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语文 2.7.4《山民》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6809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语文 2.7.4《山民》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中语文 2.7.4《山民》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语文 2.7.4《山民》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语文 2.7.4《山民》精品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教学难点 1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音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寓言故事,取自列子汤问,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一个叫愚公,一个叫智

2、叟,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的几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山与路的诗歌山民。二、导读剖析领悟1首先,我们来解题:“山民”指什么人? 幻灯片显示:生在山里,活在山里,死在山里,埋在山里的劳动人民。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示范朗读:(教师或播放音频)四步解读诗歌:1 请同学们在听朗读的时候思考地找出最核心的意象。山海路2 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歌与前边学过的三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不同? 平淡 质朴 散文化 叙事 讨论:若你来写这样题目的诗歌,你会选用怎样的语言?你会用欢乐、雨巷中的优美的诗歌语言吗? 结论:诗歌选用的是本质的、无修饰的、山民的语言。 3 领略诗歌的表现手法

3、。 象征手法 诗歌中的意象不仅仅是字面意象 山象征着() 路象征着() 海象征着() 探讨被重写的现代寓言。讨论:比较我们学过的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找出两个故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愚公移山 山阻塞 路艰险 人移山 代代努力,其诚感天 山民 山阻塞 路修远 人出山 代代疲倦,其惰恨天区别在于最后的态度与做法。在这个现代寓言中,我们读到了:令我们起敬的是,数个“山民”就在这种状态下平凡地生存着、生活着。这种平凡背后的坚韧,恰是我们该肃然起敬的。 令我们遗憾的是: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它使人“疲倦”、沮丧。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

4、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出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 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他”却知而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不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我们发现:诗歌中的名称不仅仅是字面名称 父亲象征着() 他象征着() 儿子象征着() (括号中为生成性内容,无标准答案,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研究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幻灯片) 父亲他儿子? 历史 三个词语的历

5、史,是家庭史,也是家族史,还是地方史,更是民族史。体会诗歌隐晦的感情表达。 表面上看来,这首诗歌在情感上并不激越,反而冷峻客观,摆着拒绝透漏感情信息的姿态。 讨论:诗歌中潜藏的、被压抑着的情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幻灯片:走不出的大山(山民最后一段的重排)体会感情。三、他是谁?(作者简介) 他是韩东,男,汉族,1961年5月生于南京 山外的幼年 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 山中的童年与少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参加高考,老三届 创办了诗歌刊物他们韩东诗歌里的“山”与“海”比较学习山民与你见过大海引入韩东诗歌艺术特色,进一步引入“第三代诗”和“第三代诗人”概念四、点击链接:韩东访谈录推荐作品:韩东的博客推荐视频:歌声飘过三十年第二场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必做选做搜集“第三代诗”相关资料其他观看视频歌声飘过三十年第二场http:/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