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1).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6822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1).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2018-2019(上)陈州高级中学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 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 的构造,模拟 “天”的运行, 遵循“天” 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 “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 占卜仪式中转化为

2、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 力基础来自于“天” 。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 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 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 。在秦 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 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 。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 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

3、 。在吕 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 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 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 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 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 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 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

4、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 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 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 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 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 简中的脉书 、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 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 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 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

5、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 取代, “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 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 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 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 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 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 国人” ,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6、(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 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 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D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 规则,效法“天” ,能够获得

7、思想和行为的合理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 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因为“天”等同于“一” ,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 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 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 “一” “二” “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 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

8、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 “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 “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 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 “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二)文学类文本

9、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 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 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 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 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

10、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 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 年是父亲接生的, 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 叹口气, 自言自语地说: 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 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 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 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

11、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 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 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 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 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 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

12、。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 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 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 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 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 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 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

13、。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 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 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 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 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 一路上, 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 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 是不

14、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 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 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 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

15、节作了铺垫, 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 ,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 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 ,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 ,二者 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 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6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 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三)

16、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光明网) :材料一(光明网) :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 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 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 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 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 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 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 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 ,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