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PDF) (1).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6579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8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PDF)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PDF)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PDF) (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PDF) (1).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7 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2016-2017 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 8:0010:00) (考试时间:上午 8:0010: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答题,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第卷 阅读题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史记中的法治思想,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一种是司马迁在篇末以论赞的形式直接发表观点和评论;另一 种则体现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与叙述中,正所谓 “载之空言,

2、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在作 史记 时, 司马迁参考了当时众多的典藉而加以剪裁,在对材料的取舍轻重中无疑蕴含着撰者的主张。 据史记记载,尧年老时,让舜代行天子的职务,考察他的执政能力。舜实行了系列政策,其中关于法治 的措施有作“象刑。有学者推测, “象刑并不是真正的处罚,而是种“象征刑” ,是让犯法者穿上与众不同的 衣服,戴上不同颜色的头巾,以此来表示警戒。这体现了原始的“慎刑”思想。周穆王以甫侯为相,作甫刑 , 其中对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司法的过程提出了很高要求。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已提出了处罚必须和所犯罪行相适应和 疑罪从轻的口号。认为只有谨慎使用法律,不轻易用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秦

3、统一后,李斯主持整理修订法律, “除疑定法,使百姓“咸知所避” 。司马迁肯定李斯在法治上的建树,但 批评她过于“严威酷刑” ,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将会和周公、召公等圣贤一样名垂青史。秦始皇用战争手 段统一中国,并强制性地把泰国的法律推行到新征服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秦朝的快速灭亡,使 汉初知识阶层深刻反思秦代统治教训,形成了一股“非秦”的思潮,而秦朝的严刑峻法是广受批评的内容。贾谊的 过秦论即是“非秦思潮的代表作品,而司马迁非常推崇贾谊对秦政的分析与批评。 与对秦始皇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赞扬,在他的笔下,汉文帝是一位贤明君主。在汉文帝 时期,中国的法制有几

4、项重大的变革,废除“收孥”是其中之一。 “收孥”是由秦代开始的一种残酷制度:如果一 人犯罪,其父母妻子等家属都要遭受处罚。汉文帝认为法律是政台之本,其作用是禁止暴行,引导民众,如果某人 犯罪亲属也连坐,则有悖于法律的根本宗旨,因此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这制度。汉文帝时期另一项重大法治变革 是废除肉刑,文帝认为对犯罪者不进行教育而只是施加刑法,残毁肉体,这不是为民父母应有的作法,他随即下令 废除了肉刑,在 史记循吏列传中,司马迁明确地表达出从宽执法的主张: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率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汉武帝后法网渐趋严密,中央大力打击地方豪强,出现了郅都、张汤、杜 周等一

5、大批“酷吏” 。司马迁认为他们虽然严酷,但却能“致行法不避贵戚” ,体现了一定的司法平等观念。 史记中大力宣扬道德教化与法律制约相互配合,认为礼、德要优于政、刑。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认为道德规范可以起到预防犯罪 的作用,法律规定的作用只体现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法律的处罚制成作用是即时的、显性的,而道德的引导规范 作用是长期的、隐性的。 (选自岳庆平(史记中的法治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关于法治的一些主张,可以依据他撰写史记时对相关内容材料的剪裁取舍做出,分析判断。 B尧让舜代行天子

6、的职务,通过对舜实行的一系列政策进行考察,来了解舜是否具备相应的执政能力。 C从史记对舜实行的法治措施的记载可知,我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慎刑思想。 D.甫刑体现“慎刑”思想,认为只要谨慎使用法律,不轻易用刑,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史记中的法治思想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司马迁更看重第二种方式,认为行事胜于空言,应把主张融于对 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和叙述中。 B舜执政时期实行的“象刑” ,据有人推测,可能是一种为了达到警戒作用的象征刑,不能把它与真正的处罚等同 看待。 C 司马迁认为李斯虽在法治上有所建树, 但他过于 “严威酷刑” , 所以

7、没有能够和周公、 召公等圣贤一样名垂青史。 D从秦代开始实行的残酷的“收孥”制度,在汉文帝看来是有悖于法律宗旨的。因此,他即位后很快就废止了这 种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初的知识阶层看来,秦朝的快速灭亡,与它的严刑峻法有关。作为“非秦”思潮代表作品的过秦论就 表达了这种观点。 B在司马迁笔下,汉文帝是一位贤明君主,这是因为汉文帝时期在法治方面的几次重大变革与司马迁从宽执法的 主张相符合。 C.在司马迁看来,酷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司法公平的实现,如汉武帝任用了大批酷吏打击地方豪强,产生了较好 的作用。 D.道德教化虽然与法律制约可以相互配合,但却优于法律制约,

8、因为道德教化的作用可以防患未然,并且具有长期 性。 1.D(原文是“只有才”) 2.A( “更看重第二种方式”没有依据,且“论赞”的方式也不属于“空言” ) 3.C( “致行法不避贵戚”体现了一定的司法平等观念,不是“酷刑” ) 二、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二、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 为俭,以德报怨,厚实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 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

9、之。人 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 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 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入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 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 “居邑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 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 行。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 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

10、客舍养之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 声,争交欢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 “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 ,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 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遂族郭解翁伯。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 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 阴贼:内心残忍。 嚼:把酒喝尽。 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11、分) A 解姊子负 解之势 负:倚仗 B 解使人微 知贼处 微:暗中 C 不可者,各厌 其意 厌:满足 D 杀者亦竟绝 绝:死亡 答案:D 解析:绝,没有音信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B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C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D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判断得出答

12、案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郭解年少时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年龄大了,就改变了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 答怨恨自己的人 B 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认为是自己的外甥无理,于是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 安葬。 C 轵县一个儒生认为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郭解的门客不满,将儒生杀死,郭解虽装作不知情,但还是被判死 罪并累及族人。 D 郭解虽其貌不扬却得到远近人们的仰慕,对这种现象,太史公引用民间谚语说明美好的名誉可以为容貌添彩,让 生命永不衰老终竭。 答案:C 解析:郭解装作不知情错 7 把文中画线的

13、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6 分) (1)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3 分) (2)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3 分) 答案: (1)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仗义,更愿意依附于他 (多,1 分,益,1 分,大意,1 分) (2)张开两腿坐在郭解面前的人(或者译为“对郭解失敬的人” )于是袒露胸背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件 事,都更加敬慕郭解的品行。 (箕踞,1 分,肉袒,1 分,大意 1 分) 8 把下面鸿门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答案: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就可以完全占有了。 解析:距,1 分;内,1 分;

14、大意,1 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二)现代诗歌阅读(7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题。 秋晨 秋晨 于赓虞 【注】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注】于赓虞:新月派诗人之一,早年在南开中学求学,之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1935 年赴英国留学,在伦敦 大学攻读文学,著名翻译家。 9.诗句“从我的背上踏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 (1 分)赋予黑夜生命

15、体征,形象、生动的把黑夜在人们内心的沉重感(或黑夜给人们 带来的痛苦)描述出来。 (2 分) 10.诗歌第二节“抱住太阳的脚”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太阳有脚,拟人化了, “我” “双手抱住”写出了最亲密的接触。 (2 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摆脱了 黑夜的折磨之后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光明新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 。 (2)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在“”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应挺 身而出的。 答案: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 分)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题。 控诉大会 控诉大会 杨绛 三反运动 【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曾参与几个“酝酿会” 。那就是背着被控诉的教师,集体搜索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