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表达交流讲义(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8248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表达交流讲义(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表达交流讲义(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表达交流讲义(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Ⅰ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十四表达交流讲义(pdf).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 专题十四 表达交流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清单一 几种常见句式 长句与短句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 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 其表达效果。 长句的表达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 表达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中,短 句主要用于口语中。 主动句与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 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 主动 句包括一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 被动句可分为无标志的被 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 和有标志的

2、被动句(如 “被”字句)。 “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 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 肯定句与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 示。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 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也 可以是一个否定词加上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双重否 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烈。 整句与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 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 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3、 整句和散句 各有用处,各有表达效果。 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意义鲜明。 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 的感情,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 生动感人。 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 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清单二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 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 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看一个句子 是不是比喻句,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 比喻词。 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

4、但不是比喻句。 ()同类事物相比较。 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表示猜度。 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 育馆。 ()表示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 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 ()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 下,涌现出许多楷模,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本 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 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是: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 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 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

5、)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暗喻) ()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借 “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其中,暗喻又有如下变体: ()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如:书籍 人类的朋友。 北 京 祖国的心脏。 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 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易见的事 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深入浅出。 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不少考生能准确地辨 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

6、辞手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 时甚至把两种修辞手法混淆了。 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 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如: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拟人)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 (拟物)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 (拟物)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这 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形式: ()特征代本体。 如:墙角的驼背 忽然高兴起来。 ()具体代抽象。 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部分代整体。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专名代泛称。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

7、千万万个雷锋 。 ()形象代本体。 如: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了。 ()结果代原因。 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 ()材料代本体。 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 借代可以以简代繁,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运用借代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 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 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做扩大或缩小的“言过其实”的描述 叫作夸张。 夸张可分为三种类型: 专题十四 表达交流 () 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 说。

8、 如: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谁敢再说半句坏话,我就掰下他的脑袋来 。 他说话总扯起嗓门,人们在一百里外也能听到他的声音 。 () 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 说。 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 已经六年了。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 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 出现的或把两者说成是同时出现的。 如: 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夸张的作用:表明情感态度,引起读者共鸣;揭示事物本质, 给人以启示;营造气氛,引人联想。

9、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合理夸大,要以客观事实为基 础。 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 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 洋海水能喝干。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 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一对短语 或句子来表达相对、相似、相关或相承意思的修辞手法。 对偶就 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内 容上相互补充。 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10、;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敌人害怕你静若悬剑,人民信赖你稳如磐石。 ()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 等方面相关联。 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

11、等、结构相同”的条件即可。 对偶一般是两个句子, 如以上各例; 也有的是 句 子 成 分。 如: 对于他们,第一步不是“锦上添花 ”,而是“雪中送炭”。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 修辞格叫排比。 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 ()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 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 ,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

12、样的坚 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排比。 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 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复句排比。 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 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 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 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 它可以像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文意贯通,语势强劲;条 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13、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 子,就是反复。 反复常见的形式有: ()连续反复。 如: 盼望着 ,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间隔反复。 如: 好像失了东三省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 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反复的作用主要有: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怀写景, 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使用反复时应注意,反复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重复,必须根 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抓住关键性词语,突出表达一个中心。 层 次要清晰,节奏感要强。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手法 叫设问。 如: 是谁创造

14、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社会主义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 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设问的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 变化,掀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段首,有引起下文或承上启 下(过渡)的作用。 反问(反诘)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手法 叫反问。 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 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如: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用否定形式表 示肯定) 这也不足为奇。 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全是这样的,那些 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方便,这又说得上

15、是什么秘密呢? (用 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清单三 易混修辞手法比较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由于它们都不出现本体(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 体),因而很容易混淆。 区分方法有二: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 ()概念区分法。 “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 ()替换法。 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则是借 代。 如: 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 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可以替换成“月光下的大地像银子一样白,黑夜像 墨汁一样黑”。 给,袁大头 ! 不能替换成“大洋像袁大头”。 所以例是借喻,而例是借代。

16、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简而言之,对偶与对比的着眼点不同:前者追求形式上的表达 效果,即结构形式的整齐、和谐;而后者追求内容上的相反、相对。 当然,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内容上的相反对比,又是形式上的 工整对偶,这属于辞格的兼类。 由于对比未列入九种基本修辞 手法之中,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由于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别。 对偶的句子成对,而且要求结构、字数必须相同;排比句不 要求成对,奇偶皆可,字数也不要求相等,但它要求至少是三个 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 如: 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 ,叫满湖碧水生辉。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 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 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其中,例运用了对偶,加点的两个分句不仅结构相同,而 且字数相等。 例运用了排比,它仅仅结构相似,字数并不相 等,更主要的是它是三个句子以上的排列。 因此,区别的关键在 于理解二者的概念。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由于二者追求的都是语言表达上的效果,以达到语言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