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6513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8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上市筹划政府管制政策与上市公司市值波动关系研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 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前 言 (一)项目研究的原因随着电信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跨入WTO的大门,在已经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将会有更多的电信公司在国际或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由于电信行业的特殊性,政府管制政策出台与变更会引起上市公司市值的波动。上市公司市值的大幅度波动对上市公司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政府管制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管制政策与市值波动的关系,提高监管水平,减小管制政策出台和变更对上市公司市值波动的影响。(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政府管制政策、资费政策等的出台、变更对我国上市电信公司市值波动

2、的影响,为政府出台、变更管制政策、资费政策提供政策建议。一、我国电信公司海外上市的现状与作用1.1我国电信公司海外上市的现状1.1.1进军国际证券市场的先导者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1997年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1997年9月3日在香港成立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通过方式)(NYSE是CHL)和香港联合交易所(0941)上市,融资42.2亿美元;1999年11月又增发新股,融资20亿美元。成为中国电信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00年11月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通过BVI持有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75.58股份,余

3、下的24.42股份由公众投资者持有。中移动既是香港的蓝筹股,也是最大的红筹股,因而被香港股民称为“紫筹股”。上市公司股票在1998年1月27日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中移动占香港恒生指数的权重超过了。其股价变动对恒生指数产生很大影响。公司的企业债务信贷评级,为标准普尔BBB级,穆迪Baa2级。在2000年12月31日,公司总市值达1千亿美元。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本希望以预托凭证(,)方式在国内股挂牌,但是没有成功,现在准备直接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1.1.2一次融资最多的电信公司中国联通。中国联通集团2000年2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其所属的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江苏、浙江

4、、福建、辽宁、山东、安徽、河北、湖北等十二省市的GSM移动通信,原国信寻呼的无线寻呼,全国性长途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和因特网的资产和业务注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中国联通成功完成了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并分别于6月21日和22日在纽约(NYSE是CHU)和香港(0762)挂牌上市,融资56.5亿美元,是香港有史以来首次公开发行募集金额最大的一次。1.1.3其它电信公司继续向国际证券市场冲刺。电信业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寻求国内外投资战略伙伴、新型的融资租赁以及向银行、银团贷款等。但是海外上市仍然还是国内电信运营商融资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已经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的中国移

5、动和中国联通外,其他电信运营商也一直在争取上市机会。1.1.3.1中国电信我国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其海外上市计划酝酿已久,终于在2000年底敲定,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美林证券、摩根士丹三家投资银行获得它的主承销资格。按计划,中国电信将于2001年下半年上市纽约和香港证交所,融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其资金规模将创亚洲(日本以外)之最。但是,其上市计划一波三折。中国电信原设想今年7月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但海外股市科技股2001年初以来差强人意的表现及其它一些原因令中国电信的拟上市时间一推再推,从月改为月后又宣布不排除明年再上市的可能性。1.1.3.2吉通2000年11月27日,在第二天就

6、准备路演的中国吉通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承销商宣布,鉴于目前股市动荡不定,吉通决定撤回在港、美上市的申请,第二次推迟拟定的上市日期。经营码头基建业务的上海A股锦州港是吉通的第一大股东。2001年7月17日,锦州港在已经注资的基础上,向吉通再次注资4.4亿元,因而,持股量由14.7%上升至20%,成为公司的单一大股东。经过锦州港两次注资,吉通共获得近11.1亿元的资金。虽然,吉通上市路漫漫,但其第一股东锦州港方面仍然表示,吉通将继续研究上市的计划,但具体时间及上市地点则有待决定。而在增资扩股后,吉通计划投资40亿元兴建骨干电信网络,并会设立中国吉通香港和美国分公司。1.1.3.3网通网通有自

7、己非常明确的资本策略。他们基本上是用“项目融资”办法融资,陆续获得了十几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贷款是最便宜的融资方式,但它的筹资额有限,而且它是企业的负债,这对于谋求快速成长的网通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海外上市融资。因此,网通希望“再过一两年,我们会走向资本市场。”(田溯宁语)。网通在通过私人配售方式募集资金(即上市前出售部分股权集资),集资金额高达亿美元,是网通上市前奏,网通已计划于2001年上市,并曾与多家证券承销商磋商。但是,上市计划还要推迟。1.1.3.4铁通2000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第七家电信运营商的铁通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其筹资之途并不平坦。网络改造的

8、资金,光靠铁道部的“供血”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巨头,铁通如果要在未来电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境内外上市是必由之路。然而按照有关方面排队上市的惯例,铁通上市只可能是在两三年以后。而两三年过后,最佳的上市时机就可能过去了。如果不能上市,以铁通的资金缺口而言,最大的可能就是并入联通。1.2我国电信公司海外上市的作用1.2.1筹集电信建设和发展资金。我国电信运营商热衷于海外上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需要筹集电信建设和发展资金。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电信运营商都需要筹集资金扩大自身建设和技术发展。远赴海外上市融资,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是解决发展瓶颈的上佳选择。截止到2000年底

9、,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额已累计达到200亿美元,融资金额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总额。1电信企业主要的海外融资大事如下:1997年中国电信(现名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上市筹集资金42亿美元;2000年6月,中国联通公司在纽约、香港整体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56.5亿美元;2000年11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在香港、纽约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75.6亿美元,连同1998、1999年两次融资,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2000年全年通过资本市场共筹集资金132.1亿美元,是近年来我国电信运营业在海外融资额最大的一年。

10、电信运营商海外上市筹集的资金加速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移动通讯的发展与取得的成绩,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撑是分不开的。中国移动业务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充分利用筹集的资金发展和提高移动业务。到2001年7月,我国移动用户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联通将筹集的资金用于扩展蜂窝网络、覆盖网、内地的光纤传输骨干网、数据网络以及开展互联网业务。中国移动(香港)大规模收购其它各省移动公司。随着第二次收购的完成,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所收购省份的业务量和用户数分别达到70%和80%左右,基本实现了沿海地区的地域相连,和协同效应,网络得到了更好的规划,到2000年底的6600万,成为仅次于沃达丰的世界第二大移

11、动电话运营商。被业界称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吉通,致力于提供网络通信及综合的数据通信服务。目前,在互联网领域要对付来自日趋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压力,如联通和网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电信计划大幅度降低长途电话费标准,吉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IP电话业务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通过海外发行上市筹集紧缺的资金,铺设自己的网络、提高自身市场份额、进而改善自身经营状况已成为吉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网通、铁通目前在中国电信市场上都处于市场跟随者的地位,要能够向处于市场领导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挑战,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扩大自身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是势在必行。1.2.2提高管理水

12、平,加快改革步伐。电信公司在海外上市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电信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其改革的步伐。一方面是在电信公司上市时国际资本市场对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其管理水平或者与政府的关系都应该向市场化看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再上市时都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的情况下,已经满足了资本市场的要求。中国网通在2000年完成了一次高达3.25亿多美元的私募,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高盛集团、香港新鸿基集团、恒基集团和Dell公司等都成为其新的股东,据估计,这部分私人配售所占的股份达15%左右。私募成功,说明中国网通肯定满足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一个企业上市的前期要求,对未来上市只有好处。另一方面,公司上市之后面临

13、着股东的改革压力。目前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合WTO的要求。在加入WTO之前,我国的电信企业就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外电信巨头结成战略联盟,学习国际先进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管理技术和服务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经营模式,增加服务品种和提高质量,降低资费价格,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且,资本市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将迫使在海外上市的电信运营商改革现在的管理体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模式,逐步淡化原有的行政管理色彩。海外上市后国内电信公司将不得不重新定位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的关系,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内部体制。比如,中国移动(香港)从财务上讲已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但

14、集团公司仍对其负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中国移动(香港)是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运营公司,还是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对外投资窗口,这个定位问题将决定中国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1.2.3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世界级电信运营商。经济全球化和电信全球化要求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不能关起门搞竞争,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电信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但是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电信运营商海外上市能够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在全球的影响,把上市公司培养成为世界级电信运营商。在海外上市后,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影响,把自己培养成为世界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途径就是与世界级电信运

15、营商加强战略联合,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上市以后,就开始选择战略投资者,时至今日,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在2000年10月,中国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沃达丰,沃达丰以25亿美元获得中国移动2%的股份。在众多竞争者中,沃达丰凭借以下优势获得最终胜利:首先,它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性移动运营商,其在全球拥有的20多个国家的网络容量不容忽视。此次结盟,两家公司用户数超过1亿,几乎覆盖全球主要的移动市场,对业务的开拓、今后移动技术发展的影响更加举足轻重;其次,沃达丰的网络技术与中国移动相匹配;再次,在新业务和3G技术方面,沃达丰拥有的牌照最多,同时它开出的条件也是最好的。2001年1月,美国电脑巨人惠

16、普公司宣布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中国移动Aspire股份有限公司7%的股份,双方协议的内容包括:在无线数据通讯和网际网络领域进行研发合作,为中国的移动网络运营商、线上零售商以及内容供应商提供无线平台和解决方案。上述策略合作的达成,意味着惠普进入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而中国移动也得以使用惠普公司的技术。2000年10月,香港和记黄浦斥资4亿美元,认购联通10%公开招股的新股。此外,中国联通与和记电讯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北京通和电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占51%的股权,和记电讯拥有49%的股权。公司全力为中国联通提供电讯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包括网络规划及设计、网络优化、市场推广、营销、网络增值服务等。但是面对中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沃达丰之后,中国联通已不满足于和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