行为科学侧重于社会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后期的行为科学则侧重于自我实现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在工作中能否自我实现、有成就感和自我满足。(二)行为科学的学科特征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看,行为科学是包括研究人的行为以至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1982年美国出版的管理百科全书第三版的解释是,行为科学包括用类似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对人(和低等动物)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任何学科,得

11、到公认的行为科学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在观点和方法上与之类似的其他学科的部分。从狭义看,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如1980年英国出版的国际管理词典的解释是行为科学主要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其应用包括信息交流、创新、变革、管理风格、培训和评价等领域。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环境,以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作出贡献,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所成就。行为科学是对企业中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它涉及职工的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

12、、思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它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1949年才改称为行为科学,现在一般把包括早期在内的这门学科统称为行为科学,60年代以来又叫做组织行为学。 行为科学的研究要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好恶,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发现并记录职工在生产中的个人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依据这些搜集来的资料得出普遍性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职工的行为,以便既能使组织的生产率得到提高,又能使职工在工作中生活得更有意义,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多的报酬,心情上更为愉快。抽于人的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要涉及。此外,还要用到博弈论、决策论、组织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工具学科。在研究方法

13、上,行为科学还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们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的应用中收到了相当的成效。由此看,行为科学属涉及多种堂科的边缘学科。 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梅奥等人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后,行为科学研究成为热潮。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美国在1956年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其他国家也纷纷展开对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

14、中的行为科学。其实,组织行为学指的就是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一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同狭义的行为科学可视为同义语。 随着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梅奥等人在早期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等概念已为较多的人所接受。而且,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梅奥等人在早期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要。因此,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作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的假设,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从它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为个体性行为和团体性的组织行为。因此,需要从人际关系学说、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方面介绍行为科学

15、的一些主要理论学说和观点。 二,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 早期的行为科学即人际关系学说,着重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研究作为社会人的职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曾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其主要著作主要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等。梅奥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来解释,而必须在他称之为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待。科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认识一切,惟一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参考文献1,第119页)。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就是试图寻找人类和谐地共处之道。梅奥在美国费城附近一个纺织厂研究工作条件和人的工作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引进了工问休息方式,把工人的流动率从250减少到5,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梅奥对此的解释是,工间休息减除了工人的悲观情绪,从而提高了士气和生产率。梅奥在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研究,不久就参加了有名的霍桑实验,并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总结了前一阶段霍桑实验的工作。以后,他又继续进行实验,直到1936年才结束,并于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明了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 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