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鼓山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7243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鼓山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鼓山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鼓山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鼓山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PDF).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 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 组卷人:王晓星组卷人:王晓星陈若菲陈若菲2016/122016/12 说明:语文试题卷共说明:语文试题卷共 8 8 页,考试时间页,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50150 分。分。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答题前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务必将姓名、班级班级、试室试室、试室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试室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 位置上位置上。2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3.3. 选考题选考题 13、14 两题两题 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4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第卷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 分) 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 “二元化” 的路线, 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 其中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彼此消长, 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甚至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 也产生了诸多影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国家对乡村社 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 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 基层社 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

3、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被学界概称为“唐宋之变”。在乡村治理上,这种转变就表现为: 其一,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 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上为士大夫鄙视,受上级盘剥,下又徘徊于是否侵渔乡里 之间,这种两难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其二,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 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 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在唐宋之际渐渐成为现实或者完成了制度准备。 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 自郡县制建立以 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

4、。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 家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官僚系统。 因此, 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 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中唐以后从两税法开始了征税原则由“税 丁”向“税产”的转变,财产的隐匿比起人丁的隐匿更难发现,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 役人数和工作量大增。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的变化,同时其地位愈来愈低,从秦汉时 期的有望跻身卿相,到明清时期的被视为“至因至贱”之役。这些问题导致乡官职役化、政 府乡村管理虚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基础不稳、治乱

5、频仍的一个原因。 乡村治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本是以最小成本来控制基层、 获取赋税, 实际上却令中央王朝取得 税收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令基层社会更易于“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 团、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使得乡村职役 地住低下的同时又权力大、责任大,赋税征收不足时还需要自己赔补,极易为了满足国家的 赋税要求或上司、自身的贪污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绅则往往站在他们的对 立面。 同时,乡村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 它们不仅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总之,传统中

6、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中国很早就存在类似于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 间同时发挥作用的公共空间。(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线,公 权力削弱,自治权增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产生了影响。 B虽然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 理主要依靠乡官、律令和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 C“唐宋之变”时,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 定的办公衙门和俸

7、禄,他们受到上层的鄙视和盘剥,又纠缠于是否盘剥下层,置于两难的处 境中。 D唐宋之际,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 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渐渐成为现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庞大的官僚系统,所以自郡县制建 立以来,尽管国家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 B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各朝代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导致政 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 C从中唐以后,乡村治理的难度在增加,“税丁”向“税产”

8、的转变,比起隐匿人丁, 人们更容易隐匿财产,大大增加了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 D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和地位的变化,导致乡官职役化、政府乡村管理虚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基础不稳、治乱频仍的一个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治理方式转变带来一些弊端,如令基层社会更易于“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团、 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 B乡村职役极易为了满足国家或上司或自身的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 绅则站在乡村职役的对立面,反对他们的这类行为。 C明清时期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它们不仅

9、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 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D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像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间同 时发挥作用的公共空间在中国早就存在。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3939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32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9 题。 (A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10、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11、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知道 5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3 分)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BCD 6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

12、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 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 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 “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 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杜牧,晚唐诗人,与李贺并称“小李杜”。他的阿房宫赋 清明 泊秦淮等是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文。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便属于后者。 该文

13、的作者王羲之,是东晋人,因其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做过右军将军,后人 又称他为“王右军”。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生 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 控诉了封建礼教, 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 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 骚,代指楚辞,它们分别成为我们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B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夫子若有不豫 【1】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 天,不尤人。 ”曰: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

14、来, 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 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节选) 注【1】:“颜色不悦也。 ”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B.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C.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D.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9.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

15、 8 分) (1)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 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 分) (3)吾何为不豫哉?(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 1011 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0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 11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每空 1 分,共

16、6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笼中鸟,池中鱼比喻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活的不自 由, 表达心系田园向往归田园的殷切心情的两句名句是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批评把生死等量齐观的观点的两句名句 是“,” 。 ( 3 ) 苏 轼 在 赤 壁 赋 中 感 叹 自 己生 命 的 短 暂, 以 及 人 的渺 小 的 两 句 名句 是 “,” 。 选考题选考题 请从 13、14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 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 三、三、文学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 13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一(4)(4)题。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 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 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