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8216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标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pdf).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一、重要概念 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 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 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 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 和集中。 全文应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 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

2、加以论证。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 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论据 论据,即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论 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 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包括具体事例、 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 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 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证 论证即论述证明观点的过程。 论证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 论、结论三部分。 引论:也叫“绪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3、部分。 将作者所要议论的观点、主张、见解、道理,介绍给读者。 这一部 分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本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 在这一部 分里,作者要用尽一切办法来证明文章观点。 这一部分回答的 是“为什么”的问题。 结论:议论文中解决问题的部分。 这一部分回答的是“怎么 办”的问题。 二、主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列举了舜、傅说、胶 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位圣贤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4、。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 道理。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 交代其出处,如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满招损, 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奢而亡国的道理,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 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中,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 明“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不 求甚解”的态度读书为例,通过对比,证明会意的重要性。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文

5、化遗产,用“孱 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 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 的几个组成部分。 各个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因果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 正确合理。 如: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 贝多芬 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 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争;司马迁遭受腐刑, 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 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

6、 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以上文段针对每个事例分别做了原因探究,揭示了人物在 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了事例与结论之间的 桥梁,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类比论证: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 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即受到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成功地证明了“王之蔽 甚矣”这一论点。 三、错误选项的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规律的,命 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 来命制题目选项。 了解命题者常用的命题陷阱,就能提高答题 的速

7、度和准确率。 常见的命题陷阱主要有以下 种: 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 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 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 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如( 课标全国第 题 项):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 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原文信息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 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 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 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

8、身上,就未免失 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 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 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比对分析 通过比对发现,原文“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 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 成真史就很可虑了”,表述的意思是从文学作品中发掘史料,本 来就是取其有史料价值的部分,既不能不分虚实全盘接受,也不 能因其有虚构成分而全盘否定。 因此,选项“不能从这类作品中 发掘史料”以偏概全。 判定方法要判断“

9、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 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 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 二要 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 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 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 也可能反之,将“已 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 如( 山东第 题 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 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 因和特征。 原文信息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

10、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比对分析 混淆时态,选项 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 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判定方法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 项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颠倒是非: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 加以肯定。 如( 浙江第 题 项):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 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 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原文信息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 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

11、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 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 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 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 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 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 的一致。 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 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 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比对分析“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

12、形式的合 理成分持肯定态度,并非选项中的“否定态度”。 判定方法 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 项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 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更要格外关注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 的关键词。 偷换概念: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 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 (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 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如( 课标全国第 题 项):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 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 融的一个新特点。 原文信息

13、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 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 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 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渡 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 带来的平民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 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比对分析 原文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 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 形式”,而选项中表述为“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 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14、将“信用形式”的新特点偷换 为“宋代金融”的新特点,意思发生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 判定方法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 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 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 (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 (或条件) 变成了 “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即把本无 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如( 课标全国第 题 项)“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 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 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

15、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原文信息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 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 构影响着理解。 比对分析原文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表述,前果后因,即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是“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的原 因。 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判定方法 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遇到涉及因果 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 注 意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 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 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故意更换个别关 键字

16、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 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如( 课标全国第 题 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 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 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原文信息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 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 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 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 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 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 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 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比对分析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 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歪曲文意,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 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 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又成为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 判定方法 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