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926736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初高中衔接语文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解析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练07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课文全文,回答下列问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

3、隧入以攻其后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A都是介词,从; B灭亡/逃跑; C听说/使听到; D因为/来;故选A。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答案】(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以,用;广,扩大;逆,违

4、背;轻,轻视。句中重点词有:布衣,平民;徒跣,赤着脚;以,用;抢,撞。3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答案】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中可知,唐雎面对秦王的恐吓,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从“与臣而将四矣”中可知,他要效仿这些人,刺杀秦王。4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

5、的好处。【答案】写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第二段已正面描写过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段侧面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上下文来回答。文中由“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茬、外强中干,被骄横凶残掩盖着的纸老虎形象,由“徒以有先生也”,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形象;另外,在上一段中“挺剑而起”,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塑造完成,再写则会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详略更加得当。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余幼

6、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

7、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8、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1翻译下面的句子。(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1)俟,等到。欣悦,高兴。请,请教。(2)以,因为。足,值得。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答案】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

9、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中写“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自己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结合“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可知,我是以读书为乐,通过对比,凸显了自己的志趣所在。3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首先,文章一开始就点出了一点“余幼时即嗜学”,可以看出宋濂很热爱学习。其次,结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以看出宋濂刻苦好学;结合“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以看出宋濂有机会博览群书;结合“尝趋百里

10、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以看出宋濂能虚心请教。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答案】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充分把握内容,明确原文中心,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学习实际论述。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

11、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启示示例:从宋濂通过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件事上,我明白了我们学生应该像作者宋濂那样,要以学习为乐,勤奋努力,要谦虚,要尊重老师。不攀比,多多的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因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12、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齐人也,坐盗(_) 其实味不同(_)吏二缚一人诣王(_) 得无楚之水土(_)王笑曰(_) 寡人反取病焉(_)【答案】犯罪 它的 到 难道不是 自嘲地笑 没趣,自取其辱【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学生应注重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重点实词的理解和识记,这样在作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时,才能够充分调动所学,轻松作答。句意:(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坐,犯罪。句意: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其,它的。句意: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到。句意:莫非楚国的水土。得无,难道不是。句意:楚王笑着说。笑,自嘲地笑。句意:我反而

13、自讨没趣了。病,没趣,自取其辱。2翻译下列句子。(1)吏二缚一人诣王。(2)缚者曷为者也?(3)所以然者何?(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答案】(1)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去见楚王。(2)被绑着的是干什么的?(3)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什么?(4)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 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重点词语:“吏二”,两个差役;“一人”,一个人;“诣”,到。重点词语:“曷”,何,什么

14、。“为”,是。重点词语:“然”,这样。“所以”,的原因。重点词语:“熙”,同“嬉”,开玩笑;“病”,古今异义词,没趣,自取其辱。3请简析晏子的推理过程。【答案】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善盗,因此是楚地让齐人变得善盗了。【解析】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原文,锁定答题区间。由“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可知晏子的推理过程,针对楚王诬齐人“善盗”,晏子引用化橘为枳的故事,说明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叶徒相似,味实不同,原因在于水土、地气不同然后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正是楚之

15、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使然。【参考译文】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